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皮甜瓜新品种甘甜2号的选育
2018-06-13苏永全刘东顺杨永岗张化生李晓芳
苏永全 刘东顺 杨永岗 张化生 李晓芳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省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甜瓜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甜瓜优势产区之一。薄皮甜瓜因其生长周期短,种植效益显著,在甘肃省中部及东部保护地甜瓜生产中所占比重较高。主栽品种主要以甘甜1号和盛开花等绿皮绿肉品种为主,这类品种产量虽高,但品质、抗病性及耐贮运性差,严重制约着甘肃当地薄皮甜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满足日益变化的生产和消费需求,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经多年培育,选育出适合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的品质优、耐贮运、丰产、抗病的薄皮甜瓜新品种甘甜2号。
1 选育过程
母本09G25是以甘肃地方品种白脆瓜和西甜1号的杂交一代经8代连续自交选择育成的高代自交系。植株生长势强,早熟,丰产性好,单株结瓜3~5个,平均单瓜质量550 g;果实梨形,果皮白色,果肉白色,肉质面,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0%。
父本09G05是以甘肃地方品种一包糖和白玉满堂的杂交一代经10代连续自交选择育成的高代自交系。植株生长势中等,中熟,适应性强,坐果性好,平均单瓜质量350 g;果实短梨形,果皮白色,充分成熟后泛黄,果肉白色,肉质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0%~15.0%,对白粉病和霜霉病有一定抗性,商品性优。
2009年春季选配薄皮甜瓜组合,获得一代杂种,2010年在露地栽培进行观察性筛选测试。组合09G25×09G05表现突出,符合育种目标。2011、2012年春季在兰州市皋兰县塑料大棚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3、2014年春季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5年定名为甘甜2号,并进行生产示范。2016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认定号为甘认瓜2016010。近两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庆阳市等地区示范推广65 hm2。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1~2012年春季在兰州市皋兰县塑料大棚内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陕西千普种业选育的千玉200。2月20日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3月15日在塑料大棚定植,高畦爬蔓栽培,行距0.55 m,株距0.6 m,小区面积9.9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表1),甘甜2号全生育期93~95 d(天),果实发育期30 d(天),较对照千玉200晚熟1~2 d(天)。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3.7%,果肉厚2.14 cm,平均单果质量为0.35 kg,每667 m2产量平均为2 172 kg,比对照增产11.27%,两年均与对照的产量差异显著。口感风味和耐贮性等综合性状优于对照。
2.2 多点比较试验
2013、2014年春季在甘肃酒泉、武威、兰州、白银和庆阳塑料大棚内进行多点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千玉200。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25株,高畦栽培,行距0.55 m,株距0.6 m,每667 m2栽培2 000株。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表2):甘甜 2号每 667 m2产量为 2 229.5~2 457.0 kg,平均为2 334.8 kg,两年10点次产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5.56%~15.15%,平均增幅为10.09%。单株坐果数为3.5个,平均单果质量0.37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3.5%。
表1 甘甜2号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2 甘甜2号多点比较试验结果
2.3 生产示范
2015年春在甘肃酒泉、武威、兰州、白银和庆阳等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面积生产示范,采用大区对比设计,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0 m2,对照品种为千玉200,其他种植方式及田间管理措施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土壤肥力情况自行安排。结果表明(表3),甘甜2号在兰州皋兰县的产量最高,达 2 450 kg·(667 m2)-1,较对照千玉200增产9.37%;在武威民勤的产量达2 331 kg·(667 m2)-1,较对照千玉200增产15.63%,增产幅度在5个示范点中为最高;甘甜2号5点次平均产量为2 327 kg·(667 m2)-1,较对照增产11.07%。
表3 甘甜2号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2.4 品质
2015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甘甜2号VC含量为161 mg·kg-1,可溶性固形物12.0%,可溶性糖8.48%。对照千玉200 VC含量为157 mg·kg-1,可溶性固形物8.10%,可溶性糖5.57%。
2.5 抗病性鉴定
2015年5月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抗病性鉴定,甘甜2号白粉病病情指数为20.5,比对照千玉200低10.0。霜霉病病情指数为9.2,比对照千玉200低2.6。甘甜2号田间对白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千玉200。
3 品种特征特性
甘甜2号茎蔓生长势强,叶色深绿,叶柄及主叶脉具短且硬刚毛,叶缘裂刻较浅,叶柄中等长度。中熟,全生育期95 d(天)左右,子蔓、孙蔓均可坐瓜,以孙蔓坐瓜为主。果实从开花到成熟30 d(天)左右。果实梨形,果皮光滑、白色,完熟时有黄晕,果肉白色,种腔小,肉厚2.0 cm左右。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14.0%,酥脆爽口,口感好,耐贮运性较好。平均单果质量0.35 kg,每667 m2产量2 000~2 450 kg。田间抗白粉病和霜霉病能力强于对照千玉200。适宜甘肃省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栽培。
4 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地区早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一般于1月上旬至2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培育壮苗,苗期注意夜间温度不可过低,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春季苗龄25~35 d(天),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为宜。重施基肥,合理密植。翻地深度30 cm以上,移栽前施足基肥,以猪粪、牛粪、羊粪等有机肥为主,每667 m2施有机肥3 500~4 000 kg 、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 kg,垄高20 cm,呈龟背形高垄,覆盖地膜,每667 m2保苗1 800株左右。视株距大小和吊蔓或爬地栽培确定整枝方式。吊蔓栽培时双蔓整枝,爬地栽培时4蔓至多蔓整枝,孙蔓坐瓜。保护地栽培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株留2~4个果。一般于开花后30 d(天),果实生理成熟后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