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关于“长征精神”研究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
——以1996—2016年CAJD收录文献为样本

2018-06-20石海兵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长征论文

王 苗,石海兵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1]从长征中熔铸出的伟大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上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本文以“长征精神”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统计 1996-2016 年期间收录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的相关文献,检索方式为“篇名 = 长征精神and精确”,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其中剔除征稿启示、会议综述、述评等,得到期刊文献共765篇,其中核心期刊共143篇。

一、期刊载文量统计分析

期刊的载文量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所载论文数量,是期刊信息量的直接反映,是期刊输出信息的重要标志,也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2]根据检索的结果,对“长征精神”相关期刊文献按年度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996-2016年长征精神论文数量分布情况

年 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数量(核心)50(10)11(1)10(0)9(5)21(2)14(7)10(3)17(2)25(7)280(47)

从时间上来看,一方面,关于“长征精神”的载文量与年份之间在总体上呈现规律性变化。1997—2005年之间与2008—2015年之间,无论是全部期刊还是核心期刊,期刊的载文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甚至在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与2009年出现核心期刊的载文量为0的情况;1996年、2006年和2016年为期刊载文量的三个高峰期,这与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纪念密切相关,即每一次整十周年纪念日都将“长征精神”相关文献推进到一个高峰。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相关的文献在数量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面,以2006年为分界点,2007年—2016年的变化趋势比1996年—2005年更稳定,并且在数量上也更多,这表明从2006年之后,“长征精神”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说明“长征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不可丢失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期刊类型上来看,核心期刊的载文量与年份的变化趋势基本上和全部期刊的载文量与年份变化趋势相一致。核心期刊的载文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关注前沿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一个领域的学术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学术引领和导向作用。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刊载文章的作者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综合水平。“因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能产生更大的学术影响力。”[3]但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长征精神”相关文献在核心期刊上的载文量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具体的年份载文量上,所占比例都非常小。

二、作者发文与论文被引频次统计

在统计的期刊文献中,没有署名的文献有55篇,以第一作者计,约有560名作者发表了关于“长征精神”的文献,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除了我国著名学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等研究工作的石仲泉教授发表的论文较多以外,大多数作者多年来仅发表过1篇相关论文。从发文作者的总体数量上来看,对“长征精神”进行相关研究的作者是较多的,但长期专注于该主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青年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关注更具有随机性以及不稳定性。

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可以把该论文的被引用频次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即论文的被引用频次是评价论文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参数。对检索出的675篇论文进行被引频次统计,排名靠前的论文如下表:

表2 作者发文与被引频次统计表

从论文的被引频次上来看,被引频次最高的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教授的《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这表明,石仲泉教授是相关领域研究的权威专家,其论文本身不仅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研究价值,而且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与认同,可以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从发表日期上来看,被引用频次较高的10篇论文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05年、2006年、2007年。这表明:一方面,“长征精神”的内涵具有继承性,是不间断的一脉相承的,不会随着时间的前进而被遗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加快,精神文化也在逐步的发展进步,长征精神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也在不断的与当下的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增加新的时代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论文标题内容来看,关于“长征精神”的文献内容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对理论层面的研究,即对长征与长征精神本身的意义和内涵进行论证,以期丰富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二是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应用研究,即如何将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三是注重文化层面的探究,将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在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自身。这些都表明,关于“长征精神”的文献在理论上进行大量研究的同时,对“长征精神”实践层面的价值意义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三、研究机构的分布统计分析

研究机构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场所,对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反映出相关领域研究主要机构分布及地域特点。我国现有研究机构体系,按照其服务的方向可以分成民口和军口两类研究机构:民口研究机构按隶属关系主要分为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所属、地方政府所属、高校所属、企业所属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五大类;军口研究机构可分为属于军队系统和非军队系统两类。[4]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文较多的机构如下表:

表3 研究机构统计表

从机构的所在地区来看,其地域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研究机构主要分布较为广泛,从东部沿海到内陆地区,从北到南,其中又以江苏和北京的研究机构为多,而中部地区则相对较少。这表明对于长征精神的关注和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较为普遍,不在是局限于某一院所或者某一地区,长征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另一方面,从红军长征所经途径来看,这些研究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有很多集中在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各种战役战斗和重要的会议贯穿着长征的始终,并且在不同地区的战役或者重要会议又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这些对于这些地区的研究机构来说,是一种骄傲,是一种红色记忆,更是一种珍贵的历史资源。

从研究机构的类型上来看,对于长征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中央及一些省(自治区或市) 党委的党史研究室、社会科学院等。另外,军队系统所属研究机构对长征精神的大量关注与研究是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军队系统所属机构对“长征精神”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南京政治学院”、“解放军国防大学”和“解放军军事科学学院”。长征精神产生于红军,来自于长征,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长征精神不仅支撑着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也都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保驾护航。

四、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主题、内容、意义等的简要概括,具有重要的信息检索价值,是文献主题的精华。对高频关键词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研究的变化发展情况,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研究方向。

表4 1996年、2006年、2016年高频关键词

从高频关键词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学界对“长征精神”的关注和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关注的主体主要为大学生。将长征精神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教育之中。“长征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国内共产党人为民族之崛起、中华之繁荣富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其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当下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旺发展。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是大学生的力量来源,是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它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开辟了新的路径。”[5]因此,将具有丰富内涵的“长征精神”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能够更好的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好的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二,注重“长征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虽然还在建立和不断的完善中,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党高度重视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当中,也贯穿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之中。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当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长征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中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不怕艰辛、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观生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新教育形式,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6]因此,在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将“长征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对于在新形势下巩固党领导以及保持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完善学科体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长征精神”内涵的一脉相承性。从表中可以看出,1996年、2006年和2016年的关键词虽然有很多变化,但是在变化的同时还有始终没有改变的关键词,例如:“理想信念”、“时代价值”等。这表明“长征精神”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其内在的精神理念仍然是一脉相承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取得怎样的进步,“长征精神”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等内在精神品格是永远不会褪色,它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而且在将来,都将鼓舞着党和人民坚定信念,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其四,注重与时代价值的融合。“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高度体现,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7]通过关键词统计可以发现,从1996年的“革命理想”“艰苦奋斗”到2006年的“和谐社会”“理想信念”再到2016年“中国梦”“中国精神”。都深刻体现着“在继续实现民族复兴梦的今天,些革命精神依然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8]“长征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坚持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随时代的发展与不断与实际相结合的动态的自我丰富的过程,每一个关键词的背后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每一个关键词的变化都意味着“长征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升华,这也是“长征精神”能够永放光辉的关键所在。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关于“长征精神”相关研究存在研究文献质量不高、研究层次不深、研究创新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今后关于“长征精神”的研究应从提高研究文献质量、深化研究层次、提升创新力度等方面着手。

(一)提高研究文献质量

通过上文期刊载文量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20年来,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上,对长征精神的关注度都有显著的提高,在相关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了研究成果。但是仍需注意的是,关于长征精神的研究,在数量上并是呈现出稳定的态势,相反,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虽然论文发表期刊众多,分布广泛,其中不乏《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求是》等非常有影响力的期刊。但是,通过对检索论文的期刊分析可知,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所占比例非常小,更多的文章可能只是出于纪念性的需要,论文的质量参差不一,从而导致高引用论文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长征精神的研究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既不利于长征精神相关研究内容的深入,也不利于相关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的扩大。因此,应着力提高相关研究成果的质量、扩大核心期刊论文发文量。同时完善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推广,使长征精神不仅仅只是在纪念日才被提起,而是要渗透到社会文化之中,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让长征精神成为一粒精神种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深根发芽,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品质。

(二)深化研究层次

从近二十年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一方面,长征精神研究的相关论文大部分集中于,这一集中分布正符合长征精神自身的特性,但同时也显示出长征精神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的研究还显不足,这也正是现有研究的薄弱点或盲点。另一方面,从文献内容所属研究类型上来看,长征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应用实践研究方面虽然也有,但相对来说仍显薄弱。长征精神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理论上可以与教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相交叉结合。在实践上可以运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宣传推广,尤其是与地方红色资源的结合运用,例如,建立红色旅游区、红色教育基地等。能够发挥红色文化优势,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的精神素养,塑造人们的精神品格,达到丰富长征精神的时代内容,涵育当代人格精神,彰显其当代价值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深化长征精神的研究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必要的,但这并不代表着可以胡乱的没有方向的进行深入研究,而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引导,不能不加以实际的考察而生搬硬套。必须遵循辩证的方法,以地区发展为现实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立足于时代发展的主题,切实深入的推进长征精神研究层次的深化。

(三)提升创新力度

基金项目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专业领域科研实力水平、社会地位和创新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者对这一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度及创新程度。一般来说,相比于非基金项目论文,基金项目论文无论是在被下载次数上还是在被引用频次上都更高。通过对长征精神的论文基金项目分析可知:获得基金支持的文献共占总体文献的3%,其中获得资助较多的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级项目基金,分别占总体文献的2%和1%,而科研机构、高校及市级地方政府等的基金投入力度更是薄弱。从总体上看,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不仅在本领域中所占比例较小,与其他专业领域相比也处于劣势。这表明:一方面,对于长征精神的研究文献虽然在总体数量上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与之相配套的资金项目支持仍然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对于长征精神相关研究的创新力度不足,更多的仅仅是停留在纪念性意义上,需要从各方面进行融合创新研究。

今后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量化研究,从检索的文献来看,关于长征精神研究多集中于质性研究,而量化研究相对很少。因此,应该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加强客观的实际分析。二是在加大科研基金的支持力度,现有文献虽然获得一定的国家基金和省级基金支持,但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基金来源则较少。因此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同时,应增加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资;三是扩展研究的方向,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整合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其他方向的创新突破,比如,加强应用层面的拓展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比较研究等。在理论上创新丰富发展长征精神的相关内容,在实际应用上实现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之一,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与突出的作用,并且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又在新的征程上大踏步的前行。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并不能证明今天的我们不需要“长征精神”。恰恰相反的是,正因为我们始终有像“长征精神”这样的精神理念作为信仰的支柱,才使我们的国家、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砥砺奋斗。现在的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下的我们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并不是说要谁去吃苦,要谁去重走一遍长征,而是要我们能够始终保持着这一种精神状态。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就处在不断的探索的过程中,矛盾的积累、外部不安定的因素都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能否具有像前辈那样的精神状态,则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必然条件。时代的发展始终呼唤像“长征精神”这样的精神信念,这是我们解决未来发展中的问题的基础,是我们砥砺奋进中始终需要保持的精神态势。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6-10-22.

[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编辑研究会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3).

[3]别立谦,何峻.近三十年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

[4]顾海兵,王宝艳.中国国立研究机构:问题与出路[J].学术界.2004,(3).

[5]陈树文,蒋永发.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

[6]徐永健,李盼.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

[7]金延锋.论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J].党的文献,2016(5).

[8]于安龙.论长征精神与“中国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长征论文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