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11杨鸿女
杨鸿女
[摘 要] 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尤为显著。信息化教育环境为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职业教育培养就业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以中等职业院校医学教学中“椎间盘”一课题为例,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传统教学的瓶颈以及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上的新突破,深入探讨以多媒体技术运用为主的信息化技术在医学教学当中的可行性。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传统教学瓶颈;椎间盘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82-02
一、何为“信息化教学”
南国农先生曾经精辟地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1]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2]
信息化教学让大家意识到:教育技术不仅起辅助教学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作用已经不是知识传递,而是澄清学生的认识错误并找出其原因,发挥服务、支持、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教育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学习知识。
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信息化教学是基于清晰的要求下,针对复杂的情境明确解决的策略,活动以可视性的方式、交互性的体验、自主控制的方法和客观性的评价,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由明确的教学指向、清晰的知识情境、完整的问题结构、探索的学习过程、及时的客观反馈、共同的分享体验和生成学习的产品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教师推动下学生自主化体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推动者。
二、探究传统教学方法在“椎间盘”教学中的教学“瓶颈”
(一)背景介绍
对于康复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及运用应对各种常见疾病的推拿和保健操作技术。根据临床上常见疾病的统计,颈椎增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等颈椎及腰椎的疾病是康复科常见的理疗保健项目。故此对该专业学生而言,学会颈椎、腰椎的保健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选择“椎间盘”作为研究的对象,将传统的教学与信息化手段下的教学进行比较,寻找更加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手段。
(二)传统教学的“瓶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由于时间、空间上的受限,人体器官的不可见性、人體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难以直接操作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1)椎间盘结构以及椎间盘突出疾病的形成机制复杂、抽象且不可见,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讲授或简单运用图片、模型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成过程,难以全面系统地接受知识,更加无法理解如何去保护椎间盘。只有懂得了椎间盘的基本结构,明白了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产生机理才能懂得如何去预防疾病的产生,才能进一步探究如何保护椎间盘。(2)医学严谨且较为枯燥、知识点多且较难掌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骨头共有206块、肌肉共约639块,而“椎间盘”只是参与运动系统组成中的一小部分,面对这么多的结构学生会往往晕头转向、无从入手。(3)在传统教学中模型的利用尤为重要,但实训室无法全天开放,无法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模型没有交互功能,学生难以自主学习与探索。(4)在学习考核评价上,借助试卷等理论知识的考核单一且不全面,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课堂
李克东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三个基本点:第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重构知识。[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4]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例如:(1)人体仿真软件的诞生,将人体的结构、器官等运用软件全方位呈现在学生面前,变不可见为可见。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人体复杂的结构做成可拆解可组装、可互动、有提示的教学软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2)教学平台的运用将课前、课中、课后贯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3)平台的考核功能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考核、教学后的总结性考核等进行有效的融合,既缩短了考核评价的时间,又使考核更加全面。(4)Flash互动游戏、3D动画的运用将枯燥的医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让知识的掌握变得轻松,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强加的任务和机械性的记忆。以下以“椎间盘”这一课题为例,探究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上的真实效果。
(一)课前活动
课前利用教学平台上传“椎间盘结构”的3D动画及“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的微课,让学生课前学习并完成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同时利用平台进行答疑解惑和监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打破时间及空间的约束,同时根据课前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要求学生访问家长有无腰痛现象并填写网络病历卡,上传至平台,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课堂埋下铺垫,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
(二)课前导入
课堂上播放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利用视觉的刺激,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课堂任务实施
任务一:识椎间盘的结构。基于人体结构仿真软件的平台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生端在软件上对全身的骨架进行剥离,学生探索椎间盘的位置及结构。从而使学生直观内部结构,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无法呈现和拆解器官的瓶颈,将复杂的结构直观化,从而使学生对椎间盘有了整体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任务二:了解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成机制。运用仿真软件动态展示不同姿态下椎间盘承受压力情况的改变及当椎间盘承受过大压力,造成椎间盘突出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了疾病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了解如何保健。
任务三:学会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保健。运用Flash软件,让学生找出坐姿的误区,Flash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到正确的坐姿及疾病的预防。同时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最后运用二维动画及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椎间盘保健操的动作要领,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满足就业的需求。
(四)教学评价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学习平台、论坛在线答疑,游戏测试等考核评价方式贯穿整个课堂。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弥补了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的缺陷。
四、信息化课堂带来的改变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对椎间盘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运用视频直观讲解使学生有效理解,运用仿真软件透视内部结构,变不可见为可见,突破教学重难点。仿真软件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做中教、做中学”。运用Flash互动游戏使学生快乐学习轻松掌握,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二维动画提高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运用智能考核及时答疑有效反馈,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结构、明白机理及掌握椎间盘突出症预防和保健方法。为今后从事康复保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中职生的培养目标。
淡化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总结经验,进而得到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9.
[2]黄瑜.硫酸镁中毒与解救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2).
[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6-28.
[4]董华.现代信息技术让音乐教学更精彩[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