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
2018-06-06谢军
谢军
摘 要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在于通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从基本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四个方面详细表明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数学情境 数学问题 开放性教學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教学中不断体现出来,为了解决传统教育所带来的问题,我国对目前的教育进行了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中,教育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为了贯彻数学课程改革标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入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简称“情境——问题”教学,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开发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
1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策略
1.1从基本理念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情境——问题”数学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放在了数学课堂之外,而且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境——问题”的数学教学理念在于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开发体系。
例如,在初一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红的妈妈给小红20元钱买学习用品,笔记本是3元一本,钢笔是2元一支。问,(1)小红想买3本笔记本还剩下多少钱?(2)如果小红买5支以上的钢笔就可以享受九折优惠,那么小红买8支钢笔后还有多少钱?(3)买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钢笔能花完20元钱?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入的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进入到问题的解答中,从而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1.2从教学模式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情境——问题”教学在于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遵循这个基本过程,从而实现了在创造思维中学习数学。这个基本过程由四个基本环节所组成的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按照这四个环节来进行,可以在某一个环节开始,也可以在某一个环节结束。数学情境无处不在,可以是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是来源于语文等其他学科,同时问题的提出也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是来源于所解决的问题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将数学课本打开,将书本的一面沿着装订线上下翻动,研究这一面的书面边沿与另一面之间的关系。从翻动中发现书面边沿与另一面上的任意一条直线存在的平行的关系,所以猜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条件: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从这一简单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条件,从而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
1.3从教学方法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情境——问题”教学在于鼓励教师围绕“引导”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分为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这些问题更加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能够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讲解除法的定义时,教材上写编写的内容是,已经两个因数的乘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就叫做除法。但是有一个小学生立马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0和0的乘积是0,那么0除以0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回答道,除法运算中,其中一个因数是不可以为0的。这时候该学生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教材中并没有写到这一点。小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数学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积极活跃起来。
1.4从学习方法看“情境——问题”教学的开放性
“情境——问题”教学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寻求答案,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答案。通过自主探究能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探究中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探究性学习,学生树立了数学学习信心,在后面的数学学习自然会迎难而上。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应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数学教学情境,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广场四个角为A、B、C、D四个小区,煤气公司只在A区铺设了煤气管道,问,通过什么样方式将B、C、D三区与A区之间连接,使得成本最低?学生通过独立或者是分组的形式,将不同的方案在纸上呈现出来,然后计算不同方案的连接距离,从而选出最佳的连接方式。通过连接对角线得到交点O,再将0点拉长形成一个小于正方形广场边长的线段,然后将A、B、C、D四个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连接,通过调节线段的长度找到最合理的连接方案。
2小结
“情境——问题”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注重数学思想的获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数学教学活动变成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学生可以从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很好地学习数学,并使得知识、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秉彝,吕传汉,杨孝斌.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开放的数学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01):92-96.
[2] 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 2006,12(0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