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平湖芦笋2次养母茎3次采笋高效种植技术

2018-06-13平龚佩珍邵慧潘秋波余宏军蒋卫杰

中国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园嫩茎平湖

吴 平龚佩珍邵 慧潘秋波余宏军蒋卫杰*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平湖 314200;3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站,浙江平湖 314200)

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

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00 d(天)以上,适合芦笋等多种作物生长。平湖2003年开始试种芦笋,在利用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增肥土壤成功种植芦笋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稻—菇—笋”循环生产模式(即水稻种植收获后产生的稻草用作蘑菇种植的培养料,蘑菇种植后产生的蘑菇菌渣废料经腐熟堆制发酵作为芦笋种植的基肥)和芦笋2次养母茎3次采笋技术(即春秋2次留养母茎,全年分春、夏、秋3次采笋),生产过程中配套应用避雨栽培、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母茎粉碎还田清洁化生产等生态循环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目前平湖芦笋种植面积达603.6 hm2(9 054亩),是浙江省主要的芦笋生产基地。2017年平湖采用2次养母茎3次采笋栽培技术,实现了平均每667 m2商品嫩笋产量1 570 kg、产值12 899元、效益5 340元,较芦笋传统种植方式增产增收10%以上。平湖鲜芦笋以茎粗、笋嫩、口感甜糯而受到消费者和营销商的欢迎,90%的产品畅销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并远销北京、香港等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现将平湖芦笋2次养母茎3次采笋高效种植技术详细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1.1 格兰德 由美国引进的F1双杂交芦笋品种,笋茎粗大、粗细均匀一致,笋条顺直,鳞片抱合紧凑,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丰产、稳产性较好。嫩茎绿色、晶莹、光滑,口感较佳。最大的优点是综合性状好,能多方面满足鲜销市场和加工出口的要求。

1.2 绿龙 美国引进品种,优质高产,嫩茎质地细腻,绿度颜色较好,粗细均匀,分枝点高,抗性强,适合加工和鲜销。嫩茎肥大、莹绿有光、大小整齐,顶端鳞片包裹紧密,第1分枝高度48.1 cm,散头率较低。适应性好,抗性强,不易感病,对根腐病、茎枯病有较强耐病性。休眠期短,适合露地、保护地栽培。

1.3 加州早生 从美国引进的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植株高大;休眠期短,早收性好,比一般品种提前采收10 d(天)左右,全年采收期长,丰产性好。该品种笋茎大小均匀、深绿色,淡紫色部分较少,笋尖圆锥形,鳞片包裹紧密。

2 育苗

2.1 营养土配制 取稻田土,每立方米土中拌入过磷酸钙5 kg,机器粉碎后混匀,装入10 cm×10 cm的营养钵备用。也可直接购买商品育苗基质。

2.2 种子处理 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清洗后先在55~60 ℃的温水中浸泡15 min(分)并不断搅拌,再在25~30 ℃的常温水中浸泡72 h(小时)。

2.3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春播3月上旬至5月上旬,夏播5月中旬至7月上旬,秋播8月中旬至9月中旬。生产上主要采用秋播,每667 m2大田用种量45~60 g。采用营养钵育苗,苗床宽度1.1 m,播种前两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透钵土,每钵播1粒种子。播后用药土盖种,药土按30%多·福(苗菌敌)可湿性粉剂10 g拌20 kg细土的比例配制,并于播种前两天预湿好,盖种厚度1 cm左右,播后覆盖地膜保湿。春季育苗搭小拱棚保温,秋季育苗盖遮阳网降温。也可穴盘育苗。

2.4 苗床管理 春播后保持床土湿润,待20%幼苗出土后即可揭去地膜,防止揭膜过迟伤苗。出苗超过70%后,小拱棚应及时通风换气,防止白天小拱棚内温度过高(30 ℃以上)烧苗,夜温保持13 ℃以上。当气温稳定在20 ℃、苗高20 cm时,应及时揭去小拱棚薄膜或采用通风不揭膜的方法增强光照,移栽前7 d(天)通风透光、控水炼苗,温度以25~30 ℃为宜,移栽前两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病虫,带药移栽。

秋播大棚外覆盖遮阳网,苗床外加小拱棚外盖遮阳网进行双层遮阳降温,小拱棚应及时通风换气,防止白天小拱棚内温度过高(35 ℃以上)烧苗,翌年春季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即可定植。

水分管理:如营养钵内泥土发白,一定要在晴天早上或傍晚浇透水,7 d(天)后如果营养钵内泥土发白再浇透水。春播、夏播播种后45~60 d(天),幼苗3~4根分枝,株高25 cm以上时定植。

3 定植

3.1 整地 一般定植前10~15 d(天)整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pH 6~8的沙壤土地块。平湖土壤质地偏粘,可利用营养丰富的蘑菇菌渣废料加以改良。5~7月集中收集蘑菇菌渣废料进行堆制,堆肥大小原则上以宽2 m、高1.5 m为宜,长度不限,每隔15 d(天)翻料1次,全程翻料3~4次,待8~12月发酵完成后作基肥施入土壤。一般每667 m2施3 000~5 000 kg,深翻入土后平整土地。

3.2 定植 选用GP-C622、GP-C825、GP-C832单体或连栋钢架大棚开展全程避雨栽培。6 m宽大棚定植4行芦笋,第1行、第4行芦笋的定植中心与大棚边缘的间距在1.0 m左右,第1行与第2行芦笋、第3行与第4行芦笋的定植中心间距为1.4 m,第2行与第3行芦笋的定植中心间距为1.2 m。8 m宽大棚定植6行芦笋,第1行、第6行芦笋定植中心与大棚边缘的间距在1.0 m左右,6行芦笋的定植中心间距均为1.2 m左右。株距控制在25~40 cm,8 m宽大棚每667 m2定植1 250~2 000株,6 m宽大棚每667 m2定植1 111~1 780株。定植时在畦(畦宽60 cm)中间开1条10~15 cm深的定植沟,在定植沟内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每667 m2用量3~4 kg。定植时使幼苗的鳞芽朝同一方向,舒展根系,覆土厚5~6 cm,定植后的3 h(小时)内定植畦浇透水。

4 定植后第一年管理

生产上主要采用秋播,翌年春季定植到夏季割母茎前不采商品笋,夏季割母茎后每株留3~4根母茎,结合夏季割母茎清园松土,每667 m2施以色列硝酸钾钙宝(N-P-K-Ca为15-5-35-25,下同)水溶肥7 kg,每隔15 d(天)施1次,共施2次。留母茎30 d(天)后即可采收商品笋。采笋期间每隔15~20 d(天)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以色列硝酸钾钙宝水溶肥7 kg,共施6次。

5 田间管理

5.1 水分管理 提倡采用微滴灌节水灌溉。芦笋生长期间土壤的含水量以定植畦上滴管周围土壤湿润,但畦沟不见水,沟内行走鞋底不沾土为宜。

5.2 肥料管理 根据芦笋生长发育需求及水肥一体化施肥特点,全年重点施好冬季催芽肥、夏笋肥、秋发肥,以水溶肥的形式通过微滴灌施入,可节省人工、提高肥效。春母茎留养成株后的夏笋肥: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春母茎留养成株后,每667 m2施以色列硝酸钾钙宝水溶肥7 kg,每隔15 d(天)施1次,共施2次。夏季清园后的秋发肥:结合夏季清园松土,每667 m2施以色列硝酸钾钙宝水溶肥7 kg,每隔15 d(天)施1次,共施2次。12月中下旬的催芽肥:结合冬季清园后的中耕松土,每667 m2深施蘑菇菌渣废料有机肥1 500~2 000 kg、狮马牌硫酸钾型复合肥(N-P-K为15-15-15)50~60 kg、菜饼肥200 kg。施肥后开沟平整畦面。

采笋期间根据芦笋母茎的长势或采笋情况,每667 m2施以色列硝酸钾钙宝水溶肥7 kg,每隔15~20 d(天)施1次,共施6~8次。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降低棚内湿度,有效控制芦笋根腐病的发生,但在铺设滴灌带时注意勿过于靠近芦笋根部,一般将滴灌带安置在距离芦笋根部15 cm处,以防根际渍水诱发芦笋根腐病。

5.3 植株管理

5.3.1 留养春母茎 春芦笋采笋到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根据市场行情留母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斑虫斑、茎秆较粗(直径1 cm左右)的嫩茎进行留养,二年生的芦笋每株留3~4条、三年生以上的每株留4~5条。留养的母茎要求分布均匀,株高1.3~1.5 m时摘心,去除残叶,一般每隔1.5~2.0 m立1根1.3 m高的木(竹)桩,当地上茎形成时,用布条或尼龙绳拢住两桩间的地上茎,并让枝叶自然展开,切不可将植株捆扎在一起。

5.3.2 留养秋母茎 6月中旬至8月初,根据夏芦笋采笋的时间长短和天气情况适时进行夏季清园,注意避开7月下旬的高温季节。清园时(可选择机械清园)选晴天割除地上部植株、杂草,并搬出芦笋田集中处理。松土后在芦笋棵盘及周围土壤浇灌4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

夏季清园后进行秋母茎留养,一、二年生的芦笋每株留3~4条、三年生以上的每株留4~5条。8 m宽大棚芦笋株高1.5 m时摘心,6 m宽大棚株高1.3 m时摘心,及时立支架、拉双线防倒伏。

5.4 冬季清园 12月中旬待芦笋地上部植株完全枯萎后进行清园,清园时选择晴好天气,使用大棚王四轮拖拉机加装4JQ-13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替代人工割母茎清园(图1),机械清园每小时可处理867.1 m2芦笋秸秆,节省劳力5倍以上,母茎粉碎后集中到废弃物处理区堆制发酵。清园后注意做好土壤消毒,消毒前先将芦笋棵盘周围的表土扒掉23 cm,晒2~3 d(天),然后用4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石硫合剂300倍液浇灌芦笋棵盘及周围土壤。

图1 利用秸秆切碎还田机进行机械化割母茎清园

6 病虫害防治

6.1 虫害防治 芦笋主要虫害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蓟马、蚜虫等,其中以甜菜夜蛾为害最严重。

甜菜夜蛾每年发生6代,斜纹夜蛾每年发生5代,7~10月是2种夜蛾类害虫的为害高峰期,主要为害为第3、4、5代。其幼虫可为害芦笋嫩茎、地上茎绿色部分及拟叶等,为害严重时可造成嫩茎不能正常萌发、畸形,地上茎绿色部分及拟叶全部被害。夜蛾类害虫可采用昆虫性诱剂进行诱杀,每667 m2大棚悬挂1~2个专用诱捕器,悬挂高度应略高于芦笋母茎,并随着母茎的高度及时调整。低龄幼虫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 d(天);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3 d(天);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500~4 500倍液,安全间隔期5 d(天);10%虫螨腈悬浮剂1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 d(天)等进行喷雾,以上药剂视虫情喷1~2次。大棚内凹头苋等杂草也是甜菜夜蛾等害虫的主要为害寄主,应一并喷药。

蓟马与蚜虫可用色板诱杀,黄板、蓝板等对蓟马均有显著的诱杀效果,其中蓝板诱杀效果最佳,当田间蓟马与蚜虫混合发生时,也可用黄板诱杀,以达到诱杀2种害虫的目的。色板悬挂高度应略高于芦笋母茎,并随着母茎高度及时调整。每667 m2悬挂25 cm×40 cm的蓝(黄)板30~40块。蓟马发生初期可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500~4 5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7 d(天),喷1次即可。蚜虫发生初期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 000倍液进行喷雾,安全间隔期7 d(天),仅喷1次。

平湖未发现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芦笋,经笔者调查,为害芦笋基部的主要为甜菜夜蛾,其幼虫可在芦笋基部啃食,常被误认为是小地老虎为害。防治时注意地面喷雾。

6.2 病害防治 芦笋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茎枯病等。

根腐病:大棚避雨栽培模式下,以芦笋根腐病发病最为严重,在芦笋的各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

尤其是在高温的雨季。大棚的倾斜角度以接近90°为宜,如倾斜角度偏缓,雨水溅入会导致大棚两侧的芦笋根腐病较重发生。在冬季做好清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土壤消毒。个别出现根腐病的地块,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含孢子1 000亿个·g-1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淋根。及时处理根部腐烂严重的病株,挖除后撒生石灰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雨水是病菌孢子传播的载体,避免水流传播是预防芦笋根腐病发生的关键。因此,要在避雨栽培的基础上,做好开沟降湿,降低地下水位,雨季来临时及时排除积水等措施。

茎枯病:芦笋茎枯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安全间隔期15 d(天);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叶面喷雾,安全间隔期7 d(天),视病情喷2~3次。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倍液涂抹母茎。

6.3 生理病害防治 芦笋生长期嫩茎会出现开裂,嫩茎纵向裂成褐色深口,并引起腐烂。主要是由土壤中水分供应不均衡,土壤长期干旱突然浇水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预防开裂的关键是要适时浇灌,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防止忽干忽湿。

7 采收

芦笋定植后当年即可开始采收,一般第3 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采收15~20 a(年)。地上嫩茎长到30 cm左右时就可采收,一般在上午用专用芦笋铲进行收割。高温季节嫩茎生长快,为了保证质量,一天内可采收2次。采收的芦笋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分级整理包装,一般分为茎粗0.8 cm(长22 cm)、0.8~1.2 cm(长26 cm)、1.2 cm以上(长32 cm)3个等级。

每年分春、夏、秋三季采收,春笋在2~3月采收,每667 m2产量300~400 kg,占全年产量的30%,产值4 000~5 000元,占全年产值的40%。夏笋在5~8月采收,每667 m2产量600~700 kg,占全年产量的45%,产值3 400~4 000元,占全年产值的30%。秋笋在9~10月采收,每667 m2产量400~500 kg,占全年产量的25%,产值3 200~4 000元,约占全年产值的30%。合计全年每667 m2商品嫩笋产量约1 500 kg、产值约13 000元、效益约5 300元。

猜你喜欢

清园嫩茎平湖
核桃清园和施肥技术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卓越平湖晴翠售楼处
吟荷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清园措施对核桃黑斑病田间防控效果分析
冬季葡萄园如何清园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赣南脐橙冬季清园技术要点
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