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及相关因素研究
2018-06-11卞倩
卞倩
[摘 要] 护士核心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护理人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最为基本的综合能力,其在护士及其个人护理专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影响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可谓是多种多样。结合临床护士的在校成绩对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230-01
一、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即临床护理、伦理/法律实践、人际关系、领导能力、专业发展、科研能力等,不同的护理人员由于学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环境等差异,其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而笔者认为其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护理人员在校成绩
学校是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对于个人来说,系统的知识获取都是通过学校实现的,在学校中积累的知识对个人后期的发展和影响也比较大。对临床护士来说,他们在学校中获取的知识,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来说,护理人员在校成绩越高,其护理核心能力素养培养也就越好;反之,如果护理人员在校成绩差,其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不利于个人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二)临床护士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虽然与在校成绩以及学习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关联,但是,其与护士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对于許多临床护士来说,他们的核心能力不佳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日常的学习和护理工作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护理知识积累比较少,这样其护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因此受到限制。但是,如果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比较强,在平时的学习和护理中注重积累,那么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说也比较高,所以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对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素养的相关策略
(一)学校要做好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
如上文所述,护士的在校成绩对于其后期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时,首先需要从学校层面入手,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不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等教育学校都应当正视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将护士核心能力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准护士”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同时,其还应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护理知识时,不仅需要熟悉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对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这些“准护士”的核心能力。
(二)医院要建立青年护士规范化的培养模式
医院时护理人员个人能力锻炼和发挥的“温床”,在培养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时,也不能忽视医院在相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医院需要建立青年护士规范化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方法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制度,进行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专业人才。在建立青年护士规范化培养模式时,可以结合护士能力结构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在培养时之所以将重心放在青年护士身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青年护士的护理经验并不是十分充足,能力有待提升;其次,青年护士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能力高;最后,以青年为主体有助于有经验护士传递自身的护理经验,有助于经验护理人员发挥自身的作用,经验护理人员可以与青年护士互相学习,相互进步,也有助于良好的护理学习环境的营造。
(三)加强“合同制”护士的培养
“合同制”护士的生源特点,以及入院工作之后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效果,不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医院及相关部分也应当对该现象加以重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合同制护士的在职护理教育管理和培训,要进一步健全医院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支持系统,提高“合同制”护士的职业安全感,进而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主动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提升自己的护理核心能力。
总之,医院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其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时,需要学校、医院、社会和护士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其护士核心能力,提升其护理水平,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刚.关于医学院入学成绩与医学院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6(3).
[2]宫玉花,孙红,徐国英.主管护师临床工作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6).
[3]刘明,殷磊,马敏燕,罗少霞.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