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逼真性与假定性

2018-06-13刘慧利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假定性影视艺术美学

刘慧利

【摘 要】在影视艺术创作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我们要敢于想象、勇于冒险,这就要求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逼真性,更需要假定性,只有将两者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现实,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虚实相映”表现出一个不同层次上超意义的真实世界。

【关键词】影视艺术;美学;逼真性;假定性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082-02

一、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

所谓的逼真性绝不等同于真实,而是逼近于真实,其本质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客观记录现实的影像、色彩、声音、动作,并且在银幕或荧屏上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视听的真实感、真实地再现空间与时间、内在本质的真实感。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表现为一种直观的真实,即视听的真实感。影视艺术借助现代音像实录技术,以直接的方式将物质现实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从而产生真实感,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①因此影视艺术不仅可以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甚至可以逼真揭示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场景。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中经常借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在被拍摄对象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记录当时真实地情景,使观众真实地了解情况。

影视艺术能够真实再现空间和时间,巴赞强调:“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②巴赞认为,电影摄像不仅具有照相似的再现空间的功能,它还可以同时记录时间,具有再现现实的时空性,因而电影与摄影一样“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③

影视艺术不仅在于直观的真实,最重要的是内在本质的真实感。④即使画面比较逼真,不体现本质的真实感,影片也不真实。在电影《亲爱的》中,拐卖儿童、母爱深深的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加上其改编自真实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拐卖儿童的深切关注,同时对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深表同情。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关注的是底层人物,展示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平常的一面,毫不做作,观众从这些角色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反思,进而思考到整个人生、整个社会。

二、假定性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

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银幕和荧屏更加逼真地以二维空间的平面图像来表现三维空间的立体世界,展现的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而是现实的影像。⑤正是因为假定性的存在,使得电影、电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现实,而是成为一种艺术。影视艺术的假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影视艺术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机械复制,而且表现为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影视作品中,包括光线、镜头、拍摄方式、取景角度等都离不开艺术家的精雕细琢,后期剪辑更是人为控制,不同的剪辑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故事情景,即使故事片也不可能完全复制现实。“实际上纪录片是不可能有闻必录地记录客观世界的,它是作者有意识的创作活动,是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宣言。”因此,纪录片的真实,就是其客观性与创作者的主观性的统一,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真实,利用剪辑、摄影、音乐等影视手段加工原有的事实,使得纪录片既保留了原有的真实,又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取得了好的口碑。

第二,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也表现在观众身上。观众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看电影、看电视,从而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焦躁。正是观众的这种心理欲求,使得假定性成为了影视艺术必不可少的特性,观众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呈现出主客体的统一。

第三,影视艺术的假定性表现在创作的方方面面。首先是时空的假定性,电影、电视中的时空不是客观现实的时空,而是一种再造的时空或创造的时空。在电影《广岛之恋》中,整部电影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完全是按照女主人公的心理时间游走。

其次是故事结构的假定,大多数影视作品都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为了增加戏剧性,需要不断提炼、浓缩、改造。一种是取材自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同一部电视剧中,使得这部电视剧矛盾冲突不断,更加充满戏剧性。另一种是改变自真人真事,在忠于生活原型的同时进行艺术的加工。如电影《亲爱的》改编自央视早年的一则“打拐”新闻,影片的前半部分忠于故事原型,而剧情的后半部是虚构的,也就是艺术加工,正是这样,才让这部关注社会问题的影片不仅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而且收获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還有一种是完全虚构的,更加强调假定性,包括科幻片、喜剧片和神话、童话、寓言式影片等。在最近上映的影片《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创造了一个魔法的世界,消除人的记忆,恢复损毁的世界,整部电影都是虚构的。

再次是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假定性,演员必须以自身作为创作手段,通过独特的创造和生动的表演,将剧本中的人物体现在银幕或荧屏上。

三、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双重建构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和假定性早在电影发展初期就已经出现了,电影刚问世不久,就出现了卢米埃尔纪实派和梅里埃的戏剧派两大流派,卢米埃尔的纪实派强调电影的照相本性和再现性,而后者则强调电影的艺术形象和表现性,两大流派之争发展为“长镜头”和“蒙太奇”之争,巴赞强调的“照相本体论”为长镜头美学奠定了基础,而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把蒙太奇推向了美学的高度,但是,随着两大电影流派的发展,一些电影学者意识到单纯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够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影视艺术更完美。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以辩证的方法对待现实与艺术的关系,确立了他的电影美学理论的三个层次,即影像、符号和艺术,克服了两者的弊端,将两者结合起来,是现代电影理论的集大成者。随着现代数字时代的不断前进,影视艺术中蒙太奇美学和纪实美学界线已经模糊了,两者相互交融。

从根本上讲,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本性,它强调反映和最大限度地再现现实,但这种真实不仅仅是画面的真实、内容的真实,而是本质上真实,这就离不开假定性,假定性使得艺术家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通过艺术家的再加工、创造,使得电影、电视剧内容更加逼近真实、超越真实,展现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如日本电影《入殓师》,大悟的职业是真实存在的,电影中所反映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基于现实生活存在的,如果只是单纯叙述一个入殓师的生活,笔者认为其不具有吸引力,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正是从一名新手入殓师的角度出发,观察不同的死亡,聚焦逝者周围充满爱意的人。回想男主角的名字“大悟”,正是告诉我们不要惧怕死亡,在生活中坦然接受真情,勇于付出,不要留有遗憾。

四、结语

逼真性与假定性是影视艺术的两大美学特性,逼真性离不开假定性,假定性离不开逼真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虚实结合起来,使影视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

注释:

①刘一鸣.电影纪实美学:散发人性的光辉[J].大众文艺,2014,(18);186-187.

②张一玮.异质空间视野中的都市意象—一种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都市空间呈现”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5.

③宫春洁,梁岩.数字技术背景下对电影影像本体论的再思考[J].电影文学,2010,(1):32-33.

④王昕.论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系统[J].现代传播,2007,(1):84-88.

⑤赵怀勇.有形之手与无形之剑—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之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假定性影视艺术美学
话剧表演中的“假戏真做”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浅论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特征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