“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2018-06-21张哲铭李冰
张哲铭 李冰
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是国内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其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作为中小企业的分布大省,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圈可点,然而中小企业若要长足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于创新的营销策略来完成。“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機遇。因此,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析,并制定符合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从而推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主要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此战略主要是我国以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确立的,并以新时代合作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为背景。“一带一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阔,并且亚洲国家是发展的重点,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大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黑龙江省属于我国边疆省份,对外经济交流比较频繁,也是打造“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因此,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主动的方式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随着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并且中小企业在省内数量居多,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能够促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走向成功。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存在的突出特点以及在市场环境中的状况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若要谋求发展,必须以创新的营销策略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不竭的动力,能够使企业永葆青春。但从当前中小企业营销策略来看,创新意识并不强烈,并且不断的在垄断竞争以及完全竞争之中徘徊,导致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营销策略过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下文将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从当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人员比较多,但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极为匮乏,虽然有些高校都成立了市场营销专业,但培养出的市场营销人员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营销经验。而当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虽然能够意识到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并且这些管理人员也正在逐渐将人才战略应用于营销实践之中,但实践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产生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营销人才,这一点也成为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中小企业未能积极转变营销观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先进的发展理念也流入到了国内,并且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黑龙江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其营销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所采取的营销观念缺乏创新,过于传统化,中小企业的营销观念未能够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转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外部环境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在供求方面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若在营销观念方面未能够积极转变,必定会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吞噬,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3.中小企业未对网络营销进行重视
网络信息化以及大数据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主要标志,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推动了营销活动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的作用重大,并且代表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所以,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建立中小企业专属的网络营销,从而使中小企业营销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促进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但目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并未对网络营销的建立进行重视,随之而来的便是营销成本的增加,营销效率相对较低,导致中小企业的负担过重,无法实现营销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营销策略探究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之下,国内的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传统贸易形成的壁垒得以打破,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使国家经济的发展向前方迈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贸易的机会,并在电商以及互联网贸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当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营销策略以解决目前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加强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求中小企业的营销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水平和素质。而中小企业对营销人才进行培养不仅仅需要对现有营销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更加需要营销人员能够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稳扎稳打,使自身掌握市场营销的技巧和规律,并且还需要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创建营销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营销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营销技能,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人才,通过引进的这些人才来带动营销人员的发展,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营销人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升,共同为中小企业进行效力。
2.中小企业应对营销观念进行转变和创新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营销观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地区性的营销,而是应该放眼全球,对国际市场进行积极开拓。对当前的营销观念进行转变,并在转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使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得到扩大,并能够借此机会使自身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原因便在于全球营销观念使新的市场得以创造。而若要具备全球营销观念,还需要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竞争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经营的灵活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市场存在的空隙进行搜寻。中小企业除了具备灵活性特点之外,其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这些特点,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结合自身优势向大企业未涉及或者是难以涉入的市场领域进军。这些领域具有利润稳定、产品周期较短、小批量、多品种以及市场容量较小的特点,中小企业根据这些特点便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
(2)中小企业应对电商以及网络营销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应该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的对电商、网络营销等时代化营销方式进行利用,从而将国际贸易的市场空间进行扩大。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对贸易信息进行获取,并可以通过电商对采购商以及供应商进行搜寻,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营销成本、采购成本等得以降低,并且还对销售渠道以及采购渠道进行拓展,从而使中小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提升。电商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中小企业应加强联合意识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之间应该走向强强联合的发展之路,通过联合,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增强,能够对企业自身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并且还应该对各企业组成的组织和团体进行完善,从而提升联合组织的实力和竞争力。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还应该对企业之间强强联合的重要性进行有效的认识,对组织以及有关团体所发出的邀请进行相应和重视,并对这些组织给予的协调以及帮助进行接受。除此之外,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之间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坚守诚信,摒除恶性竞争,并通过强强联合进行取长补短。企业之间更应该相互扶持、协调发展,并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从而使组织的优势得以彰显。只有做到这些,中小企业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营销能力,克服自身发展的劣势,并对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使企业自身针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提升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其得到稳定的发展。
3.中小企业应在营销渠道方面加强创新
网络营销在发展方面日益迅速,并且在目前已经成为了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中小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其实现了网络通讯技术、营销实践以及计算机技术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其中,淘宝这种网络营销模式便是成功的范例,针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而言,这种营销渠道的优点在于营销限制小、营销速度快、营销范围广、营销成本低等,通过这些优点来拓展中小企业自身的营销渠道,能够使市场营销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对全球贸易信息进行平等的获取。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能够利用其优势,来对企业进行规划和建设,从而使整个黑龙江省的企业圈形成,通过在营销渠道方面做出的创新,能够实现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贸易网络以及信息网络的构建,并将自身产品通过营销网络迅速传播外界市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更加促进了中小企业产品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拓宽营销的渠道,并对市场调研加以完善,通过促销手段、营销信息分析、互动服务以及电子交易等各类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的营销利润,促进企业稳步成长。
三、结束语
黑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待发展状态,其经济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中小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的创新与改进,必定会促进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在“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下,能够实现黑龙江省的国际贸易水平的提升,从而反作用于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丰厚的条件,最终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晶.“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5(29):7-9.
[2]钱莙.“一帶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3):76-80.
[3]陈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7(4):119-120.
[4]马丽莎.浅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6(1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