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的探究
2021-11-27沈志弘
沈志弘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基础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基础体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对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这种训练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体育技能。为此,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研究说明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教学实践状况。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教师既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习惯、兴趣,也要教授给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健康知识,同时还需要进行体能训练的引导。体能训练与体育学习的目标有着相互性的影响,要将体能训练渗透在不同阶段的体育学习内容中,循序渐进地完成训练目标。
1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基本状况
1.1 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学已经逐渐将体能训练的课程纳入到体育教学课程当中。然而,由于体能训练的课程尚且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课程的规划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因此训练的效果也难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体能训练课程的作用未能够得到教师的重视,课程水平难以提升。
1.2 学生缺乏参与体能训练课程的兴趣
相较于体育学习中的其他课程,体能训练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如通过长跑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学生难以感受到训练课程当中的乐趣。训练中的身体状况与日常活动中的身体状态是有所区别的,一些课程存在训练强度过高的状况,学生会感受到身体过度劳累,进而降低参与的主动性。
2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教学实践
2.1 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教师作为学生体育教学的规划者与引导者,需要认识体能训练的具体作用,思考体能训练的合理教学方式。相对其他的学习内容,体能训练课程的强度较高,学生需要强化主动参与的意识,积极参与训练、坚持训练。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的训练管理,主动参与训练。
2.2 做好体能训练的教学规划
体能训练的教学规划,需要结合学生的体能训练需求进行,也要关注其他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生长状况,确定体能训练的目标。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有着明确的说明,教师对应体能训练标准,既可以确定各阶段的训练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状况,对于身体患有疾病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体能训练的标准,制定出适合于学生身体状况的训练目标。其次,体育教学在时间上较为规律,在每个学期的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期中课程的进度,将总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做好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安排,并且确定每个阶段学生的训练成果。例如,可以应用阶段性体能考核的方式,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体能训练的状况。在未能够达成阶段目标的情况下,需要强化下一阶段的课程。
2.3 将体能训练目标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小学阶段的体育训练中,晨练、课间操以及课堂中的项目学习,都可以与体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进行融合。为此,教师需综合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做好融合实践。
首先,需要将体能训练与晨练、课间操等训练进行融合。体育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建议,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生长发育需求,按照具体的标准展开分层的晨间体育训练。如,在校园晨跑训练中,不同年级学生需要完成的晨跑长度是有所区别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强度较低的晨跑训练,中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增加锻炼的时间与距离,适应于具体的体能训练需求。
其次,在项目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项目的特点选择体能训练的模式。如,教师可以将项目动作训练的教学与体能训练进行结合,提升对项目动作训练的要求,增加学生动作练习的强度,达到体能训练的效果。
2.4 应用多种学习模式,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教师需要考虑到体能训练课程的强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借助于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可以提升体能训练课程的趣味性,有助于促進学生主动参与体能训练的课程。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参与体能训练。如,结合训练的目标,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内部的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心理将会得到激发,在竞争中感受到体能训练课程的乐趣,主动参与训练。另外,教师也可以建议学生应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如周末在公园中长跑,环境的变化也能够增加训练的趣味。
3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综合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进行认识,结合学生的生长发育需求,确定训练的目标。同时,要完成对体能训练的综合性教学规划,循序渐进地完成训练目标,将体能训练与项目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另外,教师也要考虑课程的趣味性提升,通过拓展训练模式,实现增加训练趣味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