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2018-06-06郭清霞万金林马勇周霄祁华清郭田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效果评价人才培养模式

郭清霞 万金林 马勇 周霄 祁华清 郭田田

摘 要 “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常态的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如何科学的分析与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做了梳理,结合旅游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以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该模式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效果评价 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文献综述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同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的研究也渐渐为人们所关注。席升阳(2007)通过对大学创业教育的理念提出为切入点,认为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评价主体必须是多元的,评价的角度必须是多维的。冯艳飞和童晓玲(2013)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主要是从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层面来构建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贾淑红和刘兵(2013)围绕评价目标、主体与方法,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要从教育整体规划、教学建设、教育活动、教育成果这四大方面进行评价。综述上述相关研究可知,相关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评价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从开始有简单的结果评价,到对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单一的指标体系发展到综合的系统的评价体系构建。目前只有王经纬(2017)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结合普通高校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与专家访谈法来确定高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高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是在马勇等(2016)通过对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双创人才培养的成果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专业的特點、文献分析与梳理结果,构建旅游专业“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并对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2“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结合旅游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双创”型旅游人才教育的改革实践,本文遵守如下基本原则来选取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导向性原则。对某一行为进行评价是规范行为主体的目的性,保障行为过程的科学性,实现行为结果的有力手段。构建“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就是建立了一个反馈的机制,保障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过程不至于沿着一个侧面或方向过度地放大,以至于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而导致了模式构建与实施的失败。因此,评价的价值更主要在于引导与反馈,在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自动纠错、自我改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其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2)科学性原则。构建“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是一种科学行为,要坚持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要遵循现代科学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使评价结果合情合理、符合实际。那么,构建“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应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客观规律,不同的指标应科学有效地反映出“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改革的内在联系。

(3)多元化原则。“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政府、学校和社会等组织协同运作的教育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社会支持等内容,因此影响因素复杂,则对其评价的多元化原则既体现在评价主体上,让学生、学校甚至社会公众都作为评价的主体,又体现在评价角度上,要考虑该模式的各个不同要素、外部环境、相关子系统,以保证整个评价体系的要素齐全,重点突出,结构层次分明。

(4)系统化原则。“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输入、输出三个方面分析,将评价指标分为行业社会支撑环境、制度及资源的供给、学生表现三方面,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结构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上述原则,根据新时期“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模式科学构建的评价为主,以求能够全面地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构建如下评价体系(表1)。

3“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的案例分析

3.1个人发展

(1)科研能力。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的教学课程与环节中,向学生传授了学科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利于适应现代的学习型社会。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学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开展专题研究,还需撰写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该模式实施后,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涌现出了大批优秀论文。

(2)创新成果。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学生表现优异,在连续数届的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前列,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94项,其中国家级的奖项有28项。

(3)创业实践。在这“双创”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为现代的旅游市场有效地提供所需要的新型旅游人才。因此,顺应新形势变化,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向创新创业转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如今,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增强,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整合学校、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建立了创新创业平台。

3.2学科建设

(1)课程设置。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根据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善。注重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融合理论性、经验性和参与性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包括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课内实践课程与“互动式开放课堂”课程,其中在理论基础课程中增加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定期引进校外企业家与创业家进行创业知识讲座与经验交流座谈。

(2)师资建设。为实现对素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师资力量对旅游学科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常态背景下“双创”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套包含有专业教师、科研导师、就业导师、企业家以及创业成功人士“五位联动”的多段式互补型师资队伍体系。根据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一方面选择学术造诣较深的老师作为教学型的专职教师,另外一方面,选择国内外知名教授以及企业内的工作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讲座与学习指导。

(3)教学成果。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指导与保障。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主要为“三大精英群体”。第一,精英的创新实践群体。先后获得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创新创业英才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和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第二,精英的创业实战群体。武汉沙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寰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学生公司脱颖而出,学生创业事业渐入佳境。

3.3外部支持

(1)政策支持。為了促进旅游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参与氛围非常重要。该模式就是要求建立多样化的政策支持,促进旅游双创教育的发展。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授予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高校、企业与政府三方还共同发起旅游“双创”人才实习实训发展引导基金,为企业服务、人才引进和项目资助提供鼓励性政策,加速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2)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该模式在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下,构建了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体系模型。在其的指导下,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等专业特色品牌,首倡打造“旅游创客空间”孵化旅游创业人才,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旅游管理专业国家级实践平台构建为突破点,通过与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打造最具实力的实习实训基地品牌。

(3)社会认可。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基于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良好基础以及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受到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省市旅游局等权威机构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与认可,现已逐渐享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号召力。中国教育网、教指委网站,搜狐网等对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亦有诸多相关报道。

4结论

基于对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可知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实施该模式确实全面提升了旅游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效培养了旅游创新创业人才。但是,本文只是初步构建了一个评价体系框架,主要是进行定性的分析,缺乏定量结果的支撑,因此,我们关于其实施效果评价的量化研究比较缺乏,如何客观的量化各个评价指标并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关键点和难点。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项目编号:J200901);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两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202)。

参考文献

[1]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 冯艳飞,童晓玲.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7-140.

[3] 贾淑红,刘兵.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时空,2013,9(09):8-9.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效果评价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