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性格塑造探究
2018-06-11张頔
张頔
摘 要: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散打作为武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武术散打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对大学生性格的塑造与培养。文章通过分析武术散打在高校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武术散打对大学生性格塑造的实践效应,并提出有效开展武术散打教学对策意见。
关键词:武术散打 高校大学生 性格 塑造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220-02
武术散打是集快摔、踢打、攻防等技术于一体的搏击竞技运动,需要对抗双方在规定时间内击倒对方取得胜利,在传承发展中逐渐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兴运动,逐渐被引入到高校选修课中,并且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与普及发展。由于武术散打运动涉及医学、美学以及养生学等多学科,所以在高校实践教学中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打击能力,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1 武术散打运动基本特性
1.1 体育性
武术散打运动不同于普通的竞技运动,其是一项更具有攻击性、防御性与格斗性在内的竞技体育运动,但又不同于致人伤残的格斗术,在竞技中严格规定不能攻击身体的部分重要位置,如脑、颈等,比赛中需要佩戴规定的护具与套具,技术动作也必须符合竞赛规定。
1.2 对抗性
武术散打的攻防技术与行为动作并没有严格固定的流程与形式,通常是根据对抗方的行为技术,采取针对性的攻防措施,司机寻求对方弱点,避免触碰对方攻防坚守阵地,在竞技运动中更注重行为技术的灵敏性与随机应变性,能在特定时机准确迅速发起主动进攻[1]。
1.3 民族性
武术散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压组成部分,民族个性极为显著,如传统武术散打讲究的“武以修德”、“以武会友”等。纵观整个武术散打发展历史,武术散打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礼仪文化,如抱拳礼节、擂台竞技等,而现代社会中的武术散打更是逐渐形成了一项汇聚传统民族文化特征与现代时尚元素的新兴体育文化运动。
2 武术散打教学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2.1 学生对武术散打课程较为青睐
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普及发展,高校大学生对于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在日益增加,高校武术散打选修课的参报人数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高校大学生选择武术散打课程,不仅是将其当成一项业余兴趣爱好,增强个人体魄,更是想通过武术散打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自身性格品质的有效锻炼。
2.2 散打课程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虽然武术散打课程在我国高校发展时间尚短,但部分高校已经逐渐培养出一定数量的较为专业武术散打体育教师,即使部分散打体育教师是从其余专项调动过来,但其综合素养与资质比较良好。较高水平的武术散打体育教师队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给予学生更为专业系统的教学指导,提升散打体育教学的质量。
2.3 能充分利用大学生业余时间
与普通高中院校不同,高校会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时间,较为宽裕的业余时间能使学生更专注于散打运动,这不仅可以实现大学生自由时间的高效率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并且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其专业学习效率与精力。
3 武术散打教学对高校大学生性格塑造的效应
3.1 高效释放大学生负面情绪
受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情感压力以及科研压力等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存在心理压力与性格问题,导致不少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问题。加上大学生本身处于青春易躁时期,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有限,很难不借助外力自身寻找到合适的发泄途径,最终导致性格塑造产生或大或小的偏差,对其生活工作等造成不良影响。高校散打实践教学中,能通过让学生训练规范性技术行为,让学生在灵敏多变的对抗运动中不断挖掘散打训练的兴趣,实现对心理压抑的不良情绪的有效宣泄,缓解其紧绷的神经系统。在散打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的负面情绪与关注点能得到有效转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机体情绪调节能力,使疲惫的大脑神经得到缓解消除,并且能逐渐培养学生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把控能力,实现对学生积极性格的有效塑造。
3.2 塑造学生坚强意志精神
虽然高校散打教学并过分注重学生的竞技成绩,但其在实践训练中仍旧会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反复性日常训练与力量等专业性训练,使大学生对各项技术动作精准掌握。这种专业性反复阶段训练能使大学生逐渐形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意志品質,能在基础考验中实现对大学生意志精神的有效塑造。散打运动本身就是一项艰苦、易疲劳的激烈竞技运动,在散打实践教学中,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承受能力、对抗能力,不断跨越训练中的各种苦难,才能真正体会到散打训练的乐趣,掌握各项专业技术能力。
另外,在散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散打教学成效,适当提高阶段性基础训练难度系数,在一次次对抗防守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摔倒、不断的爬起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胜利的喜悦,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冷静理性的良好性格品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武术散打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明确其是塑造大学生性格的一项利器,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强意志精神。
3.3 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
随着高校对武术散打体育课程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教师与大学生逐渐认识到武术散打训练对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高校散打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展,充分挖掘大学生对武术散打体育项目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与培养。特别是武术散打本身涉及大量的哲学、医学等内丰富内容,在各项技术要领掌握时,对技术动作的贯通性与身体机能的协调一致性要求标准非常高。因此,在实践训练中,大学生只有完全做到精气神合一,心无旁骛,才能真正训练出高标准的优质规范动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对自身全面的内外审视,精准把握自身特性,实现对自身更清晰的认知。同时,随着散打教学不断深入,大学生更能对自身产生更为客观、理性的评价,更有利于大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不足,进行自省与改正,使自身潜能得到深入激发,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实现自身良好性格的有效塑造[3]。
3.4 培养积极向上品质
武术散打具有竞技性强、对抗激烈等特性,在实践训练与竞赛中主要是利用摔打、拳法等方式,展开较量谋求胜利。在高校散打教学中,大学生追求胜利或释放情绪时,均能不同程度的提升自身竞争意识,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是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在武术散打训练中,教师可以在日常训练阶段结束后,适当的安排专项对抗训练,为大学生营造一种紧迫感,使其在训练对比中逐渐意识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并不断进行自我改进,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在对表现良好的大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肯定时,能让大学生逐渐消除自我满足、自我得意心理,有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是性格品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武术散打教学,不仅能强健大学生体魄,并且能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塑造与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所以高校需要优化自身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武术散打在大学生性格塑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先明.武术散打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性格塑造的现实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8):17,19.
[2] 姜玉兴,刘振忠.健全人格教育与武术散打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4):138-140.
[3] 张卫兵.武术散打运动对高校大学生性格的塑造与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