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2018-06-18邵岩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摘 要 公共基础课是中职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但由于教学观念、教师素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鉴于以往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所存在的懈怠性和低效化,应创新培训内容、培训理念、培训方式、评价机制,以凸显其作为中职教育重要课程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號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2-0068-04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因为生源起点、学习过程与终极目标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这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待公共基础课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往往被认为重要性弱于专业课程,或者说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因而常被置放于次要或辅从的位置,甚至会进一步被淡化为没有较高教学质量要求的课程,从而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上的轻视与懈怠。因此,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到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究竟该如何进行科学定位和有效实施?这是一个早就存在、但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要求与不足

在有关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方面,如何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进行科学定位是一个重要前提。公共基础课的科学定位不仅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标准要求,也指导着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培训过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科学定位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应有的理念,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这类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如果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开设有关课程、科学进行有关教学,必将对学生的技能、职业能力培养及人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对中职学生有充分认识,至少在三个方面他们是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第一,生源质量整体不高,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起点相比较低。第二,中职学生并不面临高考需求,就业将是主要甚至唯一选择。第三,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是专业课,但公共基础课必须为专业课学习服务,并致力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因此,公共基础课在中职学生培养中的科学定位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同于普通高中,在功能上,既要服务于眼前的专业教学需要,又要服务于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需求;在要求上,既要按照普通文化课的教学标准,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而灵活多元。

(二)公共基础课对教师及其培训的要求

教师培训是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综合素质提升及个体终身发展所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教师培训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岗位工作和职业发展。而在各种被影响对象之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还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培训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等业务要求,也不能只关注教师的终身长远发展,更要对教师培训之于学生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有充分认识。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及核心需求决定着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决定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为学生需求服务。而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又不同于专业课教师,对这类教师的培训工作该如何做出要求,实质上还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定,那就是教师培训要有利于文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竞争及终身发展,有利于教师本体的职业发展及未来提升。

(三)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态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竞争加剧等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中职教育的发展。这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一次考验,并对中职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学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职业操作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1]。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尽管各方面要求可能与专业教师有所不同,但要求的针对性和综合性显然在增强。不过,针对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在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设计和培训方式创新上依然和现代中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培训目标上,应将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定位在什么位置?参照标准是什么?培训内容是围绕课程教材,还是围绕教学方法,亦或围绕功能作用?培训方式采用会议式、讲座式还是实训式?而实际上,该类教师对于培训普遍缺乏热情,感觉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也缺乏吸引力,培训的主要意义就是为了拿到一定的学分证明,培训的效果自然较差。

二、从三个层面创新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内容

从传统文化课教师的培训上看,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教材、理念、教法、技能、信息技术等方面,而较少设计操作培训,更少涉及与中职学生专业学习、职业教育及人生发展相联系的内容。因此,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在内容上应围绕这一点展开,这是创新培训内容的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层面。

(一)根据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功能定位创新培训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中职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中职学校应联合企业,将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起来,才能增强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人才。这其中,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必然成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规律和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也正是基于这一依据,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内容才必须有所创新。那么,如何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则与教师的行业理解、职业背景和专业实践能力有很大关系[2]。为此,针对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内容,在课程方面应重点关注这样几点:第一,公共基础课教育的背景是什么,即公共基础课教学不能孤立进行,而应置于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第二,应让教师掌握服务于中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规律和方法,以最大化发挥其课程功能。第三,应加强该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亦即将文化课内容融入操作实践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公共基础课才能为中职教育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需要创新培训内容

中职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人才,高素质是对职业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技能则是适应竞争、提升职业竞争力的根本;而劳动者应是中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据此,服务于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需求,应为公共基础课的两大基本功能,而塑造具有较高素质、健全人格和积极发展的劳动者,则是公共基础课的最高要求。有研究者将公共基础课整合为四个模块,即人文素养课(包括语文、思政等课程)、数理基础课(包括数理化等课程知识)、职业工具课(包括计算机和外语等课程)和职业素质课(包括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职业道德、人际交往等内容)[3]。但教学改革需要改变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理念,需要提升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这一层面去理解,教师培训的内容就应当围绕文化课改革理念、创新意识、整合能力、教学设计等而进行培训,以教师能力提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课程改革教学带动学生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职人才培养。

(三)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及职业提升创新培训内容

教师的职业提升似乎与评优、评职、晋级等不可分割,这些固然不可或缺,但教师的职业发展应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师生活之中,并体现为教学的乐趣与成就感。教学的乐趣与成就感主要是由学生给予的,主管部门及领导层的评价与嘉奖仅是一种荣誉的标志和符号。试想,如果中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让学生感到无趣和无用,那么教师的教学乐趣和教学成就感又来自哪里?因此,针对公共文化课教师的培训,其内容创新还应体现在教师教学及职业发展的需要上,而不能仅仅为了培训过程和学分记录。一是应增加教学技巧与艺术化的培训,增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吸引力。二是应增加知识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培训,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价值效益。三是应增加提高教学成绩与方法研究的培训,为提高教师教学绩效、积累教学成绩、进行研究活动作出指导,为教师的全方位积累与发展创造条件,以激励教师投身教学的精神。

三、从三个维度创新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效益有赖于教师教学的创新,而教师的教学创新则需要通过教师培训去激励、激发与促进,那么创新培训也就成为一切创新的发端起点与原始动力。

(一)根据中职教育要求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的理念

如何针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创新式培训?这首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教师培训是基于对教师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及终身发展的培训,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之所以陈旧落伍,之所以效果不佳,与这种传统理念的根深蒂固分不开。自然,教师的培养要围绕教师职业要求和个体需求而实施,但问题在于教师个体大多并不认为这种培训有多么重要,也不会感觉到有多少趣味和意义,教师接受培训多是由于上级的安排或“硬性”要求,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方式几乎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化需求,而且被动的因素太多,因而导致培训的高耗低效。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转变思想,创新培训观念。首先,应提倡选择式培训,即根据教师个人的岗位需要而给其自由选择的权利,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其次,应跳出教师教学专业的窠臼,将其融入到中职教育的大环境中,即应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培训和中职教育深度融合起来。再次,应研究接受培训教师的心理,培训形式不应太过严肃化、成人化、会议化、讲座化,而应灵活多元、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最后,应将培训和考核结合起来,不因走形式而降低效果。

(二)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双师”性要求创新培训方式

综观很多教师培训,理论化、说教式是最为突出的特点,原因还在于培训方式缺少创新,远不如教师针对教学的创新那么丰富。从根本上讲,还是太过于将教师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看待。成人教育就不能走出教室、融入实践吗?当然不是。因此,可根据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将教师培训“实景”化,尤其是针对公共文化课教师,这样的尝试会更具趣味性和新鲜感,也更容易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应适当将培训场所搬出教室或会堂,应让接受培训的教师进入实景基地或企业现场,通过感受生产车间的生产氛围而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文化与素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实现融合。其次,应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文化教学与实践过程的融合而实施培训,让教师们适当参与实践操作和生产过程,适当演练就业竞争和岗位技能的模拟情境,体验文化课程对于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有效指导教师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创新。再次,对于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效果,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现场提问、问答式考查等形式进行检验,以教师的创造性作品(制作作品或理论文章等)作为培训的成绩计入档案,作为教师发展的依据。

(三)根据中职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创新评价机制

针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还应在评价机制上进行创新。培训评价不仅要对被培训者进行评价,也要对培训部门和培训水平进行评价,只有采取双评价体制,才能不断促进教师培训的发展,使教师培训保持较高水平。在此,主要讨论以被培训教师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创新,可以一改以往的小结式评价、论文式评价或结业式评价等,而改为作品式评价、产品式评价和资格证式评价。在作品式评价上,小结或论文的形式应活泼多样,可以是一篇格调很高而又论证严谨的论文,也可以是感悟、叙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形式、格式不必过度统一。在产品式评价上,可以是课件、微课制作、課程资源软件开发等技术、技能产品,只要能有利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创新,有利于发挥其对于中职教育的服务功能,都可以参与评比,并作为培训成绩。在资格认证上,必须与考核、评优、晋级等教师发展联系起来,使教师培训更具现实意义和综合效益,以保证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 考 文 献

[1]佚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科学定位[EB/OL].(2016-02-23)[2017-10-25].http://blog.sina.com.cn/bcmolv.

[2]王成方.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能力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5):50-51.

[3]亢利平.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教师培训创新[J].职教通讯,2015(11):53-54.

[4]祁长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J].学术纵横,2013(2):125-126.

Innovative of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for Teachers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ao Yan

Abstract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s the compulsory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er quality ability,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play its due role and function. Given the slack and inefficient situation existing in previous training for public basic course teacher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t is suggested to innovate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concept, train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so as to highlight its value of important cours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ublic basic course teacher; training contents; training methods

Author Shao Y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22)

作者簡介

邵岩(1980- ),女,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长春,130022)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
利用网店实施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慕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