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应用于腹部创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探讨
2018-06-14辛建中
辛建中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CT应用于腹部创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创伤经手术确诊腹内脏器损伤及水肿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CT诊断与B超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所得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将两种诊断方法对治疗腹部创伤患者的准确率情况进行比较,得出CT应用于腹部创伤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诊断后,B超诊断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57例,准确率为81.43%,CT诊断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67例,准确率为95.71%,CT诊断腹部创伤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患者经CT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 CT诊断; B超诊断; 腹部创伤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072-02
腹部创伤是常见的外伤急诊疾病,近年来我国腹部创伤的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意外撞伤、车祸伤、坠落伤以及摔伤等都是腹部创伤的主要发病原因。腹部创伤属于危急重症,有研究表明,腹部创伤在所有致死创伤中的死亡率达到10%,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腹部创伤的患者分为闭合伤和开放伤两大类,闭合伤一般体表无伤口,如果不能尽早诊断内脏是否受损,就会延误手术时机[2]。腹部创伤患者往往起病急且进展迅速,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伤口类别、部位以及面积进行准确的判断,误诊、漏诊都会让患者的死亡率大大提升。临床上用于腹部创伤诊断的方法有CT诊断与B超诊断两种,一般情况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3]。本研究主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受腹部创伤的患者70例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腹部创伤患者,均经手术确诊腹内脏器损伤及水肿,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17~56岁,平均(35.24±5.37)岁;车祸伤患者31例,坠落伤患者17例,锐器伤患者22例;患者受伤到就医时间为1~4 h。纳入标准:患者的检查和治疗资料完整,病情症状均符合有关文献关于腹部创伤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的检查和治疗资料不完整,患者不同意参加研究。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均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方法
患者术前全部进行CT诊断和B超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B超诊断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需要检查的部位是患者的全部上腹部,期间根据患者腹腔内是否有游离液存在进行合理准确判断,腹内脏器出现裂伤以及血肿的症状,若有游离液存在,则检查结果判定为阳性[4]。(2)CT诊断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扫描的部位为患者的腹部:在为患者进行扫描前,对CT扫描的范围进行合理判断及控制,设定好CT扫描层的厚度,范围在5~10 mm,设定好CT扫描层的层间距,范围在5~10 mm;开始扫描时,医师使用平扫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全面扫描,然后再逐渐增强扫描,需要注意控制CT扫描的范围,最适宜的扫描范围是患者的肾下极,经由肺底部到隔顶[3,5-6],若患者有疑似空腔脏器严重创伤症状,则重点扫描其耻骨及其周围部位,在扫描时医师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腹膜后腔情况、肠道情况,据患者腹腔内是否有游离液存在进行合理准确判断,若有游离液存在,腹内脏器出现裂伤以及血肿的症状,则检查结果判定为阳性;扫描结束后,医师或经验丰富的CT影像诊断医师对扫描的图像结果进行读片诊断[7]。完成两种方法的诊断后,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创伤程度以及类型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后,参考扫描的结果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嘱咐护理人员对手术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与记录,将手术过程中患者腹部创伤的情况和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选取的70例腹部创伤患者全部给予CT诊断和B超诊断,根据患者腹腔内是否有游离液存在进行合理准确判断,若有游离液存在,则检查结果判定为阳性,CT扫描需重点观察患者的腹膜后腔情况、肠道情况,若有游离液存在,腹内脏器出现裂伤以及血肿的症状,则检查结果判定为阳性。腹部损伤的类型判定包括脾损伤、肝损伤、肾损伤、肠系膜与胃肠道受损以及腹膜肿胀等。(1)脾损伤:患者经CT扫描显示脾脏的体积有明显的增加,脾脏的阴影为斑片状;(2)肝损伤:患者经CT扫描显示肝脏变形严重或肝脏内发现密度比较高的肿块阴影;(3)肾损伤:患者经CT扫描显示肾脏的体积变大,阴影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4)肠系膜与胃肠道受损:患者经CT扫描显示游离气液、肠系膜增厚,肠道连續中断;(5)腹膜肿胀:患者经CT扫描显示后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的潜在间隙发现高密度肿块阴影[8-9]。
1.4 判定标准
将CT诊断和B超诊断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若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相同,则判定为准确,若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不相同,则判定为不准确。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得出CT应用于腹部创伤临床诊断的价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检查后,B超诊断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有57例,准确率为81.43%;CT诊断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有67例,准确率为95.71%,CT诊断腹部创伤患者准确率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056,P<0.05)。
3 讨论
腹部创伤在临床上一般划为严重性创伤疾病,若患者仅腹部受损,内脏器官完好则属于轻度创伤,若腹部创伤延伸到患者内脏器官,很可能出现腹部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症状,还有可能引发腹腔感染和腹膜炎症,若不能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会极大提升患者的死亡率[10]。腹部创伤中的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常规的诊断方法不能对内脏是否受损进行准确的判定,从而不能给手术提供准确的依据,因此临床上也采用CT扫描仪对腹部创伤的患者进行病症的诊断[11]。CT诊断方法属于无创性检查,密度分辨力相对较高,能够快速检测出患者各个组织的Ct值且图像直观清晰,能够清楚显示组织的解剖关系。CT诊断使用造影剂可增强扫描,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病变率[12]。
本研究使用CT扫描仪对抽选的患者进行检查,扫描的部位为患者的腹部,用平扫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全面扫描,然后再逐渐增强扫描,在扫描时医师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腹膜后腔情况、肠道情况,最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操作方便、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检查后,B超诊断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57例,准确率为81.43%;CT诊断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67例,准确率为95.71%,CT诊断腹部创伤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部创伤患者经CT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悠悠.关于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42-43.
[2]王秀焕,张海林.CT对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7):215-216.
[3]王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8):200-201.
[4]王生涛.腹部创伤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39-40.
[5]吴小燕.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0):64-66.
[6]丁銀新.腹部创伤CT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4(18):1-3.
[7]胡俊华,易城辉,丁佳斌.螺旋CT在腹部创伤诊断及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8):48-49.
[8]李健.C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27-1228.
[9]郭徽,王维玖.CT诊断腹部创伤的应用价值与CT特征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3):67,74.
[10]安国莉,张毅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价值评价[J].包头医学,2015,15(2):66-68.
[11]刘春云.浅析CT影像对腹部创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5(6):33-34.
[12]方晓云.多层螺旋CT平扫对急诊腹部创伤的意义分析[J].影像技术,2015,27(5):18-20.
(收稿日期: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