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教师角色刍议
2018-06-11陈方超
陈方超
[摘要]中小学心理教师扮演着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师双重角色。他们必须成长为既具有扎实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又能够从事中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实务的“双师型”心理教师。同时,中小学心理教师必须既持有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书,又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
[关键词] “双师型”心理教师;双重角色;必然性分析;可能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52-02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师生比例配备心理教师,但限于学校规模绝大多数学校仅能配备一名心理教师。而这一名心理教师既要承担全校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学活动,还要对部分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直接咨询,与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学校领导间接咨询。中小学心理教师扮演双重角色,承担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工作。为了能够胜任两种角色,中小学心理教师需要具备心理教师资格证书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一、“双师型”心理教师的内涵
关于“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学界有大量研究,其中崔发周教授的研究较有代表性,他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进行梳理,总结出五种类型[1]:“双证说”,即凡是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双能说”,即既具有理论教学的素质和能力,又具有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以及“双证双能叠加说”“双职称说”“双师素质说”等类型。也有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需具备很强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一定的企業工作经历。[2]
从政府文件以及学者的研究中可见“双师型”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能从事实践工作,还要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专业人员。但是,“双师型”教师仅限在高等或中等职业教育语境下,仅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然而在中小学校,由于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少(一般仅1名),专业性特强以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既要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又要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也就是说既要具有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能够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实践能力。另外,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既要持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还要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小学心理教师完全符合“双师型”教师的本质。鉴于此,本文借鉴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中小学“双师型”心理教师概念,即指既有较扎实的中小学生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健康)知识,还要具有能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既持有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还要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中小学心理教师。
二、中小学“双师型”心理教师的角色分析
国外心理学发展较早,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较早且成熟,对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格和工作内容(即角色)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比如,学习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指导、生涯辅导、性心理教育等。(2)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治,对少部分罹患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3)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判断力、推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在国内,由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入职条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导致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多数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或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缺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3]大多数中小学心理教师都是非心理学专业,邓林园等人研究发现,心理学背景出身所占的比例太小,六成以上的心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即使是专职心理教师中,也有近三分之一是非心理学专业背景。[4]俞国良教授的研究发现仅有22.63%的教师有心理学背景,76.20%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从其他学科教师转过来的;专职心理学教师少,大多数是兼职教师。在兼职教师中,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校级或中层干部为主体。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而来的教育人员,构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体。[5]
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教师除了教学还在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学校领导也要求他们能处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能力以及具有测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建立档案的能力。[6]针对学生的个体咨询与辅导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比较国内外中小学心理教师入职条件(或现状)和工作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心理教师必须承担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师双重角色。但是,在国内专职的心理教师较少,心理学专业教师更少,专业能力欠缺,大多没有双证书,不能身兼双职,无法满足学校需求。
三、中小学“双师型”心理教师的必然性分析
通过对现实情势分析和根据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规定,中小学心理教师必然是“双师型”教师,只有既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又能够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才能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
(一)现实情势
根据国家规定,中小学校心理教师编制少,大多数学校有且仅有1名心理教师,几乎承揽了学校与心理相关的工作,比如心理宣传、讲座、建立心理档案、教学以及评估、筛查心理问题学生、辅导与咨询、与学校同事或学生家长协商、转介等工作。这固然要求心理教师身兼两职,持有双证。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面对中小学严峻的情势,我们要从源头着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预防工作,从小塑造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诚如“药王”孙思邈所说:“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同时,对已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心理教师通过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矫治。
除了现实情况要求中小学心理教师必须承担双师型角色,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也规定了他们应该发展成为“双师型”心理教师。
(二)相关政策文件规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或一种形式。通过学校教育培育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健全的人格,经过学校心理教师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治,使学生恢复心理健康。
中小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并认为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部还制定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施配置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重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指南》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责和功能角色、入职条件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因此,为中小学心理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政策指导。
四、中小学“双师型”心理教师可能性分析
2017年,教育部教师司与时俱进,在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考试中新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资格证考试,为“双师型”心理教师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为心理教师取得专业的教师资格证提供了条件。从此,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了自己的合法和特定身份,为职业定位和生涯发展确定了方向,为今后的职称晋升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2017年9月12日,人社部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中,正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开始探索新的培养、培训心理咨询师的路径与方法,因为过去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门槛低、质量差,没有实践操作等内容和环节,导致培养(培训)的心理咨询师绝大多数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这说明国家对心理咨询特强的专业性的认同和加强规范管理的决心与具体举动。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培养质量的提高,保障今后培养的心理咨询师更能胜任其工作。
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江苏省以及上海市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人员认证办法,经过理论与实操考核合格后颁发“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等措施提高中小学心理教师素质。这为其他省市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该也必须承担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师双重角色,拥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为“双师型”心理教师,才能既满足学校、学生、社会需求,又保障自身健康、合法、长远发展。“双师型”心理教师概念的提出,必将促使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加强教学能力和辅导与咨询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和环节,明确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催发周.“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与认定标准[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3(2):86-87.
[2]王勇,苏珊珊,单赫泉,等.双师型教师内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2).
[3]温小珍.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12):233-234.
[4]邓林园,马博辉,伍明明,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对比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3):23.
[5]俞国良,王勍,李天然.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专兼职教师和管理者的认知与评价[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3):34-36.
[6]曾文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构成及成长路径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4):8
◎编辑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