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小学思想品德扎根课堂

2018-06-16王开凤

关键词:教育方式思想品德积极性

王开凤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塑造健全人格的必修课之一,自入学起,它便见证学生的点滴,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却将其默认为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的代名词;学生对思想教育的疏忽、品德塑造的忽视与“思想品德是人类文明的阶梯”的精神背道而馳。因此,学生需要重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热情,从小开始,将思想品德教育扎根课堂,让学生在成长阶段汲取到美好思想的营养,感受到高尚品德的智慧。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81-01

0

小学时期是学生对思想品德形成初步认识的重要阶段,怀揣懵懂而好奇的心态踏入正式的课堂,感受着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在此阶段通过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对于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思想道德的存在,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思考思想道德的涵义。课堂上老师的准确且带有趣味性的讲解可以激起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热情,活化课堂的氛围。课外,老师可以将课堂所传授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道德的魅力,鼓励学生向着积极向上的思想看齐。就让思想品德扎根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以“趣”治学

教师在课堂上将会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对思想道德有着自己的原始理解,抑或一知半解。此时,老师就需要通过生动有趣地教学讲解将学生带入思想道德的学习领域,初步确立学生对其的认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学生兴趣的一部分,因材施教,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拒绝有板有眼的教学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想道德的课堂学习。思想道德的教育仅局限于传统的说教模式终是“纸上谈兵终觉浅”,可以通过一些户外活动或者小组任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玩中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品德,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来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学生的心灵。

二、以“思”治学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思考。课堂上的提问更是司空见惯,思想道德的塑造离不开榜样的激励,亦有失败者的鞭策。在课堂上,“为什么”远比“是什么”更有意义,所以,老师要做到更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答案的共存性,结合教材的知道思想得出最具代表性的答案。结合古今,巧妙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深层地让思想品德教育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脑海。有趣地提问和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勤思善问的好习惯。以“思”治学,同样地可以将高尚的思想品德与有趣的灵魂相匹配,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三、以“活”治学

活跃有趣的氛围可以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活跃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让老师更全面的对知识进行诠释,反作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灵活地引经据典,借鉴伟人的指导思想,鼓励学生向他们看齐。这种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可以营造多向交互空间。当面对学生对生对正面讲解难以接受时,不如从其他的途径进行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和主动性,重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个人观点的提出。此外,善用音乐的魅力结合“冥想”来帮助学生感受到美好思想的魅力,鼓励学生们大胆分享自己的思考心得。以“活”治学,结合生活中的真实生活来感受课堂上的“活动”与“生活”,从而达到“体验”到教师传授的价值目标。

四、以“情”治学

“思想品德”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情商的高体。情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想养成具有支配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活用社会素材,巧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感受中收到正确的教育。将课程联系生活,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每年春晚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思想道德的标杆,平凡的他们有着非凡的情操,通过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唤起学生对纯真的美德的坚守;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激起学生对“关爱他人”的热情。此外,对待社会中出现的影响不好的事件,调动学生的正义感,结合教材中的思想引导学生的到正确的做法。以“情”治学,和家长共同交流,实行家校共育;用情感的魅力引领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

总结

古有儒家思想指导人们为人处世,今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我国走向辉煌。品德教育如空气一般贯穿人们一生,它对个人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积极思想品德教材,找到教学方式的突破点,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与教师形成互动,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汲取到高尚思想品德的营养。重视思想品德的培养,让优秀的思想伴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高尚的道德形成学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德义《思想道德课教学的几点尝试》,学术期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9期.

[2]徐文浩《思想道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学术期刊《成才之路》2017年11期.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思想品德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