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足球训练中主观疲劳与体重流失关系研究

2018-06-11王凯陈苗淼唐建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

王凯 陈苗淼 唐建敏

摘 要:采用主观疲劳量表针对大学生足球训练中的主观疲劳与体重流失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大学生足球队员训练中体重、自觉疲劳程度的变化进行全程监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训练前后队员体重变化、训练前后队员单次自觉疲劳程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流失与训练后自觉疲劳程度、训练累积自觉疲劳程度的相关性,以及体重流失比与训练后自觉疲劳程度、训练累积自觉疲劳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流失、自觉疲劳程度均可作为评定机体疲劳的指标,数据分析结果可靠,尤其是自觉疲劳量表,可在业余足球训练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学生足球训练 主观疲劳 体重流失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232-03

对于校园足球,将高科技技术直接运用到日常训练中,提高训练负荷监控的科学性,其成本太高,且实用性较差。因此,校园足球训练需采用更加简便、实用、经济的方式来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1]。参阅国内外医学、体育学中相关文献资料及报导,结合日常大学生训练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通过欧洲低级别职业队伍常用的“主观疲劳量表”、训练前后体重流失状况分析,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监控,探讨疲劳度与体重流失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足球训练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参加广西区2016年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届“千里杯”足球赛)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足球队25名队员(实际参赛2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训练过程进行监控,队员全部为男生,平均身高(172.27±4.07)cm,平均年龄(20.4±1.6)岁,该实验的过程及目的在学期开始训练前已告知队员,并获得队员同意,愿积极配合完成本学期的训练监控[2]。

1.2 方法

1.2.1 专项训练方案及实验过程

(1)结合学期赛事安排,根据项目特点,于2016年3~6月,对训练队25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足球专项训练,保持每周三次训练(基础训练,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战术演练),两周一次比赛的节奏,单次训练课均为90min,由于战术训练课体能消耗低,体重流失少,参考意义小,故选择基础、体能训练课,作为本研究进行测试的时间;每次在训练前10min,训练后10min进行集中测试;在训练过程中,均安排一次补水,每人约250mL,严格控制训练中补水对体重变化带来的影响[3-4]。(2)训练后体重测试完成后方可进行补水,并在教练员训练课进行总结后,进行调查与询问,使队员对训练课的全程进行综合评价,而非训练课后期即刻的高强度体验[5],约为训练后20min左右。

1.2.2 主观疲劳量表

(1)本研究采用Foster等人改編的10级主观疲劳量表[6-7],现场对队员训练前后自觉疲劳程度进行测试,问卷于2015年10~11月进行试行测试,并对词语表达进行微小改进,使其便于理解、测试。(2)量表中0表示“没有感觉、休息”,1表示“非常非常轻松”,2表示“轻松”,3表示“适中,无难度”,4表示“稍有难度,有点累”,5表示“有点强、热身的最高强度感”,6表示“中等强度,身体有疲劳感”,7表示“很强,很累,能基本完成”,8表示“非常强、难以基本完成”,9表示“超强、难完成”,10表示“极度累、不能完成”。量表信度在0.68~0.88之间,平均为0.78。(3)训练累积疲劳程度是指:训练后自觉疲劳程度-训练前自觉疲劳程度。

1.2.3 体重测量

(1)体重流失是指:训练前体重-训练后体重;体重流失比是指:体重流失÷训练前体重[7]。(2)每次体重测试均采用符合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苏宏—452、盛苑—DT150电子体重测试仪,每次在全队测量前均进行校准,两台仪器各测试一次,求得平均值为本次测试的登记数值,以减少测量误差。(3)测量时均统一穿着足球短裤,且训练后测量尽量擦拭汗水,保证身体干燥,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度。

1.3 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EpiDate 3.1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Person相关系数法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

2 结果

2.1 体重与主观疲劳程度训练前后比较

在一个学期系统的训练中,足球队员体重由单次训练前平均体重62.91kg降低到62.27kg,人均单次训练课体重流失约0.64㎏,训练前后队员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队员单次自觉疲劳程度由训练前3.03提升至6.42,人均单次疲劳累积约3.39,训练前后队员单次自觉疲劳程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体重流失与主观疲劳程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数据显示,体重流失与训练后自觉疲劳程度、训练累积自觉疲劳程度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87,0.840,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流失比与训练后自觉疲劳程度、训练累积自觉疲劳程度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20,0.809,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体育学研究均表明:运动员个体生理机能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教练员会根据经验,分析该变化是生理还是心理所造成,并做出诊断来解决问题[10],其中,心理状态评定多交于专门的心理测评师来完成;作为业余足球训练的大学生队伍,生理机能状态的良好与否,多是自我感觉来进行评价的[11],在没有专业测评师及监控仪器的业余训练中,如何将自我感觉与生理机能状态联系在一起,是众多教师、教练员面临的问题之一。本研究着手从运动员训练中体重变化与心理状态中主观疲劳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其内在关联,为业余训练监控探索一条相对简便、有效的监控手段。

首先,本研究中,队员经过相对系统的训练,足球队员体重由单次训练前平均体重62.91kg降低到62.27kg,人均单次训练课体重流失约0.64㎏,训练前后队员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训练强度一般均在中上等级别,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以及负荷强度的增加,机体体温持续升高,加之外界湿热的环境因素(本研究所取样本在南方,天气相对炎热,湿度较大),当体温过高时,机体则需将多余的热量散发,限制体温的上升,保证机体处于适度的体温平衡中,有效调动各个系统协调运作;出汗是运动时机体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最重要调节机制,是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汗液的流失也是身体体重流失最主要的成分,由于水分、电解质的流失导致队员机体代谢能力下降,代谢产物堆积等,造成队员肌肉活动能力减弱,动作相对迟缓,准确性降低,且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损伤的风险则加大[12-13]。因此,适时、适量地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能有效缓解热环境及训练造成的热应激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保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一定程度上消除机体生理上的疲劳,而以体重流失状况作为训练强度监控的依据,有积极意义。

其次,“主观疲劳量表”曾被西方早期职业球队广泛采用,用于日常的训练监控,而现代训练仪器测试的心率、乳酸量等指标,证实了其测试效度。本研究中,队员单次自觉疲劳程度由训练前3.03提升至6.42,人均单次疲劳累积约3.39,训练前后队员单次自觉疲劳程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自觉疲劳量表值对训练负荷的累积具有体现,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注意与队员的交流,尤其是个别队员较胖,或体质较差,依然鼓励其坚持完成,样本中队员体质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状况更与高校业余足球训练现状相符合,因此,主观疲劳量表可作为业余高校足球训练负荷监控的手段之一,简便易操作。

再次,过往研究中,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状态监控严格,以心理状态方面作为切入口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心理学的不断渗透与发展,体育心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关注运动员心理健康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中,运动员心理状态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正比例关系,而具有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战术水平、能力的重要基础,其中,通过主观疲劳的测试来监控运动员生理机能状态,在20世纪末的欧洲职业赛事的俱乐部中,被广泛采用。本研究中数据显示,体重流失、体重流失比与训练后自觉疲劳程度、训练累积自觉疲劳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体重流失、自觉疲劳程度均可作为评定机体疲劳的指标,与过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7],数据分析结果可靠,尤其是自觉疲劳量表,可在业余足球训练中推广使用。

最后,本研究針对足球运动的专项特征,并根据高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以下建议:主观疲劳状态一类的心理学测试手段运用到日常校园足球训练实践中,简便易行,是训练科学化的重要体现,且能够降低资金成本;训练过程中,补水、电解质等需严格控制,服务于比赛,尽量少安排补水量和次数,严禁灌水、狂饮等现象,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根据日常自觉疲劳量表的测试结果,形成常规性、阶段性的认识、总结,并指导实践,合理安排、调整训练计划及内容,一切以健康、安全为前提,逐步提升整体水平;校园足球是业余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组织方在比赛过程中,需结合足球运动项目规则,按照少量多次的方法灵活安排补水时间,严格控制比赛进程中的各个步骤。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 功能训练动作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 顾晓敏,刘丹.中国国家队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活动距离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6-69.

[3] 李春满,熊开宇,于跃,等.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球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年队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37(2):114-120.

[4] 赵刚,刘丹,李强.同场对抗球类项目比赛负荷的实验研究——以篮球、足球、曲棍球、手球为例[J].体育科学,2012,32(10):50-55.

[5] 黄希庭,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Impellizzeri FM,Pampinini E,Coutts AJ.Use of RPE-based training load in soccer[J].Med Sci Sports Exe,2004,36(6):1042-1047.

[7] 刘鸿优,Jesus-Vicente Gimenez,Andres Alcolea Leon.主观疲劳量表与体重流失在足球训练负荷控制中的运用[J].体育科学,2015,35(5):62-65.

[8]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9]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0] 刘丹.高水平足球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1] 张庆春,龚喜军,刘文丹,等.中国青少年足球操作性训练理念的实践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9(4):552-556.

[12] 部义峰,刘丹.足球运动员体能研究范式与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8):55-65.

[13] Ron Maughan.北京国际运动营养视频高层论坛[Z].北京,2004.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关于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的探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研究
拳击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刍议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