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能
2018-06-12柴丽娟郭丽萍徐燕慧费春广
柴丽娟 郭丽萍 陈 波 徐燕慧 费春广
(1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1189)(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9)
在桥梁工程中,采用无缝桥面连接板替代传统的钢制伸缩缝,使整个桥面连续而无缝[1].无缝桥面连接板不仅承受压缩荷载,而且承受车辆引起的弯曲荷载.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igh ductility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HDCC)具有高延性、优异的裂缝控制能力,已被应用于桥面无缝连接板工程中,通车后的连接板监测表明HDCC仍保持优异的性能[1-2].
HDCC中掺加PVA纤维后,由于纤维有引气作用,使得HDCC中大于0.3 μm的孔数量增多,这为冻融循环过程中HDCC提供了压力释放通道,而且纤维有阻裂桥联作用,使HDCC的抗冻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更好[3-6].在文献[3-6]中,HDCC配合比采用日产可乐丽纤维和石英砂,成本较高,不利于HDCC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采用国产PVA纤维和普通河砂替代日产纤维及石英砂可使HDCC的制备成本降低.Qian等[7]采用国产纤维、河砂制备HDCC,并对其弯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弯曲荷载下HDCC表现出多缝开裂形态,但并未涉及抗压强度;张丽辉[8]采用国产PVA纤维和普通河砂制备生态HDCC (ecological HDCC, ECO-HDCC),其抗压强度为24.3~50.0 MPa,单轴拉伸应变为0.5%~3.0%,且计算得到ECO-HDCC的成本为普通HDCC的三分之一.由于日产纤维和国产纤维表面处理工艺不同,其在水泥基浆体中的亲水性也有所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引气效果,因此国产纤维制备的ECO-HDCC的抗冻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已制备的ECO-HDCC基础上[8],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9]中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要求,为保证无缝连接板与桥面铺装层的强度等级一致,选取了C40配合比进行冻融循环试验.首先研究ECO-HDCC在经历0~300次冻融循环后的外观形貌、质量损失率及相对动弹性模量.然后分析其弯曲性能和抗压性能.最后通过微观手段揭示其宏观性能.
1 试验
1.1 原材料及配合比
水泥采用南京海螺牌P.Ⅱ42.5R水泥;粉煤灰选用南京热电厂Ⅱ级粉煤灰;普通河砂密度为1 605 kg/m3,细度模量为1.68,最大粒径为1.18 mm;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粉体;试验所采用的水为南京自来水;试验用国产PVA纤维的主要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ECO-HDCC配合比如表2所示.
表1 PVA纤维的性能指标
表2 ECO-HDCC配合比 kg/m3
1.2 试件制作流程
试验成型采用60 L混凝土搅拌机,其搅拌步骤如下:首先将水泥、粉煤灰、河砂、减水剂、功能性组分干拌2~3 min,使各组分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4~5 min,以获得均匀的流动浆体;最后缓慢加入纤维,搅拌3~4 min,确保纤维均匀分散.之后装模,振捣,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防止水分蒸发,静置24 h拆模,将试块放置于标准养护室养护28 d.参考《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测得新拌浆体的流动度为250 mm;根据水泥砂浆含气量测试方法测得新拌浆体的含气量为3.9%.
1.3 试验方案
抗压性能试验参考《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10],设备采用YAW-3000D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加载速度为0.5 MPa/s,立方体抗压试验所用试块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轴心抗压试验所用棱柱体尺寸为100 mm×100 mm×300 mm,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采用在棱柱体试块表面贴应变片的方法测试.弯曲性能试验参考《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CECS 13: 2009)[11],采用四点加载方式,设备采用Instron 8802电伺服疲劳试验系统,加载速度为0.5 mm/min,试块尺寸为75 mm×15 mm×300 mm,挠度通过位移计测量;试验所用试块经受冻融循环次数为0,50,100,150,200,250,300次,分别用FT-0,FT-50,FT-100,FT-150,FT-200,FT-250,FT-300表示.
ECO-HDCC耐久性试验参考《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12]中的快冻法,设备采用NJW-HDK-9微机全自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ECO-HDCC外观形貌、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试验采用100 mm×100 mm×300 mm试块进行分析.压汞试验采用Autopore IV9510全自动压汞仪,扫描电镜采用FEI 3D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外观形貌
图1是ECO-HDCC经历不同冻融循环后试块的外观形貌.由图中可以看出,冻融前试块表面无裂纹、无剥落,表面光滑平整,经历5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表面轻微剥落,无裂缝;经历100~20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表面呈龟裂状,表面脱落,但无纤维裸露;但经历250~30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表面脱落,少量纤维露出,无肉眼可观察的裂缝.
(a) FT-0
(b) FT-50
(c) FT-100
(d) FT-150
(e) FT-200
(f) FT-250
(g) FT-300图1 ECO-HDCC经历冻融循环后的外观形貌
2.2 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ECO-HDCC在冻融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如图2所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CO-HDCC的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为96.8%,相比未冻融前,只降低3.2%,说明冻融循环对试块内部损伤较小.质量损失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大质量损失率为0.25%,但在冻融循环50次时,试块质量略有增加,试块内部孔隙由于冻胀压力作用,孔隙逐渐增大,吸水率增加,而此循环下,虽然试块表面轻微剥落,但在二者综合作用下试块表现出质量增加的趋势[13].结合图1试块的外观形貌分析,ECO-HDCC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表面仅轻微剥落,质量损失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纤维的掺入,一方面引入气泡,导致孔分布比较均匀,改善了孔的结构,大孔较多,可以缓解水结冰使得体积膨胀而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纤维具有抗裂作用,可减少裂缝的扩展,使试块损伤较小.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14]规定,寒冷地区中度饱水条件下设计使用年限30年的结构要求,抗冻耐久性指数DF应大于45%.通过计算ECO-HDCC的抗冻等级大于F300,抗冻耐久性指数DF为97%,因此,ECO-HDCC符合寒冷地区结构抗冻性要求.
(a) 相对动弹性模量
(b) 质量损失率
图2冻融循环次数对ECO-HDCC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2.3 弯曲性能
ECO-HDCC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弯曲性能结果如表3所示.为方便观察其弯曲性能与冻融次数的关系,选取冻融循环0,150,300次后ECO-HDCC弯曲强度-挠度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经历冻融循环后,ECO-HDCC均表现出挠度硬化现象,结合表3和图3可知,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CO-HDCC的弯曲强度和初裂强度呈下降趋势,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初裂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降低了49.8%和24.9%;而挠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经历15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挠度增加了72.4%,但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挠度降低了21.6%.在初裂点之前,试块的弯曲强度由砂浆基体承担,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基体逐渐松散,导致弯曲强度降低,因此ECO-HDCC的初裂强度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由于水结冰使得体积膨胀而造成压力增加,试块由表及里逐渐剥落,结构松散,因此弯曲强度降低.低温作用也会导致纤维的抗拉强度降低,会使纤维与基体界面化学黏结力降低,摩擦力增加,因此在弯曲荷载下更多纤维呈拔出状态,纤维的桥联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试块挠度逐渐增加.在冻融循环次数为200~300次时,试块结构较为松散,纤维的抗拉强度下降明显,纤维的桥联作用不足以发挥,试块的挠度逐渐降低.
表3 ECO-HDCC弯曲性能试验结果
图3冻融循环次数对ECO-HDCC弯曲性能的影响
2.4 抗压性能
ECO-HDCC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抗压性能结果如表4所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弯曲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冻融循环次数对泊松比影响不大.试块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20.2%,27.8%和10.1%,其中轴心抗压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在ECO-HDCC抗压试验中,试块的破坏形式是裂缝由中间向上下延伸,转向角部,但由于立方体试块尺寸较小,端部受加载垫板的影响较大,套箍效应明显,其抗压强度较大;而在轴心抗压强度试验中,试块中间100 mm范围内试块近似呈单轴受压状态,此时中间部位是最薄弱环节,且受端部的套箍效应影响较小.由于添加纤维的ECO-HDCC的抗拉性能和抗剪性能较好,因此在轴心抗压试验中,试块主要是因为套箍效应弱而破坏.在经历冻融循环后,试块的抗拉性能、抗剪性能有所降低,同时受到较弱的套箍效应,导致轴心抗压强度降低更为明显.在经历150~20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的泊松比最大,说明试块在受压过程中,横向受拉变形比纵向受压变形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纤维的桥联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与弯曲挠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表4 ECO-HDCC抗压性能试验结果
3 微观机理分析
3.1 孔结构分析
利用压汞法研究ECO-HDCC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孔径分布情况,其临界孔径分布、最可几孔径分布及不同孔径的孔隙率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冻融循环次数对ECO-HDCC的临界孔径和最可几孔径影响不大,在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的临界孔径和最可几孔径由40.3 nm增大到50.3 nm,增加了24.8%;而冻融循环次数对不同孔径下的孔隙率影响较显著.对于孔径小于20 nm的无害孔,冻融循环对孔径影响较小,孔隙率基本维持在18%左右;对于孔径为20~50 nm的少害孔,在经历0~250次冻融循环后,此类孔径的孔隙率变化在30%左右,而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此类孔径的孔隙率为18.4%,相对未经历冻融循环时,降低了40.1%;对于孔径为50~200 nm的有害孔,在经历0~250次冻融循环后,此类孔径的孔隙率为5%~7%左右,而在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孔隙率为14%,增加了180%;对于孔径大于200 nm的多害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此类孔径对应的孔隙率逐渐增加,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孔隙率增加了31.1%.由图4可知,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少害孔逐渐增大转变为有害孔或者多害孔,导致有害孔和多害孔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在300次冻融循环后试块的孔隙率变化最明显.而有害孔和多害孔孔隙率的增加导致ECO-HDCC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呈降低的趋势.
(a) 累计进汞量曲线
(b) 分计进汞量曲线
(c) 不同孔径下的孔隙率
图4冻融循环次数对ECO-HDCC孔径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
3.2 微观形貌分析
ECO-HDCC在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的微观形貌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基体结构逐渐松散,而且开裂也随之严重,尤其是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基体表面脱落,结构松散程度最为严重.由图可以看出,纤维拔出后的路径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路径上裂缝宽度逐渐增大,而且路径周围的基体松散程度越来越明显.说明纤维与周围基体的黏结性能逐渐下降,导致更多纤维呈拔出状态,因此弯曲挠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在经历250~300次冻融循环后,纤维的抗拉性能下降,基体更加松散,导致试块挠度降低.
(a) FT-0
(b) FT-50
(c) FT-100
(d) FT-150
(e) FT-200
(f) FT-250
(g) FT-300图5 ECO-HDCC经历冻融循环后的微观形貌
4 结论
1)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CO-HDCC的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质量损失率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在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降低了3.2%,质量损失率为0.25%.通过分析ECO-HDCC的抗冻等级和抗冻性指数可知,ECO-HDCC符合寒冷地区结构抗冻性要求.
2)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CO-HDCC的弯曲强度逐渐降低,经历300次循环后,弯曲强度降低了24.9%;而挠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在经历150次冻融循环后,挠度增加了72.4%,经历300次冻融循环后,挠度降低了21.6%.由此可见,冻融循环次数对挠度的影响较大.
3)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CO-HDCC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而泊松比基本无变化.轴心抗压强度的降低趋势较立方体抗压强度明显.
4)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CO-HDCC的有害孔和多害孔逐渐增加,基体的结构逐渐松散,纤维与基体的界面黏结力降低.经历50~200次冻融循环后,在弯曲荷载下更多纤维呈现拔出状态,试块挠度增加;在经历250~300次冻融循环后,纤维和基体的抗拉性能损失较严重,试块挠度降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Lepech M D, Li V C. Application of ECC for bridge deck link slabs [J].MaterialsandStructures, 2009,42(9): 1185-1195. DOI: 10.1617/s11527-009-9544-5.
[2] 郭丽萍, 朱春东, 范永根, 等. 桥面连接板修补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应用[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 (12):36-39. DOI:10.3969/j.issn.1000-4637.2016.12.008.
Guo Liping, Zhu Chundong, Fan Yonggen,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ductility cementitious composite (HDCC) for bridge deck link slab repairing [J].ChinaConcreteandCementProducts, 2016 (12): 36-39. DOI:10.3969/j.issn.1000-4637.2016.12.008.(in Chinese)
[4] Nam J, Kim G, Lee B, et al. Frost resistance of polyvinyl alcohol fiber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nder freeze thaw cycling [J].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 2016,90(242): 241-250. DOI: 10.1016/j.compositesb.2015.12.009.
[6] Yun H D. Effect of accelerated freeze-thaw cycl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brid PVA and PE fiber-reinforced strain-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 (SHCCs) [J].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 2013,52(4): 11-20. DOI: 10.1016/j.compositesb.2013.03.021.
[7] Qian Shunzhi, Zhang Zhigang. Development of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ith local ingredients [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 2012,28(3): 327-330. DOI: 10.3969/ j.issn.1003-7985.2012.03.013.
[8] 张丽辉. 生态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性能及机理研究 [D]. 南京: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
[9]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CECS 13: 2009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 [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3] 郭丽萍, 张文潇, 孙伟,等. 隧道用纤维素纤维混凝土在弯拉荷载作用下的耐久性 [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6(3): 612-618. DOI: 10.3969/ j.issn.1001-0505.2016.03.026.
Guo Liping, Zhang Wenxiao, Sun Wei, et al. Durability of cellulos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nder bending load in tunnel engineering [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2016,46(3): 612-618. DOI: 10.3969/ j.issn.1001-0505.2016.03.026. (in Chinese)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