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应用
2018-06-11吕文龙张岩石薷月王倩倩江山
吕文龙 张岩 石薷月 王倩倩 江山
[摘 要] 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将混合式教学设计应用于解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并评价该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普遍接受,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人体解剖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60-0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师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兼有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双重优点,因而备受众多教师的关注。混合式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1]。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对学生的解剖课程学习是不利的。
二、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
何克抗指出,混合式学习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三、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
(一)网络学习平台的选择
网络教学平台在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
超星泛雅平台是把混合式教学作为核心思想,是整合教学互动、资源管理、建设精品课程、展示教学成果和评估教学管理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3]。2016年我校引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陆续开展各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
(二)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
主要板块有:(1)课程门户板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师团队、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等;(2)课程内容板块:包括教案、授课计划、微课、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3)教学互动板块:包括通知、讨论、作业、考试等;(4)资源共享板块:包括解剖图谱和视频、解剖图片库、习题库、试题库等;(5)管理和统计板块。
(三)混合式学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教育的优势[4],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优化了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内化、课后提升三部分。(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上传至解剖网络课程。把学生异质分组,教师在课程通知中对各小组布置任务。在课前,学生登录解剖网络课程预习新课,完成任务,制作PPT,课堂展示。(2)课堂内化:课堂教学改变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课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出几个与解剖相关的话题,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派代表汇报,由其他小组學生提问和点评,教师总结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倾听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5]。(3)课后提升: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课程对本次课程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提交到泛雅平台。如果学生有疑惑,可在学习平台的讨论板块发布问题,教师进行答疑解惑。教师在解剖学网络课程上布置在线测试和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登录解剖学网络课程按时完成。
四、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评价方式
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评价可包括:(1)课堂参与(占10%);(2)作业(占20%);(3)课堂交流与演示(占10%);(4)学习态度(占10%);(5)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五、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践表明,基于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人体解剖学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网络学习与传统解剖课堂授课有机结合,把二者的优势结合,提高了解剖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六、结语
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也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发展潜力巨大,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更多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玲.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20):142-143.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3]王燕燕.基于超星泛雅网络课程平台的高职《PLC及其应用》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实施[J].电子测试,2016(17):102-103.
[4]杨芳.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7,(5):33-39.
[5]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