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入党后项目化教育探索
2018-06-11刘黎明
[摘要]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实施项目化教育具有应然性逻辑起点以及实然性逻辑起点,以大学生党员卓越班建设为例,探索大学生党员入党后项目化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破解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难题,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项目化教育;学生党员卓越班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74-02
一、大学生党员入党后项目化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应然性逻辑起点
1.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可以应用到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
“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物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1]一般意义上说,项目就是为创建某一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而临时进行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从文献检索我们发现,项目管理理论已经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相关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普适性。而且它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指标体系,其优势显而易见。因此,结合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在校教育的相对短暂性、资源的有限性、目标的明确性、活动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可以将项目管理应用到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破解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难题。
2.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加强实践性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首次将理论联系实际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特有作风。作为党的优良作风,要求党员入党后教育不能只务虚,还要重实践,更要提高实践效果。综合现代先进管理的项目管理理论,在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高实践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应该可以进一步增强新时期理论联系实践优良作风的活力与价值,形成两大理论的协同效应。
(二)实然性逻辑起点
1.党中央提出“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实质性要求
大学生应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党中央提出“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就要求高校基层组织结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党建工作创新整合高校党建资源,建设高效推进大学生党员及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型大学生党组织。
2.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面临新困境与新要求
本课题组向全国30个各类高校1386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51%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内容无吸引力或表示反感,83%认为学习内容狭窄、阵旧;89%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形式单一、呆板;67%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形式忽略学生党员个性、存在形式主义;66%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被动参与活动;41%的学生认为党员实践性活动少。同时,对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有19%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内容要经典,64%的学生认为要与时俱进;63%的学生认为党员学习活动应该个性突出、多元化;65%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应该主动、民主参与,68%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应该务实、实践性强;87%的学生认为党员活动应该依靠团队合作。通过本课题组的实践工作经验与文献分析、调查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由于高校党建规模、党建环境与对象在新时期发生新变化,目前大学生入党后教育面临着以下困境:党性锤炼缺乏平台,个性需求难以顾及;横向交流缺乏纽带,协同发展难以形成;党员培养缺乏动力,培养质量难以提高;组织创新缺乏精力,创先争优难以实现。同时,学生党员对党员教育活动又提出了新时期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求内容精典,做到与时俱进;要求形式灵活,满足个性发展;要求民主参与,突出实践、实效;要求重视合作,实现互助共进[2]。借助具有较强灵活性和普适性的项目管理理念,实施党员项目化教育,是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适应党员教育新环境,提高党员教育效率与效益,解决大学生党员入党后面临的普遍困境,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现实新要求。
二、大学生党员入党后项目化教育措施与效果
(一)项目化教育组织建设
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项目化教育的管理,江西某高校学院专门成立了多维矩阵制党组织结构学生党建联合会[2]和学生党员卓越班。学生党建联合会是在学院党委直接领导、学生党员导师的指导下,由各学生党支部与相应职能部门纵横协调组成的多维矩阵制组织,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网络部、项目管理部、纪检部、学习部、调研部和研究生党建部等多个职能部门,采用常规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学生党员导师、学生党员政治辅导员与各专业支部的协调合作,开展富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实施对学生党员的全程化、卓越化教育、管理和服务。通过多维矩阵制学生党建联合会的建设,为项目化教育提供灵活而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项目化教育制度建设
为了促进项目化教育规范化、程序化,学院党委根据多年学生党建联合会、卓越班建设经验,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主要有党员项目化教育细则等各类制度30余项。其中学生党建联合会管理制度对联合会的成立、部门职责、管理机制、激励考核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项目化教育细则对项目的确立、时限、范围、申报、审核、组织、指导、考核等做了规定。通过制度建设,既规范了党员常规教育,又强化了项目化教育。
(三)项目化教育项目确立
项目化教育项目的确立采用个性化项目申报与组织审批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党员可在思想政治修养、学习能力素质、生活作风修养、工作能力素质、自我拓展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根据本人个性特点,确定其中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具体目标作为本人的重点成长方向,制定具体成长计划目标与措施,自主提供考核参考标准。采用个人自荐、党支部推荐与项目管理部审批的原则确定项目,项目周期为一年。
(四)项目化教育资源整合
项目化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学生党员项目化教育依托学生党建联合会平台,通过实施学生党员导师制,开创卓越班多样化实践活动,全面整合项目化教育人力资源、实践平台资源、培训资源等各类资源:(1)聘请高校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员成长导师;(2)围绕支部党员获批项目组建学生党员项目攻关团队;(3)通过卓越班课堂讲座、辅导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成长指导;(4)通过卓越班与校内外企事业单位、党群社团等组织沟通、协调,建立调研、参观、实习、服务联系单位,为党员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整合了丰富的教育资源;(5)通过大学生项目化党建特色交流,取长补短,跨越支部、学院、学校、专业等限制,实现时空上的突破与全面资源的有效整合。
(五)项目化教育绩效评价
项目化教育的绩效评价对党员的自我教育与组织督促具有重要的目标意义。项目化教育的绩效是多方面的,既有一般性党性修养的提高,也有在项目重点成长方向上的跨越。因此,在实施绩效评价时,依托学生党建联合会纪检部和党支部,进行一般性党性修养的绩效评价,依托项目管理部和卓越班班委进行项目重点方向的目标绩效评价。按照学生党员自主提供目标评价指标,项目部、卓越班审核建立评价指标与权重,采用自我评价与组织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采用党员述职、项目述绩、素质展示等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引导自我评价;采用个别反馈、统一发放项目评价证书、典型宣传等形式反馈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积极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党员入党后的教育效果。
(六)项目化教育效果明显
由于采用了组织设计与党员设计相结合确立项目,自我教育与组织教育相结合实施项目,较灵活地整合了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各方面资源,精选了内容,明确了目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使教育内容能较好地针对党员个性发展特点,學生党员能较好地民主参与,乐于实践,追求实效,发挥党组织团队力量,在分工合作中实现互助共进。学校以卓越班建设为试点开展学生党员入党后项目化教育活动受到了学生党员的普遍欢迎。通过项目化教育使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迅速成熟,学生党员在设岗定责活动中能出色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在各类比赛、素质拓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成效显著,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因此,学生党员卓越班工作案例《建设“学生党员卓越班”,推进学生党员创先争优》在江西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实践案例,项目化教育工作机制学生党员导师制工作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省教育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
参考文献:
[1]夏立明.项目管理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刘黎明,王晓华,钟明荣.大学生党建工作:分与合的辩证逻辑:对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建工作联合化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1(29).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