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桂花开 满园芬芳
——谈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8-06-06陈夕娥
陈夕娥
(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 安徽蚌埠 233000)
中年级采用故事复述、每日一句、生活记录等方式加强书面语言积累。高年级扩大课外阅读、加强书面交流、写短篇日记和中篇作文,注重篇章训练。
引言
作为从事聋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经常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手势语打得非常熟练的学生,一旦让他把手势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用书面语言写下来时,总是会出现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等问题。学生家长也时常来学校向我们反映这样的问题:和孩子用书面语言沟通时,发现孩子即使学了几年的语文,也依然写不出通顺的话语,无法和孩子进行准确的交流。因此,笔者针对聋生书面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进行了研究。[1]
一、聋生书面语需求的调查
许多聋生家长总是向我们反映,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可是,却很难换来孩子内心对他们的感恩之情和依恋之情。孩子和家长之间没有交流吗?答案是否定的。交流是存在的,但效果是不理想的!笔者对家长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从调查中,得到这样的数据:
图1 平时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使用中国手语和孩子沟通的仅占16%,38%的家长采用了书面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其他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是简单、无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迫在眉睫。
图2 希望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希望用书面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这样的交流方式最能准确地表达出彼此内心的思想。这样的沟通方式相对手语等形式而言,也是更准确的,更有效的。
图3 对孩子目前的书面语交流能力满意度
目前,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书面语言交流能力满意度还是有待提高的。尽管有48%的家长表示了基本满意,但主要还是出于孩子缺陷的无奈认同,认为聋生只能拥有目前水平的书面语言能力,对孩子缺少期待和希望,这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反思。
二、聋生书面语问题的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聋生常常是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或对某一个内容的分析明明很清楚,让老师觉得他们似乎已明白其内涵。但是,让学生把他所分析的观点或心里感受,用完整的语句落实到书面时,他们却有无从下笔之势。写出来的语句和手语所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书面表达成了他们的弱项,阻碍了他们和社会的交流。聋生的书面语表达存在许多通病,具体表现为:[2]
1.近义词混淆或重复
由于手语的局限性,导致聋生对于近义词的区分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我想(觉得)她来这里干嘛?”“这样别人会惭愧(难过)的。”“我回答(问)老师。”在实际写作中,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聋生在学习这些词语时,没有真正理解其意思,仅仅停留在词义的表层和手语的掌握上。另外,聋生为了强调所表达的意义,常常将近义词重复使用。如:“我好想盼望太阳早点出来。”“为什么说提我?”“我们班得了冠军第一名”等等。
2.词性误用现象
(1)动词误用为名词:“我走到宿舍找打篮球。”“我觉得作业太多了,尤其是数学写作业。”
(2)名词误用为动词:“我在家里电脑。”“我正在作业了。”
(3)动词误用为形容词:“我觉得睡(困)了”“让我感到欣赏(陶醉)”
(4)形容词误用为动词:“我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快点到公园好玩(玩)吧!”
3.缺少成分
(1)少实义动词:“我一直(摸)小狗的毛”“我先(拿)盘子”“我要认真地(听)陈老师的课。”
(2)少系动词“是”:“你(是)打篮球的榜样。”“这(是)我的事情。”
(3)述补少补:“你衣服(洗)完了干干净净。”“大家在四楼大会议室(画)完了画画。”
4.误加成分
(1)述宾动词后误加宾语:“妈妈发火我”“我们鼓掌解放军”
(2)述宾动词后误加补语:“跑步完了”“洗脸好了”
(3)误加“有”:“我有着急”“去外面有非常冷”
5.语言使用不恰当
聋生词语贫乏,掌握语言有限,他们在写话时总想把学过的一些词语用上,有时就出现用语不当。如有的学生写道:“文具盒放在铅笔里”,还有的学生写道:“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像两个大西瓜似的。”
三、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
依据书面语需求的调查数据,针对聋生书面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年级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
1.低年级书面语言能力训练贵在兴趣引导
(1)课堂中适当穿插游戏,让聋生想表达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聋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着天真、活泼、好动、好玩、自制能力差、情绪极不稳定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游戏,以贴近生活情景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着孩子在地板上“摸、爬、滚、打”,学小鸟叽叽喳喳、学小狗汪汪汪、学小鸭嘎嘎嘎,学小白兔跳跳跳、学熊猫爬等,在这些游戏中,既能提高孩子说的兴趣,又巩固了对动物的认识。老师利用图片和实物在游戏活动中跟聋生进行对话,教师先进行示范表演,再请聋生和老师对话,最后引导聋生之间对话,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也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对话练习。
(2)结合情境,引导聋生多练多说
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情景教学,不仅是课堂中的情景模拟,更重要的是利用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教孩子学会表达。吃饭时,就教他碗、筷子、勺子、吃、喝、酸、甜、苦、辣、咸等词语;早晨见面问他和谁一起来的,怎么来的,路上人多不多等生活场景;睡觉时就教他床、被子、衣服、脱、睡等词语,来到教室教他认识桌、椅、板、凳名称……见什么就说什么。在教学中,模拟现实,布置好生活场景,让他们扮演角色,边演边说。
(3)加强日常训练,鼓励聋生下笔多写
低年级初期,教师鼓励聋生将游戏、情境训练中学会的词语书写在作业本上;待聋生养成了写的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句式,结合生活实际,设置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练习说、写丰富的句子。还可以让学生看图或演示,说写一句通顺的话。
2.中年级要加强书面语言积累
聋生到了中年级,语言有了少许的积累,他们会说、写简单的句子。在这一阶段,教师更要重视聋生语言的积累,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故事复述
在加强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复述方面,教师可先向聋生把故事内容交代清楚,再让他们看图讲故事,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故事内容选择要简单、有趣、新奇、贴近生活。
(2)每日一句
聋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持之以恒。为此,教师可在教室黑板的一侧开辟“每日一句”专栏。开始,可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句式写一写身边的事和物。逐渐过渡到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记叙自己观察到的事件或自己的心得体会。每日一生轮流写,教师课前进行讲评,及时指出学生表达时的优美之处或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后期可让学生参与点评。久而久之学生书面语言丰富了,表达习惯也会正确许多。
(3)生活记录
聋生最终要回归社会,要与人交流,生活用语对他们很重要。因此,让聋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语,如“你家在哪里”、“你要买什么”、“我想和妈妈一起去商场”、“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等等,便于学生在生活中交流。给每位学生配备一个生活记录本,将自己与人的对话记录下来,及时采集学习生活中的鲜活的词句。
3.高年级注重篇章训练
(1)扩大课外阅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因而,教师要鼓励聋生勤于动笔,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聋生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可以帮助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故事书和科普读物,正确地引导他们阅读,并让他们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写下读后感。尽量使聋生从课外阅读中丰富知识,积累语言。
(2)加强书面交流
教师要加强对聋生的交流引导。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尽量使用书面语言,课堂上的提问,尽量以书面形式出现。课下,老师多与学生书面交流,谈谈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兴趣爱好。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日异更新,很多聋生都学会了用手机发短信、微信。老师要抓住时机,对他们正确引导,在节假日里与同学们互相发发手机短信,上网聊聊天,不但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还锻炼了聋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改变同学间的交流方式。聋生在与同学交流时,喜欢使用非文本手语,这种交流方式,对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很不利。教师可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一个交流本,鼓励孩子用书面语交流,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学期结束时,聋生再回翻自己的交流本,对自己写下语句进行再次修改,不确定的地方,可以请老师帮助修改。
促进家长与聋生的书面交流。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书面交流,因为这样的交流方式最能准确地表达出彼此内心的思想。聋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书面语言能力,才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家人的关心,参与家庭的话题讨论,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从而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
创造时机,鼓励聋生与社会交流。聋生书面语言的使用,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局限于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聋生的书面语言随时随地都用得上,聋生可每人准备一个练习对话的“交流本”,时刻带在身上,与别人交流时就拿出来写一写。如:社会爱心人士来校爱心助学时,鼓励聋生主动用礼貌性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当大学生与孩子们开展手拉手活动时,可以利用交流本进行交流;聋生外出购物、办事时,交流本就派上了大用场。与健全人的长期交流,大大促进了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3)篇章写作训练
聋生书面语言的提高,关键在于多写、多练。到了高年级,教师则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让他们记叙身边的事件,抒发自己的见解和心理感受,让日记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书面对话。教师还要结合聋生生活,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他们写作,如学校有事要通知全体学生,请学生代写一个通知;某某学生捡到一件东西,让他去写一个招领启事;某某同学做了一件好事,号召全体学生写一份表扬信等等,以此来激发聋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书面语是聋生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和共享的重要工具。聋校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书面语能力的提高上。作为聋校教师,必须坚持引导聋生多读、多写、多练、多用,以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帮助聋生纠正书面语中存在的词义不清、词性误用、缺少成分、语句不通等现象,从而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使得迟桂花开,满园芬芳。
[1]赵锡安:《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2]季佩玉 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