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PDCA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

2018-06-08伍启康李炜煊赵伟成黄慧勇潘练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漏报检验科报告

——伍启康 李炜煊 赵伟成 黄慧勇 曾 勇 潘练华

检验科危急值是指明显偏离正常范围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应及时告知临床并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严重后果发生。将PDCA循环运用于危急值管理,可有效降低危急值漏报率,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1-6]。为进一步降低危急值漏报率,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引入PDCA循环,探讨危急值漏报原因,寻找改进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计划阶段

1.1 明确现状

通过与临床沟通以及统计LIS系统数据等方式,发现检验危急值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危急值项目过多,部分项目及阈值设置不合理,过多的“伪”危急值报告增加了临床工作压力;危急值网络报告系统不完善,不能网络直报,只能人工报告,容易漏检;危急值超时确认率高;危急值报告不及时,存在漏报告或报告不记录现象;不能根据专科患者特点进行个性化危急值报告等。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月-6月检验科危急值月平均漏报率为1.04%。上述问题造成该院危急值管理未能达到三甲复评危急值A条款要求。

1.2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表1)

1.3 分析原因

表1 小组概况

图1 危急值漏报原因分析

表2 危急值漏报要因分析

小组成员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对影响危急值管理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图1)。结合二八法则(表2),确定首要改进问题有:危急值项目设置过多,危急值网络报告系统不完善,门诊危急值管理缺陷,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不熟悉报告处理流程等。

1.4 选择改进方案

针对要因,依据5W1H原则制定详细解决方案(表3)。同时,设定目标值,希望通过改进,使检验科危急值实现快速、准确、100%地上报。

2 实施阶段(表3)

3 检查阶段

3.1 检查方案

质控科每季度对检验危急值上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在全院通报结果;每月对临床医护人员及检验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和考核。检验科主任每月通过LIS系统对每一例延误危急值进行分析并将结果通报相关责任人。

3.2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方法

检验报告审核后20分钟临床未确认则为超时。观察检验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调整前后月平均危急值比例,统计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及月平均延误数差异,汇总危急值处理流程系统培训前后知晓率,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危急值漏报率。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检查结果

(1)检验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调整后,检验科每月平均危急值数量从5 523例下降到4 237例,危急值报告比例从0.252%下降至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467,P<0.01)。

(2)检验危急值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后,检验科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从17.9分钟缩短到6.2分钟,门诊患者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从19.7分钟缩短至10.1分钟;门诊危急值月平均延误数从12.2例下降至2.8例,月均延误比例从1.4%下降到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3,P<0.05)。

(3)经过系统培训,检验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知晓率从56.4%上升至92.3%,医护人员从43.6%上升至86.3%,效果明显(P<0.01)。

表3 拟定对策并实施

(4)经过PDCA循环改进,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从1.04%下降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85,P<0.01)。

4 处理阶段

通过PDCA循环改进,检验科建立了检验危急值标准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实现了检验LIS系统网络直报,杜绝了危急值漏报现象。至此,影响检验科危急值管理的主要问题得以解决。

与此同时,小组对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部分科室危急值确认窗口偶尔未弹出,检验人员及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知晓率仍有提升空间等。这些问题将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予以解决。

5 讨论

检验科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危急值信息和数据,能使临床医师第一时间获得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结果,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7-8]。加强检验科危急值管理,防止漏报尤为重要。合理制定危急值项目及范围是确保检验科危急值及时报告和处理的前提。科学、规范地调整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能在不影响临床诊疗的同时,大大减轻临床工作压力。结合三甲医院危急值管理条款要求,检验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定期更新或调整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范围。

传统的检验业务管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产品市场发展需求,检验机构需要增强自身能力,信息化检验业务管理势在必行[9]。有研究指出,采用危急值实时检测系统,有助于降低危急值漏报率[10]。本研究中检验危急值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后效果明显,为危重患者抢救争取了更多时间。

检验人员及医护人员是危急值报告及处理的主体,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培训,可有效增强其责任心和主动意识,提高积极性[11],从而确保危急值报告快速、准确地得到及时处理。本研究中检验科危急值每月漏报率下降为0,除完善的网络报告系统外,定期科学、规范的培训及督导检查也必不可少。

[1] 池末珍,曹登科,刘治东,等. PDCA循环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2):42-44.

[2] 陈国敏,朱国强,付正乾,等. 运用PDCA方法改进独立医学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流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43-144.

[3] 吴锁薇,陈 彤,玄 勇,等.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院危急值管理水平[J].中国病案,2016,17(8):38-40.

[4] 杨晓玲,张小蓓.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J].家庭医药,2017(5):66-67.

[5] 朱本淑,付 敏. 利用PDCA方法加强检验危急值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 1339-1340.

[6] 雷明德,黄学忠,徐辛夷,等. PDCA方法在危急值管理上的应用和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1):3002-3003.

[7] 李 莲,管学平,朱 辉,等. 检验危急值报告现状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878-1880.

[8] 张勇军,费春荣,李文新,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7,22(3):270-372.

[9] 蒋粤阳. 信息化技术建设于检验业务管理之重要性[J].中国纤检,2012(11):39-40.

[10] 徐茂云,魏 巍,崔晓宁,等. 某院检验危急值实时检测系统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4):50-52.

[11] 文兴东. 危急值在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的重要性探究[J].吉林医学,2013,34(2):399.

猜你喜欢

漏报检验科报告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报告
报告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报告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
检验科专业组管理模式的建立
2010-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人群死亡漏报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