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大棚哈密瓜规范化栽培技术

2018-06-13黄建祥曾超锋徐丽陈晓伟江林波洪初敏

中国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哈密瓜悬浮剂粉剂

黄建祥曾超锋徐 丽陈晓伟江林波洪初敏

〔1海南宜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00;2海南连兆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乐东 572500;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海南儋州 571737〕

优良17号哈密瓜商品性好、瓜甜质脆,深受市场欢迎,近些年在海南的种植面积每年达650 hm2(9 750亩)。本文结合优良17号的特征特性,总结出海南滨海沙地简易大棚哈密瓜规范化栽培技术。

海南光热资源丰富,冬春季节尤其适合种植哈密瓜。据海南省农业厅统计,2017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海南大棚哈密瓜栽培面积达1万hm2(15万亩)。海南哈密瓜以设施栽培为主,采用顶棚全膜结合过道网覆盖的栽培模式。由于生产上缺乏对市场和品种的了解,栽培技术良莠不齐,导致难以种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的哈密瓜产品。优良17号哈密瓜商品性好、瓜甜质脆,深受市场欢迎和消费者喜爱,近些年在海南的种植面积每年达650 hm2(9 750亩)。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结合优良17号的特征特性,总结出海南滨海沙地简易大棚哈密瓜规范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哈密瓜在海南滨海沙地的种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 种植基本情况

以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周边基地为例,土壤类型为滨海沙地,优良17号哈密瓜在当地适宜定植期为10月初至翌年3月初。设施简易棚为钢架结构,棚顶高2.7 m(檐高0.9 m、钢架柱高1.8 m),棚宽3.5 m,棚长30~50 m,棚间平行间距(拱棚间的过道)65 cm,棚内钢架立柱间距2.2 m,拱棚间的过道采用白色40目防虫网密封,拱棚覆盖厚0.07 mm的浅蓝色膜,棚的外围用防虫网密封。棚内设2垄,垄宽1.2 m,垄高10 cm,垄间距40 cm,每垄种植2行,采用吊蔓立体栽培,分3蔓2果和单蔓单果两种整枝方式,3蔓2果的株距80 cm,每667 m2定植800株;单蔓单果的株距45 cm,每667 m2定植1 500株,当地多采用3蔓2果整枝方式。

2 品种特征特性

优良17号哈密瓜由新疆昌吉市春秋种子有限责任公司选育,根据DUS测试,品种特征特性如下:子叶形状中等椭圆,子叶绿色程度中等,雄雌花同株,花冠黄色,子房茸毛短,叶色深,叶片裂刻浅、边缘齿状中等、波状浅,叶柄半直立,主蔓刚毛粗,幼果果皮绿或深绿,果最宽位置中上,果实长椭圆形,成熟果皮底色浓绿,果实沟不明显,果实表面皱褶程度弱,无果实瘤,果实木栓组织明显且布满全瓜,果柄长度、粗度中等且难脱落,果蒂和果脐端均平,留瓜合适节位为第13~15节,叶长27 cm、叶宽33 cm,子蔓节间长12~15 cm,子蔓直径0.95 cm。果横径14 cm、纵径21.5 cm,单瓜质量3~4 kg,每667 m2产量2 000~3 500 kg,生育期85~100 d(天)(表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5%,果肉主色橙黄,果皮硬,果肉脆甜且无酸味。对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表现中抗。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整地施肥 旋耕平整土地,每667 m2撒施牧羊人羊粪有机肥1 000 kg、德源回味从前有机肥40kg、嘉有生命源黄腐酸生物有机肥(黄腐酸12%、有机质40%、芽孢杆菌0.5亿个·g-1)40 kg、易普润卡立美钙镁缓释性肥(K-S-Mg-Ca为14.5-48-6-18)25 kg、康朴恩泰克复合肥(N-P-K为12-11-18)20 kg,结合线虫生物防治药剂均匀撒施于垄上,机耕旋翻均匀后整平垄面,平行铺设3条滴灌管(中间1条、两侧间隔10 cm各铺设1条),再覆盖黑色地膜并用两侧沙土压实;棚内设2垄,垄宽1.2 m,也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设置垄面宽度。

表1 优良17号哈密瓜不同种植批次的生育期和产量

3.2 育苗 种子放入50 ℃水中浸泡20 min(分),再于常温水中浸泡4 h(小时),捞出放至0.1%氟环·咯·苯甲或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 min(分),随后用纱网捞出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将瓜菜专用育苗基质装入54孔穴盘,用清水浇透后播种,播深1 cm,覆盖基质与穴盘面平行后浇足水,再盖1层无纺布保湿,破土率达到30%全部揭开无纺布,在晴天上午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当第1片心叶长成一元硬币大小时浇嘉有生命源黄腐酸原粉800倍液促根系生长,也可隔3 d(天)连续浇灌2次微控磷钙锌水溶肥(N-P-K-Ca-Zn为4-42-4-3.5-1)800倍液并结合45%春雷·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复配药液对叶片进行喷施,防控细菌性角斑病、黄守瓜等病虫害;10月左右育苗易徒长,建议叶面喷施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瓜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即可出圃定植,定植前两天开始控水蹲苗,并喷施旱地龙甘雨丰黄腐酸叶面肥(矿化黄腐植酸≥30%)1 000倍液增强幼苗的抗逆性。

3.3 定植 用专用的圆孔铁器在滴灌管中间打定植穴,株距45 cm,行距20 cm,将幼苗放入定植穴后轻微压实穴周边的沙土。定植一般在晴天下午进行,12月至翌年1月中午棚内温度不高,也可在上午定植。定植前浇足水,定植后立即用嘉有生命源黄腐酸原粉800倍液加12%中生菌素粉剂1 200倍液浇定根水,若定植后的2~3 d(天)内气温较高则需每天浇水以防萎蔫。

3.4 植株调整 采用3蔓2果的立体吊蔓种植模式,植株五叶一心时摘心促进侧芽萌发,选择生长较均匀的3条侧枝作为子蔓,子蔓长20 cm时吊蔓,牵引瓜蔓向上生长。在平行于垄面两内侧的正上方拉2条铁丝,用玻璃丝绳盘旋牵引瓜蔓向上生长。留13~15节的侧芽作为结果枝,其余侧芽全部摘掉,抹芽与留芽在同一天进行,第2天即可授粉。

3.5 授粉 授粉有人工授粉、蜜蜂授粉、蘸花授粉3种方式。人工授粉:在晴天早上8:30摘取盛开的雄花,用雄花花粉涂抹在盛开的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可涂抹2~3朵雌花;蜜蜂授粉:在植株摘心当天的夜间将蜂箱放入棚内,至少提前3 d(天)停止喷施农药,以保证蜜蜂安全,3~5 d(天)后在夜间撤离蜂箱,授粉工作完成;人工蘸花授粉:可用1%氯吡脲可溶性水剂复配液处理雌花子房(瓜胎),方法为授粉人员带手套轻捏瓜柄,用小喷雾器快速喷施整个瓜胎,或将瓜胎快速浸入药液后拿出,选择前一天刚开放的雌花瓜胎较好。

3.6 定瓜与吊瓜 授粉后6~8 d(天)即可选留瓜,每条子蔓均有2个已授粉的瓜胎,采取3蔓2果的留瓜方式即保留2条蔓的瓜胎、第3条蔓的瓜胎仅作为备用,且这2条蔓每条蔓上只选留1个瓜胎,其余瓜胎连同孙蔓全部摘除;选择瓜胎的标准是瓜面完整、光亮整洁,无明显机械或病虫害引起的损伤,无畸形果;瓜胎长至鸡蛋大小时即可用玻璃丝绳吊住瓜柄,并摘除商品瓜胎孙蔓的生长点,仅留1片功能叶。

3.7 水分管理 优良17号哈密瓜是高密网纹的中大果型厚皮甜瓜品种,植株生长量较大,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多。缓苗期要保证水分的供给,晴天高温天气则需每天滴灌清水5~8 min(分),凉爽或低温天气保证垄面土壤湿润即可;伸蔓期晴天灌水至土壤充分湿润,保证植株叶片中午不出现明显的萎蔫现象;授粉至瓜胎发育成幼果期间,保证水分充足但不溢出垄面,幼果膨大开始出现网纹期间,严格控水,以免造成果脐部裂口,网纹基本布满瓜面后水分供给要及时,膨大期需要大量水分;增糖期保持根系土壤湿润;在雨水较多的时期,若出现少量细菌性角斑病或叶枯病病株,尽量控水以免病菌快速繁殖扩散;控水程度以不造成叶片明显下垂萎蔫为宜,也不宜浇水过多造成根系淹水。

3.8 养分管理 由于定植前的基肥较充分,幼苗期少量补充促侧芽(子蔓)生长的养分即可,采用滴灌每667 m2追施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以资高磷水溶肥(N-P-K为12-61-0+TE)1 kg,3~5 d(天)后追施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以资高钾水溶肥(N-P-K为10-8-40+TE,下同)1 kg;伸蔓期每667 m2追施微控磷钙锌液体肥1 kg、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摘心授粉前3 d(天)追施以资磷酸二氢钾水溶肥(N-P-K为0-52-34)1.5 kg、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授粉至定果期不追肥,果实膨大期每667 m2追施罗西尔平衡性水溶肥(N-P-K为20-20-20+TE)0.5 kg、以资高氮水溶肥(N-P-K为28-11-11+TE)0.5 kg、藻再绿钙镁锌硼水溶性液体肥(N-Ca-Mg-Zn-B为13-20-3-1-1)0.5 kg,2 d(天)后按此配方再追肥1次;开网纹期前每667 m2追施微控磷钙锌液体肥料1 kg、以资高钾水溶肥1 kg、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开网纹期不宜施用任何肥料,严格控制水分,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补充水分;膨大后熟期,每667 m2追施以资高钾水溶肥1.5 kg、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增甜期每667 m2追施阿诺瑞尔硝酸钾(N-P-K为13.5-0-46)2 kg、嘉有生命源黄腐酸营养液2 kg,采收前至少提前5 d(天)停止追肥。1~2月易出现连续低温天气,可提前追施海藻素类或腐殖酸类有机水溶性肥料,配合叶面喷施正业海岛素和海洋寡糖钾,低温或阴雨天气不宜追施水肥,也不宜进行整枝等农事操作。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禁止使用禁用农药品种以及混配制剂,可参考《绿色食品农药施用准则》(NY/T 393—2013)的要求,保证哈密瓜产品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4.1 病害防治 哈密瓜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炭腐病、病毒病等。

4.1.1 细菌性角斑病 及时清除病叶、病蔓并深埋;加强通风降湿管理,夜间有露水尽量不要进行农事作业;发病初期可用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2亿个·g-1不吸水链霉菌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倍液、45%春雷·喹啉铜悬浮剂1 000倍液,配合其中几种混合喷施,每隔5~7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1.2 霜霉病 合理施肥、及时整蔓,防止生长过快或徒长,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600倍液、68%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1 000倍液等轮换喷洒叶面,每隔5~7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1.3 炭疽病 可喷洒40%多·福·溴菌腈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45%吡醚·甲硫灵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5~7 d(天)后再喷1次,连续喷2次。

4.1.4 炭腐病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5~7 d(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4.1.5 病毒病 及时灭蚜;发病初期可喷施6%寡糖·链蛋白(阿泰灵)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60 g·L-1壳寡糖水剂 800 倍液,5~7 d(天)喷 1 次,连续喷2~3次;进行整枝打杈及授粉等农事操作时不要碰伤叶蔓,防止接触传染。

4.2 虫害防治 哈密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蓟马、瓜绢螟、根结线虫等。

4.2.1 蚜虫、白粉虱、红蜘蛛、蓟马 可用黄、蓝板诱杀,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2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或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等喷洒叶片背面及嫩茎等害虫喜欢聚集的部位,每隔4~6 d(天)喷施1次,共喷2次。

4.2.2 瓜绢螟 在卵孵盛期及幼虫卷叶为害前喷药防治,药剂可用20亿个·g-1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200倍液、20亿PIB·g-1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1 200倍液、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叶面,傍晚防治的效果较好。

4.2.3 根结线虫 在炎热的休耕季节对线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土壤消毒,深翻土壤暴晒地表,或密闭大棚利用高温杀死地表线虫;整地施基肥时,每667 m2可用2.5亿个·g-1厚孢轮枝菌颗粒剂1 kg,或5亿个·g-1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 kg,或10%噻唑膦颗粒剂1 kg撒施垄面;伸蔓期发病初期,每667 m2可用20%噻唑膦水剂4 000倍液或清线植物黄酮0.5 L稀释为3 000倍液滴灌植株根系,线虫发生严重时每667 m2可用41.7%氟吡菌酰胺(路富达)悬浮剂100 mL或清线植物黄酮1 L稀释为3 500倍液滴灌根系,授粉前再滴灌1次,也可将油茶饼发酵沤制液稀释成500倍液结合水肥滴灌植株根系,补充养分的同时还可防治地下害虫。

5 采收

优良17号授粉后40~45 d(天)表皮网纹发白,表明成熟度已较高,中心糖度达到14%~15%即可采收,人工采摘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用剪刀剪断果柄并留12 cm左右以保持商品性,放入垫有棉絮的筐中运至最近包装点集中选瓜并包装。

猜你喜欢

哈密瓜悬浮剂粉剂
“甜蜜产业”
“甜蜜产业”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