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析

2018-06-11黄玲青苏江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提升策略内涵

黄玲青 苏江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指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咨政咨询、文化建设和公益服务五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服务动力;加强专业建议,挖掘服务潜力;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服务活力;推进平台建设,发挥服务效力;开发社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内涵 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黄玲青(1967- ),女,湖南永兴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硕士;苏江(1970- ),男,广东东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东 东莞 5238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东莞市科普重大项目“面向东莞市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系列培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4-0102-05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被视为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机构,必然要对社会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职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教育类型,其兼有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和应用性等诸多重要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尤为重要。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综合办学实力的明显增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出台一些政策明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功能定位及行动计划等,并将其纳入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考核项目。2008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在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了“社会服务”评价二级指标,并对指标内涵做了清晰的界定。自2012年以来,为回应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受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和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高职教育质量年报已连续发布6年。从2015年度开始,高职教育质量年报发布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榜单,至今已发布3年。广东省、江苏省等职业教育发达省份更是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作为省一流高职院校和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必选项目。随着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一、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解析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16世纪后的欧洲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1848年成立的美国社区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首次将“公共服务”列入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彻底打破了大学只有“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的传统办学理念,并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付诸实践。从此,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渐确立并不断发展,继而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许多高校不可缺少的职能之一。

高校社会服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直接和间接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的一系列活动,即高校所有的职能都可归结为社会服务活动。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依托其教学、科研、设施及人才等优势资源,在保证正常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前提下,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各类活动,服务性质包括有偿服务和公益服务。高校社会服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其内涵和侧重点也会有不同。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等特点,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内涵可以概括为:高职院校依托其教学、科研、设施及人才等优势资源,直接对接行业产业需求,通过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咨政服務、文化服务、公益服务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系列活动。本文将狭义的高职社会服务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从而避免其与其他大学三项职能的完全重合,突出可比性。

服务能力是指一个服务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程度,通常被定义为系统的最大产出率(output rate)。构成服务能力的五个基本组成要素是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工具、服务时间及服务对象参与。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定位分析

陈宝生部长提出,高等教育要增强五大办学理念: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服务社会的参与度与贡献率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最终体现。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才能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提升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社会培训。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优势项目和主要功能。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设备实施,主动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构建开放式的培训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科普培训、创业培训、人文培训等;培训对象有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培训形式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校内培训和校外办班、现场授课和网络学习等。

2.技术服务。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品牌专业优势和科研骨干优势,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科技创新团队等服务载体,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产品升级、成果转化等各类应用性技术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3.咨政咨询。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经济、科技、文化、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智库优势,加强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的对接和融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咨政作用;还要主动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咨询建议。

4.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服务于区域社会文化建设,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可以将图书馆、体育设施、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向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开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要组织学校的文化骨干和文化社团成员走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服务,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要通过共建图书室,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全民阅读,参与社会文化服务;要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构建生态文化共同体;还要做好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项目的研究工作,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工作。

5.公益服务。高职院校要主动为社会提供一些公益服务,如对口支援贫困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学生各类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1.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服务动力。一是高职院校应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规划,成立学校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强顶层设计,以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为重点,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和平台;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二级院(系)依托专业和人力资源优势设立社会服务机构,精准对接政府、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三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教师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责,将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情况纳入二级院(系)考核、教师个人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指标体系,并奖励社会服务成绩优秀人员,通过合理、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四是鼓励教师多渠道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素质,为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探索设置从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社会服务的专职岗位,设立科研成果孵化基金,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产业化。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创新强校建设单位。为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推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子项目的建设任务,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对接需求导向,创设了浓厚的社会服务氛围和保障环境。一是围绕专业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提出了未来5年将学校打造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即“东莞现代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东莞企业综合服务基地、东莞市民终身教育基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各部门及广大教师社会服务的努力方向,成立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科研处、继教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财务处、学院办公室、实训中心、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审计监察处各系部相关人员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研处。二是建立了学校社会服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由分管院领导作为召集人,科研处牵头各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共同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工作落实。三是以科技服务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对直接服务于东莞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项目在资金、人员、时间等方面给予重点资助和优先考虑。四是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二级院系社会服务目标管理考核,将个人社会服务业绩纳入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和广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工作氛围。

2.加强专业建设,挖掘服务潜力。一是充分发挥二级院(系)的主体作用,利用专业特色与优势,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以科研水平提升来促进专业升级发展,带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三是鼓励和资助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协同解决企业产品研发中的技术难题;四是加强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实施“专业强镇”“专业强产”战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服务潜能,打造和推广社会服务品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传统工科的升级改造和优势工科的创新发展,专业支撑产业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一是围绕东莞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并努力对标支柱产业做好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二是提出了智能制造、物联网、新型工程管理等新工科专业的建设路径和策略,为新工科建设适应变革、满足需求、助推发展、支撑产业指明了方向;三是打破各二级院系机构、学科专业间的人员和资源壁垒,坚持社会需求导向,组建了8个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工科方向的科研创新团队,构建以工程科技和应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四是充分发挥品牌工科专业的优势,每个工科专业至少与3家以上重点合作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深度对接,以专业为基础成立社会服务小组,通过承担横向项目、技术咨询、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企业和社会,增强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针对性;五是在工科专业中选派科研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到行业企业、专业镇街和科技园区等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每年完成技术服务项目20项以上。

3.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服务活力。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成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综合体,增强社会服务的活力;二是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創新创业实践,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服务;三是通过创客培育学校和创客空间等项目的建设,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打造区域科普基地,形成科普活动品牌;四是建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丰富的社会服务活动,扩大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安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学校合办“校中厂”,为安谛精密提供了900余平方米的场地及15台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权,安谛精密则常态化地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每年为学生提供定岗实习机会,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实现了双赢。学校利用先进的设备,与广州融兴纸类制品有限公司共建了东职融兴印务中心,与华中数控、东莞劲胜共建了智能制造协同育人中心,充分发挥了人才作用。学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服务镇街的作用,委派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对口服务的镇街文化服务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做文化志愿者,组织学生艺术团下基层,为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服务。学校对口援助了新疆、贵州、茂名等地5所高职院校。2017年7月,对口支援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并入选教育部《高校定点扶贫典型案例集(2012—2015)》,作为职教援疆工作的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推进平台建设,发挥服务效力。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搭建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一批省级、市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科研创新平台等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的深入合作,促进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二是积极探索有条件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等服务平台向市场、企业和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设专业性的公司平台和社会发展咨询服务中心,为政府和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服务;四是以专业为基础,面向全国引入一批技艺精湛、行业影响力大的技能大师,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工作室建成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推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及技能展示交流的平台,提高社会服务的成效。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成立了东莞市机器人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科普展示教育、行业指导、系统解决方案咨询,以及机器人检测、装配、租赁、调试、维修等服务,加快了东莞智能制造业发展,助推了“机器换人”步伐。学校与区域企业、研究院所合作共建了“广东省智能家居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服装设计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等4个院级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不断提升了社会培训和应用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组织管理形式,整合资源,打造了跨院系、跨专业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和社会发展咨询服务中心两个文科社会服务平台,突破了文科专业难以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瓶颈,并以东莞市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为稳定的服务对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两个中心的服务到款额每年可以达到300万元。学校教师撰写的《东莞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机制优化研究》等多篇研究报告入选东莞咨政内参,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通过产学研服务平台的搭建,面向区域开展了特色鲜明的集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多元”、从“配合”到“融合”、从“协助”到“协同”的全面转型。

5.开展社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高职院校要协同优质资源,建立职业培训联盟和职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的专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转岗再就业培训等;二是以项目需求为导向,跨专业组建跨界培训师资团队;三是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计培训项目,开发课程资源,搭建多样化的社会培训学习平台,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四是充分发挥学校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认定和考证服务;五是创建社区教育示范校,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东莞市职业培训联盟和职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的专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东莞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培训;成功创建东莞市创客培育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承担了“科普知识职校行”“面向东莞市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开展的专业知识系列培训”等重大科普项目;开办了员工定制班,如都市丽人、佳居乐等企业选派在职员工到学校接受短期脱产学习,学校为不同企业定制了模块化培训课程;与东莞多个镇街签订了培训协议,在10多个镇街设立了职工培训点,其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總之,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竞争实力的象征和标志。高职院校要在办学理念和顶层设计上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真正践行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从而不断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谢辉,蒋冬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8).

[2]缪宁陵.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

[4]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与改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2).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提升策略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