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8-06-11万晓梅
万晓梅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新时期教育课堂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高职院校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进步表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结合,是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以设计构成为主要的课程研究切入点,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就设计构成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展开初步的探究。
[关 键 词] 设计构成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05-01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能适應市场一线岗位需要和具备专业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区别,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在“做中学,学中教”深入理实一体化,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介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特色,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高职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面对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如何顺势而为改变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利用线上的信息手段和线下的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目前的高职教学尤显重要。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际上是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延伸到教学实践中的进步表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逐步培养专业技能,以适应市场的专业需求。
二、设计构成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设计构成课是艺术设计类所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现阶段已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设计构成课主要是通过形态、色彩和质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是感性设计因素和理性设计思路相结合的体现。那么如何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实践增强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是设计构成课的核心改革内容,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广
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对设计构成课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尤其是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部分的内容。在高职院校的设计构成课上,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并能运用于专业设计实践中。对设计构成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可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分解为若干的知识点微课,结集为设计构成的微课资源平台或公众号,以线上的教学方式供学生课后多次反复学习;通过线下的设计实践增强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强化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使其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的重点所在,让“理”和“实”之间形成良好衔接,促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和“实”的合理教学搭配
高职院校的设计构成课关于理论课和教学实践在课堂中的搭配比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理论部分时间,增加实践比例。尤其是实践教学,要脱离之前纯粹的基础造型训练,增加相应比例的项目化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对接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锻炼机会。如针对视传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平面图形的衍生品设计应用,以构成带动应用,以基础连接专业。设计构成课的理实一体化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在设计构成课上,要根据专业不同来设计不同的项目化任务,实现从主观感受到理性转化、基础练习到专业应用,由浅入深、平面及立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
(三)硬件基础设施的合力作用
高职院校的设计构成课理实一体化改革,除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外,还需提升相应的硬件设施水平,也即高职院校的工作室设施条件。设计构成课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想要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教。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离不开完备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硬件设施。如手工制作、综合材料、3D打印等方向的工作室设立,为设计构成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硬件设施水平,与教学模式改革并驾齐驱。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设计构成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加强设计构成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特点,要符合高职院校教学人才培养方向。还要加强对探究方法的落实,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学实践基地,为设计构成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丹.高职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
[2]刘铸.基于职业岗位群需求下的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6(20).
[3]刘晓峰.艺术设计“构成”课教学中的感受培养与观念引导[J].艺术百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