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高品质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基于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户的调查

2018-06-13朱方林朱大威赵统敏

中国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品质番茄调研

朱方林 朱大威赵统敏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南京 210014)

基于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户的问卷调查,对番茄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纳意愿、行为以及推广扩散措施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农户对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品质、抗病虫害性能较为认可,但选择番茄品种的影响因素和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匹配度尚需进一步提升;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在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农户认知,且推广程度较高;番茄种植户更愿意采纳品种、农药、市场等方面的帮助,而对于投资较高、不易掌握的设施装备技术的需求度较低;番茄种植户解决生产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求助、请教。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近年来,我国番茄播种面积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4.7%左右,番茄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建勇,2016)。江苏省茄果类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15%~18%(朱方林 等,2017),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淮安市、泰州市的茄果类蔬菜栽培面积较大(朱方林,2018)。在江苏省番茄生产实践中,存在产品品质有待提升、高品质抗病新品种更新推广滞后、安全生产风险难以控制、轻简化栽培技术使用率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番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研究番茄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可以为高品质番茄品种和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也有助于针对农业技术扩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周未 等,2010),对于促进番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集中在有关概念、技术扩散、采纳动机、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的来说,有关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研究有待完善,实证研究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理论体系尚不健全(满明俊 等,2010;董晓辉,2011;范双喜,2014)。本文基于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番茄相关技术、品种的采纳意愿、行为以及推广扩散措施进行测评,并提出加强高品质番茄品种、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番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调查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番茄研究团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等地开展了番茄高品质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工作。2017年11月,向赣榆区有关番茄生产经营的合作社、公司、农户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问卷126份,有效问卷118份。重点调查了农户基本情况、种植番茄面积及品种,先进番茄生产技术的采纳度、使用满意度、技术需求、扩散途径等方面,从全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评价技术方案措施的综合价值。

1.2 番茄高品质绿色生产技术概况

应用高品质番茄品种:针对本次调研区域春提早、秋延后、长季节等番茄栽培方式,在选择番茄品种时综合考虑以下指标: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风味等内在品质,果实色泽、果形等外在品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等病害抗性。经过系统比较,筛选出适宜不同设施栽培类型的高品质、高产量、抗病番茄品种,包括金陵小玉、金陵梦玉、苏粉11号等。

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应用轻简化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包括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熊蜂授粉(代替激素点花)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防虫网隔离、黄板诱捕、杀虫灯、丽蚜小蜂、生物农药、种植芹菜和苘麻等趋避植物)。

建立适合不同栽培模式下与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调研区域主要栽培模式为秋冬茬日光温室栽培、冬春茬连栋大棚栽培。在整地做畦、肥水管理、合理整枝、授粉方式、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面,建立与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

2 调研结果

2.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中,118份番茄生产技术采纳意愿调查问卷的填写对象集中在赣榆区。在性别方面,男性占65%,女性占35%;在年龄方面,30~39岁的占19%,40~49岁的占35%,50~59岁的占38%,60岁及以上的占8%,显示当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较为严重;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占69%,高中的占23%,大专的占8%,表明番茄生产主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家庭人口组成方面,家庭成员平均为3.6人,务农人员占54%,务工人员占13%,其他人员占33%;2017年调研对象平均番茄种植面积0.344 hm2,主要栽培品种为苏粉11号、金棚8号、欧贝、金陵美玉、金陵梦玉等。

2.2 农户选择番茄品种的意愿分析

由图1可见,影响农户选择番茄品种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产量88.1%、抗病虫害80.5%、品质76.3%、售价64.4%、种植习惯42.4%。调研还发现,在农户视角下,本次调研筛选推广的苏粉系列、金陵系列番茄品种具备的优势排序为品质好89.8%、抗病虫害83.9%、产量高75.4%、售价高45.8% (图2)。说明番茄种植户对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品质、抗病虫害性能较为认可,然而农户选择番茄品种的影响因素和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匹配度尚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要注重满足种植户对番茄产量提升的需求。

图1 农户选择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影响因素及其占比

图2 农户视角下本次调研筛选的高品质番茄品种具备的优势

2.3 番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情况分析

由图3可见,近3年农户采用番茄生产新技术的比例顺序依次为黄板诱捕选择率100.0%、熊蜂授粉95.8%、水肥一体化94.9%、防虫网隔离91.5%、丽蚜小蜂36.4%、杀虫灯15.3%、生物农药14.4%、种植芹菜和苘麻等趋避植物11.0%。可见,本次调研区域内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推广程度较高,特别是黄板诱捕、熊蜂授粉、水肥一体化、防虫网隔离技术的采用率均在90%以上;而种植户对丽蚜小蜂、杀虫灯、生物农药、种植芹菜和苘麻等趋避植物技术的接纳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还发现,个别农户因习惯了传统番茄种植方法或认为新技术生产成本高,没有全面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

由图4可见,在农户视角下,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的主要优点依次为节水选择率92.4%、节肥87.3%、节药84.7%、品质好85.6%、产量高70.3%、节约劳动力66.1%、卖相好56.8%、售价高38.1%。表明番茄生产新技术在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农户认知;而农户对新技术促进番茄售价作用的选择率较低,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示范力度,而且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新技术提高番茄果实品质、卖相,进而提升种植番茄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在蔬菜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上升迅速;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农户对节约劳动力的选择率偏低,可能是因为调研对象主要是分散生产经营的小农户,基本上依靠自家人工从事番茄生产,对劳动力成本的敏感度较低。

进一步调研表明,采用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的农户中,88.1%的农户认为该技术容易学习掌握,11.9%的农户认为该技术掌握难度为“一般”,没有农户认为该技术“学不会”和“使用麻烦”;86.4%的农户对该技术“很满意”,13.6%的农户对该技术“满意”,没有农户认为该技术“一般”和“不满意”。

图3 近3年农户采用番茄生产新技术的比例

图4 农户视角下番茄生产新技术具备的优势

2.4 番茄高品质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人的行为意愿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者的影响(蔡淑芳和陈敏,2014)。在本次调研中,影响番茄生产主体采纳番茄绿色生产技术行为的因素有个体特征变量(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环境特征变量(家庭成员数量、种植规模)、认知特征变量(番茄生产主体对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下的番茄产量、售价、成本、品质等产出效果的认知情况)等。

对个体特征变量、环境特征变量与采纳番茄绿色生产技术的种类、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番茄绿色生产技术的产出效果更加认可,也更容易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番茄种植规模与番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户主性别、年龄、家庭成员数量与番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相关性较弱。

对认知特征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生产主体采纳新品种、新技术行为是基于对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在品质优(选择率82.2%)、产量高(74.6%)、成本低(60.2%)、售价高(45.8%)等方面的认知。番茄生产主体对番茄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取决于经济效益,而影响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有产量、价格、成本。在生产实践中,番茄产量、价格、成本又受到品种、轻简化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技术、配套栽培技术、销售方式、地域、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研选择在番茄种植中同时采用安全生产技术、轻简化生产技术和常规生产技术的江苏雅仕农场有限公司的番茄成本收益数据,分析番茄生产技术经济效果。由表1可见,相较常规生产技术而言,采用安全生产技术、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番茄产量、价格分别增加了20.27%、16.26%,总成本降低了17.33%,其中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农药成本分别降低了20.90%、29.37%、52.83%。

表1 江苏雅仕农场有限公司不同生产技术下的番茄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以上经济分析可以预见,随着高品质番茄品种、绿色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番茄生产主体会逐步认识到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每个利益主体的趋利性将会促进其采纳番茄新品种、新技术的意愿和行为。

2.5 农户对番茄种植技术及帮助的需求情况分析

由图5可见,本次调研区域内番茄种植户最需要的帮助是新品种,选择率为81.4%;对新技术、市场信息、新农药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分别为62.7%、54.2%、49.2%;其后是新肥料和农机具,分别为35.6%、18.6%。

图5 农户对番茄种植帮助的需求情况

由图6可见,农户对番茄种植技术的采纳意愿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病虫害防治技术选择率83.9%、水肥技术61.0%、栽培技术57.6%、采收和保鲜技术37.3%、设施装备技术22.0%。

图6 农户对番茄种植技术的需求情况

说明番茄种植户更愿意采纳品种、农药、市场等方面的帮助,可能是因为这些帮助引起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投资成本较低,易于学习掌握,效益显现直观。相较而言,由于设施装备投资较高,对传统番茄种植模式的颠覆性强,番茄种植户对该技术的需求度较低。

2.6 农户解决生产问题的途径分析

由图7可见,农户在番茄生产中遇到问题,首先选择找科技示范户或种植大户请教(选择率82.2%),其次是向合作社求助(55.1%)、培训观摩(52.5%)、政府技术人员指导(52.5%),这可能与问卷调查对象所在区域的番茄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政府指导力度较大、农技推广成效较好等因素有关。通过专业农业公司指导、请教科研单位或高校专家解决生产问题的农户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39.0%、36.4%。农户对依靠自身经验、上网、电视报纸解决问题的依赖性不强,均在25%以下。

图7 农户解决生产问题的途径

综上,本次调研区域内的番茄种植户解决生产问题的途径多样,但其选择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和惰性,更愿意以求助、请教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太愿意利用自身经验和主动查询资料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3.1 结论

① 农户对本次调研筛选的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品质、抗病虫害性能较为认可,然而农户选择番茄品种的影响因素和本次调研筛选的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匹配度尚需进一步提升。调研区域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推广程度较高,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在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农户认知,多数农户对该技术“很满意”,且认为其容易学习掌握。

② 番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番茄生产主体采纳新品种、新技术的行为还基于对番茄绿色生产技术在品质、产量、成本、售价等方面优势的认知。

③ 调研区域番茄种植户更愿意采纳品种、农药、市场等方面的帮助,而对于投资较高、不易掌握的设施装备技术的需求度较低。

④ 调研区域番茄种植户更愿意以求助、请教的方式解决生产问题,而不太愿意利用自身经验和主动查询资料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2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番茄高品质绿色生产技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对番茄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大农技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培训、观摩、田间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途径,提高番茄生产经营主体对番茄产业链技术的认知度,努力改变生产经营的传统习惯,充分调动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番茄产业链各主体间的衔接配合机制,实现农户、合作社、番茄种植公司、加工企业、流通和销售主体以及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有效激发产业链技术应用的效益潜力。三是推广应用“核心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番茄区域种植中心模式,以农业科技型企业为核心,联合周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辐射带动农户进行番茄种植,提高生产积极性、销售便利性,促进番茄产业形成规模经济。

蔡淑芳,陈敏.2014.新生代白领的城市阳台农业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生态经济,(3):52-58.

董晓辉.2011.技术效率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机理研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范双喜.2014.北京市叶类蔬菜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霍建勇.2016.中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安全防范.蔬菜,(6):1-4.

满明俊,周民良,李同昇.2010.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68-78.

周未,刘涵,王景旭,杨凡.2010.农户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综述.天津农业科学,(4):128-132.

朱方林,易中懿,朱大威.2017.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战略性选择.江苏农业科学,(19):33-38.

朱方林.2018.从经济学角度看江苏蔬菜产业布局.长江蔬菜,(2):22-23.

猜你喜欢

高品质番茄调研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HOME家系列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