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改变分析

2018-06-14王萍

当代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谷丙同工酶肌酸激酶

王萍

冠心病实际就是由于冠状动脉异常性变窄、供血长时间不足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和(或)心肌机能障碍,因而此病症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1]。本研究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均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术前术后分析患者血生化指标和血凝指标,探讨其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7月间,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54例,年龄34~83岁,平均(52.6±4.5)岁;男43例,年龄34~83岁。女11例,年龄55~7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排除肝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针对受检对象,分别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前、治疗后,生化指标检测用黄管(内盛有促凝胶)抽血3 ml,血凝指标用蓝管(盛有枸橼酸钠抗凝)采集血液,共2 ml,置于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生化指标,采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各项血凝指标。生化指标内容有: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丙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等;血凝指标有: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时间(PT)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各项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术后治疗时间的持续推进,α-羟丁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或已接近正常水平,其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下降最快,其次为谷丙转氨酶,而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下降最慢。手术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比(U/L)

2.2 治疗前后血凝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等血凝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变化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在未进行介入治疗前,其心肌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诸如α-羟丁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异常性改变[2]。而当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肌受损的现象可明显缓解,相较于之前损伤程度明显降低,且随治疗持续加深,患者生化指标也会逐渐得到改善,最后可慢慢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实施前,临床医师通常为患者提供溶栓药物,避免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这是导致机体中相关血凝指标发生异常的重要原因[3]。在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之后,患者仍需使用各种溶栓药物,因此机体血凝指标还保持较高状态,与治疗前差异不大。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54例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α-羟丁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肌酸激酶可多达参考值上限的23倍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可多达参考值上限的27倍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上述指标主要表达部位为发生损害或已经破裂的斑块之中,在周围巨噬细胞中也可能存在,其可水解甘油磷脂二位酰基酯键,进而形成游离脂肪酸、溶血卵磷脂等水解产物,抑制单核细胞逐渐发生凝聚,导致内皮功能出现异常,诱导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因子,使之异常表达,促使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大量表达,进而导致泡沫细胞生长,致使动脉硬化程度加深。受此影响,α-HBD、AST、LDH、CK-MB、CK等生化指标相比治疗前,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情况,而对于血凝指标而言,在治疗前后有着比较小的变化。

在采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伴随术后治疗时间的持续推进,各项生化指标,已经恢复正常水平,或者接近正常水平。术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下降最快,其次为谷丙转氨酶,而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下降最慢,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4]。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介入治疗后,心肌受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各项生化指标也开始逐渐恢复至介入治疗前水平,在此过程中,由于使用了溶栓药物,因而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及趋势,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恢复呈现有快有慢状态。经本次研究得知,ASTm分布位置为线粒体,若机体所受损伤不严重,是难以在血液中检测到的,故而可将ASTm作为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CK-MB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多、价值最为理想的血清酶指标,当机体出现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K-MB水平可明显升高。然而因其半衰期短,所以部分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导致检测遗漏,造成漏诊。血液中LDH存在的时间较长,且可对心肌损伤予以反映,故而将之配合CK-MB应用,能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可见,冠心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对于其基本生理指标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一致[5-7]。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有助于其生化指标的恢复,另对心肌细胞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乃是治疗冠心病的不错术式,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生化各指标和血凝指标对冠心病患者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李延芳.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4):67-68.

[2] 王雪娟.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医学,2010,6(2):180.

[3] 蒋强,张燕军,张倩,等.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0):1590-1592.

[4] 马岚,姚义安,李继敏,等.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3):189-192.

[5] 胡守章.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58-60.

[6] 王萍.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改变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9):64-65.

[7] 成厚丕,兰军.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4):656-658.

猜你喜欢

谷丙同工酶肌酸激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缺糖基转铁蛋白与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
茶叶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