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数的意义教学疑难问题“诊治”

2018-06-06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224000谷文燕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4期
关键词:鸭梨包装箱份数

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224000) 谷文燕

“分数的意义”一课通过分鸭梨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分子、分母的不同含义,进一步理解抽象意义上的分数。对于本节的教学,有许多经典课例:有的以剖析单位“1”为主线进行教学;有的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以民主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有的以分数单位的辨析来构建分数的意义……笔者在研究这些经典教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同时对本课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诊治”。

一、“望”:病例观察

以下是某位教师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片段。

教师提问:“光头强准备了一箱鸭梨,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每只熊各分到这箱鸭梨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道:“每只熊能分得这箱鸭梨的二分之一。”

教师再次提问:“光头强会在包装箱里放多少个鸭梨?请大家拿出‘包装箱’(磁性小黑板)和‘鸭梨’(磁性黄色剪纸),我们来帮可爱的熊熊公平分配。”(教师指名选择2个鸭梨、4个鸭梨和6个鸭梨的学生上台贴图演示,并汇报交流)

此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包装箱里只放3个鸭梨,行吗?”“是啊,”其他学生也附和道,“包装箱里的鸭梨数可以是5、7、9……吗?”

教师反问道:“如果是这样,能平分吗?”(学生发现无法实现平分)教师提示:“其实,无论多少个鸭梨,都能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总量的1/2。”……

在课堂尾声,教师用课件显示一条有10个间距的线段(如图1),提问:“你能找出1/2吗?”

图1

学生一开始得出这样的结果(如图2)。

图2

教师继续启发:“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得出其他形式的1/2(如图3)。

图3

最后,有位学生这样表示1/2(如图4)。

图4

教师追问:“能说一下你的思路吗?”

学生回答道:“这个点是线段的中点,它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为总长度的一半。”教师借机在他的图上添加括号,擦除中间的“1/2”,新添两个“1/2”(如图 5)。

图5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合并了刚才两张图。”

二、“问”:病历记录

课后,笔者采访执教者:“预设时,你有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想到奇数分不开的情况?”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想到了,但反馈时可以避开突发提问,只谈偶数的情况。”“那如果鸭梨数真是一个奇数,您觉得可以对半分吗?”笔者接着问。“这个……教材里没有这样的预设。”此时,执教者有点后悔:“放开了搞不好就会关不上闸。”……之后,笔者采访一些学生:“你们能把3个鸭梨平分成两份吗?”有学生这样说道:“先每人分1个,再把余下的1个切成两等份,一人一半,合起来每人分到手一个半鸭梨。”……最后,笔者提问那个找出中点表示1/2的学生。“老师的解释你能懂吗?”这位学生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也说不清楚……

三、“切”:病理诊治

上述试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新授课,可以说是由“平分个体”到“平分整体”的过渡,从分数的“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是认知形态的升级,也是分数教学中的难点。

在苏教版教材中,“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从分物体的情境图(图6)中导入,其中蛋糕的分配结果是“1/2个”,再将具体数量对比换算成“1/2”,其中“1/2”成了指代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一个数。

图6

由此开始,教材专门研究表示比例关系的分数,久而久之,学生一看到分数就会下意识地想到“什么(占)什么的比例”,如试教课例的尾声,教师提问:“你能找出1/2吗?”本意是“能标出线段的1/2吗?”只是忽略了单位“1”。教师初衷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整条线段的1/2,属于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事实表明,学生可以找出不同的1/2。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学生用中点表示1/2,别出心裁,这尚属直觉,他想要表达的仍是“此处将线段一分为二,每一份是这条线段的1/2”,这也是教师需要借题发挥的地方。如果他想表达的是“唯有这个点才能分出1/2条线段,所以用1/2标识”,那么教师恰好借题发挥,对素材做一些改装:变线段为数轴(如图7),只出现正半轴,以此为载体,实现分数的“比例”含义向“商值”含义的过渡。

图7

在此意义上,正是“你能找到1/2吗?”这句不够严密的话语提供了开放性,释放了自由思考空间,教师因势利导,就可以扩充分数的内涵。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虽然只需要提取总份数和取得的份数,然而学生很难排除具体量的干扰,总念着每份数。于是,学生才会拿奇数情况来“刁难”老师。

对这个问题,执教者之所以无言以对,是因为无法“平均分”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然而学生自有“高招”——“先每人1个,然后切分余下1个”。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平分:把所有鸭梨都分成两半,得到6个半块,再来分配“6个半块”这个整体,刚好平分成2份,每份3个半块,合起来就是1个半鸭梨。由此可见,3个鸭梨也可以平分成2份。

如果说“3”这个数据特殊,容易分成2份,容易想到“先分整个鸭梨,再切分单个”的方法,也能理解“先切分全部再平分”的方法,那么对“把3个鸭梨平分成4、5份,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学生就犯难了。当然,学生也有可能受到启发,想到“先把每个鸭梨切分成若干份,再分配”。可是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和教材都刻意回避了这一问题。

上述课例,教师的提问“光头强会在包装箱里放多少个鸭梨?”从课后访谈来看,教师提出这个开放性问题前,虽然预料到了各种突发状况,也预留了后手——“反馈时只选偶数情况”,这种选择性理答,是一种“假开放”,所以教师事后后悔不迭——“放开了搞不好就会关不上闸”。其实,这样的“开放”很宝贵,既顺从了学生的第一反应,又展露了学生的初始状态,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可以找开开放性问题的闸门,丰富分数的内涵,所以教师完全不必为收不拢而拒绝“开放”。

猜你喜欢

鸭梨包装箱份数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论阳信鸭梨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应力—强度模型某包装箱结构强度分析
浅谈物流包装箱的智能化集成应用平台设想
5亿个塑料袋、1.9亿个包装箱,怎么办 陕西求解快递行业绿色转型
多层包装箱冲击缓冲效应数值分析
梨和驴
“份数法”的妙用
鸭梨冬菇汤治燥咳干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