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脊髓型肌萎缩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8-06-20李冬丹孙晓娟
李冬丹,孙晓娟,鞠 芸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26001)
脊髓型肌萎缩症(SMA)是一种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儿发病后以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瘫痪、萎缩等,但不侵犯上运动神经元[1]。目前,临床上对于SMA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利用机械通气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肺功能,避免病情持续发展。但是部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预后较差[2]。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是护理时并未考虑每一位患儿的实际情况,导致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质量较低[3]。有研究表明,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SMA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4-5]。为了探讨SMA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60例SMA患儿进行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SMA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7岁,平均(4.71±0.94)岁;SMA分型:Ⅱ型13例,Ⅲ型1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8岁,平均(4.62±0.91)岁;SMA分型:Ⅱ型15例,Ⅲ型15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SMA临床诊断标准[6];(2)经过基因检测及不同医院联合最终确诊为SMA[7];(3)入院前未经过正规治疗,肌电图示神经元发生变化。
1.2.2排除标准 (1)不符合SMA诊断标准者;(2)合并肝肾疾病、血液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资料不全或难以配合治疗及护理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儿入院检查结果用PB480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设置相关参数:通气量10 L/min,呼吸频率15次/分,血氧饱和度95.0%,呼气末正压4~6 cm H2O。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并根据其恢复情况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后调节呼吸频率为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过渡期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PSV通气模式。
1.3.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积极向患儿及家属宣传SMA相关知识,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告知患儿家属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获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和认可,充分发挥患儿治疗配合度及依从性。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入院后护士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评估,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儿沟通、交流,陪伴患儿做游戏等,消除患儿的恐惧、害怕等负性情绪,善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儿分散注意力[8-9]。(2)呼吸机护理。机械通气治疗时护士应了解呼吸机的型号、性能、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及呼吸机各项参数的作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使各个管道保持通畅。同时,治疗过程中每天对呼吸道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完成呼吸机的保养等,降低交叉感染。(3)常规护理。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时应保持平卧位姿势,便于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帮助患儿定时翻身,协助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拍背,翻身时应密切观察呼吸道管道情况,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每天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对患儿病房每天进行消毒,侵入式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交叉感染率。(4)肺部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治疗患儿自身呼吸道保护屏障受损,治疗期间容易增加肺部的感染率。因此,治疗过程中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完成痰液的湿化,及时帮助患儿吸痰,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每次吸痰前后均需进行气道湿化,但每天湿化液量不超过200 mL,定期帮助患儿拍背。(5)皮肤护理。SMA患儿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加之全身肌肉萎缩,导致机体处于被迫状态,护士应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定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及翻身,且翻身时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生硬牵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6)其他护理。SMA患儿病情相对复杂,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其饮食干预,保证营养均衡搭配,鼓励患儿家属陪伴在患儿身边,让患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4观察指标 (1)日常活动、临床症状改变情况。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评估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日常活动、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内容包括患儿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3个领域,共197项技能及20项照顾者协调项[10]。(2)肺功能。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最大呼气流量(PEF)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11-12]。(3)安全性。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PEDI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患儿护理前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PEDI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FEV1%及P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SMA是一种基因疾病,多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或)8纯合缺失引起。SMA患儿中87.0%~96.0%伴有外显子7或8的纯合缺失,患儿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患儿生命。机械通气是SMA患儿常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病情,减缓肌肉关节挛缩的发展,减少运动神经丢失,有助于降低临床病死率。但部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导致预后较差,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其护理缺乏针对性,并未考虑每一位患儿的实际需要[13]。
近年来,综合护理干预在SMA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得到应用,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恢复。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能从心理护理、呼吸机护理、常规护理、肺部感染预防、皮肤护理及其他护理等多角度、全方位为患儿进行护理,保证对患儿的护理更具针对性、科学性[14]。通过心理护理能动态了解患儿心理波动情况,及时制订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儿内心的负性情绪。通过呼吸机护理和常规护理能让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对呼吸机治疗时可能的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护理后FEV1、FEV1/FVC、FEV1%及P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综合护理干预中肺部感染预防、皮肤护理有助于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充分发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同时,护理时对患儿进行饮食干预、生活习惯培养及功能锻炼等,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儿的治疗更具针对性[15]。本研究中,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MA患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SMA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璠,贺琳晰.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2):167-168.
[2]江涛.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70-71.
[3]BALASUBRAMANIAN B A,COHEN D J,DAVIS M M,et al.Learning evaluation:blend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healthcare innovations[J].Implement Sci,2015,10(1):31-36.
[4]KIMATA N,ALBERT J M,AKIBA T,et al.Association of mineral metabolism factors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the Japan 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 (J-DOPPS) (vol 11,pg 340,2007)[J].Hemodial Int,2009,13(1):91-98.
[5]田靓,朱仁义,彭中玲,等.生物酶类消毒剂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01-104.
[6]张文慧,曹延延,宋昉,等.运用MLPA技术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SMN1基因的部分缺失[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6):430-434.
[7]章敬玉,邓桂胜,吴刚,等.PIC窗指导下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38):50-52.
[8]杨兰,宋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634-637.
[9]肖婧夏子.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措施[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5):312-313.
[10]张兰.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269-270.
[11]周晓静,夏繁.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3.
[12]许久玲,张晓路.每日唤醒干预模式对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病人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3):2842-2845.
[13]张云茜,章印红,和璇,等.85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与基因诊断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10):1036-1041.
[14]严晓云,李玉伟,温艳,等.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052-1054.
[15]郭文卉,常丽,曹玲.脊髓性肌萎缩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案[J].中国医刊,2016,51(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