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8-06-21赵云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

赵云杰

(河南省新乡市新华医院,新乡 453000)

过去由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研究较少,认为TIA是一种良性疾病,不被医师和患者所重视[1-3]。但是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发现 TIA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引发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可以看作是脑梗死的先兆症状,约有30%的TIA患者合并出现脑梗死,且多在7 d内发生[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促使该病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且呈低龄化发展[5-6]。TIA症状虽然不严重,但是若没有给予及时的诊疗,可导致患者的预后受到严重影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安全。相关统计学指出,TIA患者5年内脑梗死发生率超过30%,且出现脑梗死的TIA患者死亡率高达10%[7]。TIA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要得到医师、患者及大众的重视,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8-9]。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早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TIA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市新华医院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 50~72岁,平均(57±10)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0~72岁,平均(57±1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新乡市新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 TIA诊断标准[10];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

1.3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不全;②有脑卒中史;③严重贫血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早期针刺联合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

2.2.1 中药治疗

中药配方为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各 9 g,冰片 0.1 g,红枣10枚,痰湿甚者加天麻9 g,白术12 g,法半夏12 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 9 g,水牛角30 g,石决明30 g。每日1剂,水煎服用。

2.2.2 针刺

选穴主要以三阴交、血管舒缩区为主,痰湿甚者加丰隆、脾俞穴,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穴。

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并随访3个月观察TIA发作次数。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椎动脉平均流速(VM)、峰值流速(VP)、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3.2 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参照相关文献[11]制定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内TIA未发作。

有效:治疗后 TIA发作次数和频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50%。

无效:治疗后 TIA发作次数和频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5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4.2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Vp、Vm、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p、Vm、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Vp、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x±s)

3.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4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急症,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脑动脉短暂性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组织局部功能损害,从而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2-14]。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理清,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微栓子学说、血流动力学异常学说、凝血机制异常学说等,目前临床医学普遍认为TIA的出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糖尿病、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主要以血流动力学异常机制引起的 TIA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循环补偿,或是由于血压波动引起的远端短暂性供血不足[15]。TIA是引起脑梗死的高危因素[16-18],因此积极开展TIA治疗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学认为TIA的治疗原则为扩张血管,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保障脑组织血供正常[19]。目前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原发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治疗、血液系统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饮食干预等)、手术及介入治疗等[20-22]。支架介入治疗在临床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3-24],但是术后支架内堵塞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目前对于 TIA仍旧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随着中医治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发现中药以及针灸在TIA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25]。

TIA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眩晕”范畴,血瘀、气虚、痰浊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病理为气血不足、痰瘀阻滞、瘀阻于内引起的晕眩。通窍活血汤来自于《医林改错》,主要配方为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冰片与红枣,全方具有益气活血、疏通瘀阻的效果。配方中川芎性温味辛,具有行气活血、祛瘀通络之效;赤芍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之效;桃仁、红花都具有较好的活血祛瘀的功效;冰片具有活血通窍之效;红枣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也能够保护脾胃。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活血通窍之效。有研究指出,通窍活血汤具有较好的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等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保护脑部功能,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避免脑卒中的出现。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保障脑组织供血正常,减少脑缺血时间,并缓解血管痉挛的症状。同时,针灸还能够激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加细胞的利用率以及各种损伤的抵抗力,从而保护脑组织功能。有研究指出,针灸在TIA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保护神经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2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搏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中药通窍活血汤在 TIA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TIA临床治疗中应用。

[1] 崔英慧.活血通窍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72-2573.

[2] 来力古丽·吐米尔,热孜万古丽·阿布来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容忽视[J].新疆预防医学杂志(维吾尔文),2009,(2):86-87.

[3] 刘金玲.脑血液动力学分析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中风关系的探讨[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1):78-79.

[4] 张娟,鲍远程.中西药并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129-130.

[5] 赵和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8,23(12):886.

[6] 李正侠,郭晋,孙廷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8):201-202.

[7] 徐红格.中药汤剂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6):1771-1773.

[8] 樊丽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33.

[9] 付永妮,刘武孝.益气活血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体会[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4):34-35.

[10] 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I996,29(6):379.

[11] 张童.针药并举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50-151.

[12] 覃琴,胡跃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52-53.

[13] 薛保国.中医干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2S):103-104.

[14] 孙运祥,王幼奇(指导).中医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6-47.

[15] 郑利群,杨楠,张志强,等.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温针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09-611.

[16] 薛嫱,马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评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2):1142-1144.

[17] 姜彩霞,郭建军,黎友隆,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 ABCD2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90-91.

[18] 丁希进,储照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494-1496.

[19] Huang W, Yang Z, Luo P,et al. Evaluation of the hemodynamics of contralateral vertebral arteries with transcranial Doppler in patients with subclavian artery steal syndrome[J].Chin J Cer ebrovascu Dis, 2015,12(7):356-360.

[20] 张玉仙,陈竹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B):3661-3662.

[21] 孙如,张东伟.羟乙基淀粉辅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脑动脉狭窄继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经颅多普勒检查指标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3715-3718.

[22] 朱忠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的疗效比较和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9):1158-1160.

[23] 蔡瑞兴,夏范蕾,薛孟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严重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4):588-590.

[24] 李勐.脑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40-41.

[25] 张采真,郑爱兰.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6):56-57.

[26] 张磊,于学平.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14-16.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