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西柏坡精神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8-06-06李力王青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力 王青青

摘 要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络,剖析自身问题,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思想成果,对党的事业进程起到极为深远的影响。如今,党和国家又进入到历史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到青年的肩上。高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广大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将西柏坡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以弘扬和传承党的革命精神为突破口,不断坚定青年学生紧跟党走的意识,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更多有理想有信仰的青年。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为高校今后在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中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积极引导青年深入学习传承党的革命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办法。西柏坡精神是党在革命过程中凝结出的宝贵经验,将其融入于高校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促进青年更好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赎回主义建设积蓄更多青年力量。

1西柏坡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

西柏坡时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西柏坡认真总结革命经验,深入剖析国际国内形势,缜密谋划中国革命的未来走向的重要阶段,党在这段时期凝练出一套指导今后工作的方法,这便是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两个务必”是核心。毛泽东用“两个务必”告诫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在革命胜利前冷静下来,认真总结革命经验,反思自身问题,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他用李自成的失败来为当下或即将头脑发热的干部们泼一盆冷水,让他们认识到眼下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想要取得更多的胜利,就必须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告诫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队伍建设的法宝,也是党在以后执政过程中的法宝,成为党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核心。

“两个坚持”是基础。党的创立就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这个目标,广大共产党人深入群众中进行艰苦调研和革命宣传,始终紧紧和群众在一起,团结带领群众共同汇聚成革命的坚实力量。毛泽东把党和群众比作鱼和水,生动的阐释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脉关系,没有群众的支持,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难以存活。

“两个敢于”是勇气。无论是地主阶级“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还是农民阶级振臂一呼的太平天国运动,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气魄和勇气,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以壯士断腕的无畏精神带领广大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在强大敌人面前的无所畏惧,永不气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种品质成就了党,成就了中国革命。

“两个善于”是方向。新世界不破旧则难以立新,这是近代中国革命所呈现的一条真理。洋务派不敢触动封建政体,维新派不敢舍弃皇帝,革命派不敢脱离帝国主义支持,他们的失败就是由于他们不敢也不能破除旧世界,真正建立新世界。中国共产党则不同,他们敢于同一切旧世界的代表斗争,广大共产党人怀揣着对新世界的向往,扛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带领人民彻底埋葬腐朽黑暗的旧世界,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世界。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精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建设,把握革命规律,紧密依靠群众,不断夺取胜利的品质,它产生于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是党夺取并巩固全国政权的宝贵财富。

2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脉相承

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引入西柏坡精神,是有足够依据支撑的。

2.1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精神源泉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时期对全党的告诫,秉承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的表现,是西柏坡精神的源泉,这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天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培育优秀品质也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智慧探寻出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为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依据。可以说,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源泉。

2.2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西柏坡精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不断带领广大人民向独立和自由迈进,靠的就是最真挚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共产党人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击了日寇的侵略,粉碎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又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为夺取更大胜利,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思想准备,更是全体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进展,人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来自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一些人开始认为凡是西方的就是好的,开始否定党的领导,无视党的成就。对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突出爱国的内容,为全社会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基础。所以,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追求。

2.3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实践目标

西柏坡精神植根于变近百年中国社会的悲惨命运,以建立新中国为起点,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以自身的思想改造、队伍建设来带动更多人一道为建设新世界努力。西柏坡精神是党在历史关键时刻总结革命经验,完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宝贵成果,是汇聚全党和全体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动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关系的阐述。可见,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带领号召广大人民前进的实践目标上是一致的。

3用西柏坡精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广大青年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高校在今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西柏坡精神作为党的宝贵财富,作为引导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指明灯,就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办法。把西柏坡精神融入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既是对核心价值观内容丰富和充实,又是对青年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良好时机。

3.1强化教师主体对西柏坡精神内涵的理解

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建立思想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对教师开展思想理论知识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柏坡精神等重要内容进行专题介绍,组织教师针对专题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依据各学校情况酌定,通过强化对全体教师的思想教育,使得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确保自己先做好功课、打好基础。

3.2将西柏坡精神引入“两课”教学

对高校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好课堂。教师要提升和改进现有授课方式,在对教材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课堂内容,引入西柏坡精神的介绍,讲清西柏坡精神的时代背景,核心内容和历史价值,讲清西柏坡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准确的把握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同时启发学生对教材本身内容的学习和思考。

3.3在学生活动中强化西柏坡精神的教育性

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运动学生活动这个载体来强化西柏坡精神的教育性:

一是要把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西柏坡精神所包含的爱国思想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支撑,可通过组织讲座,邀请专家将党在西柏坡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呈现出来,充分感召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是要把西柏坡精神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让学生在读好“有字之书”的同时也要读好“无字之书”,是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质和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重要手段。志愿服务重点在“服务”,这是体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品质的关键。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可突出“弘扬西柏坡精神”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传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爱国奉献的宝贵品质。

三是要把西柏坡精神与发挥学生组织功能结合起来。学生会、学生社团是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形式轻松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最大范围的参与进来,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理解感悟西柏坡精神不朽的光辉。

3.4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高校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对于学生了解西柏坡精神将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qq空间、博客、微信平台介绍西柏坡精神,在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重要人物的诞辰日等,集中开展西柏坡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

网络媒体是最受广大青年关注和喜爱的信息获取渠道,但网络媒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会到来不少麻烦,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和引导,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充分挖掘網络资源,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平台与学生的互动影响,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西柏坡精神用最生动最易懂最快捷的方式,传递到青年学生的身边。

党的事业必须有广大青年继承,充分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就是鼓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奋进,敢于承担责任,不忘革命初心,这将有助于提升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效果,有助于更好的为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基础,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有力的接班人。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自设项目“用西柏坡精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项目编号:16YB009)。

作者简介:李力(1986.09-),男,河北容城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 金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5] 李建强.西柏坡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

[6] 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兼谈“西柏坡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1996(0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论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德育中的理论“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