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2018-06-11邢大亮

丝路视野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德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内涵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而工匠精神的提出不仅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文章主要是就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

一、“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和德育精神内容相统一

工匠精神注重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仅将职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的展现出来,而且也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将工匠精神与职业德育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基于这种精神和内容上的同一性,因此作为中职院校而言,在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需要贯彻职业道德,更好地融合中职院校教育德育教育,加强针对学生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以及敬业乐群等品德教育的力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对于一线员工职业道德上的诉求。工匠精神和德育教育融合,有助于在学生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输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二)工匠精神和德育方法相统一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求其必须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让教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将日常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将工匠精神在不同阶段加以渗透,更好地为我国的职业人才培育提供有用的人才。

(三)工匠精神和德育目标相统一

将中职学生培养出热爱祖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才能使其成为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树立良好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职院校作为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不可置疑的作用。因此,作为中职院校需要将德育工作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当前人才培育的关键性任务。

二、工匠精神与中职德育教育实践教学途径

(一)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中职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好专业与职业的顺利衔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的,而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则是影响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和深化的关键。所以,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加深对工匠精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切实地将中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加以体现,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力度,采用实操以及考核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率不断提升的目的。另外,通过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相互融合现状而言,中职学校普遍存着两者联系不紧密的现象。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不仅对专业性与技能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下载教学过程中还要提升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以及团队精神教育、沟通能力教育等相关的职业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真正地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这样在进行工匠精神的沐浴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工匠精神的融合

实践不仅是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同时也是职业德育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假如教师只是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是很难在精神层面上得到真正的提升的。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的方式,加大學生工匠精神践行能力培养的力度。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工作过程的各个细节,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工匠精神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另外,随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身技能和技艺的不断提高,也为其严谨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职业精神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德育教育中强化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中职学校不仅要将工匠精神的核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还应积极地利用这一隐形课程开展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育人效果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弘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最终目标。中职院校还应建设充分适应职业院校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手抄报评价等活动的方式,营造工匠精神传播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积极进行活动的参与,以此真正地享受成功快乐,促进其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工匠精神培养主阵地的优势,积极地运用德育教育的功能,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辅以实践活动,才能在实现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课程紧密融合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率的全面提升,引导学生加深对工匠精神价值与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冠祥.工匠精神引领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86~88.

[2]陈晓娟.以匠心,育匠人———工匠精神引领中职德育[J].福建轻纺,2017(05):24~26.

作者简介:邢大亮(1990.04—),本科,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