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胸腔引流器械在ICU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6-06孙贤辉谭成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胸腔积液微创

孙贤辉 谭成燕

1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庆 405400)

2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重庆 405400)

微创胸腔引流器械为ICU重症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常用治疗设备,即指中心静脉导管,有效解决了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应用时引发的切口偏大,愈合缓慢等系列问题,除可有效保证引流效果,且可降低炎性反应程度,防范感染、堵管、腹胀性肺水肿等多种并发症发生,故应用价值十分显著[1]。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就微创胸腔引流器械应用成效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ICU重症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4~85岁,平均(56.4±10.2)岁;类型:结核性胸膜炎3例,肺部感染胸腔积液15例,低蛋白胸腔积液4例,癌性胸腔积液12例,心衰胸腔积液13例,原因不明3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5~83岁,平均(56.6±10.4)岁;类型:结核性胸膜炎2例,肺部感染胸腔积液17例,低蛋白胸腔积液3例,癌性胸腔积液14例,心衰胸腔积液12例,原因不明2例。两组均经B超检查示胸腔积液量>500mL,且有积液压迫症状出现;两组均对本次实验内容、目的理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系统有严重进行性疾病合并者,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本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微创胸腔引流器械即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装置治疗。在行置管操作前,先用B超对穿刺点予以精准定位,依据病情方面的差异,协助病例取半卧位或骑跨坐位,对穿刺区域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应用2%利多卡因行逐层浸润麻醉,将导管针针尖和穿刺点准确相对,缓慢刺入,至确定达胸膜腔后进针动作停止,达胸膜腔的标志即为自觉针头有落空感,且有液向涌进注射器内。将J型导丝沿位于注射器末端的单项孔引入,后穿刺针退出,将中心静脉管沿导丝引入,达7~12cm深度止。后有效固定导管,连接引流袋。对照组:本组针对所选病例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案治疗,取16~18号导尿管完成相关操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充分引流率:于拔管当日对患者行胸部B超检查,对胸腔积液残余量进行估算,<50mL可确定为充分引流;(2)对比两组引流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CRP);(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气肿、感染、气胸、肺水肿、包裹性积液等。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资料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生化指标水平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充分引流率

观察组所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充分引流率为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1/50),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CRP对比

两组引流前,CRP指标无差异(P>0.05),引流后,观察组有所降低,而对照组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事件,对照组包裹性积液2例,出血2例,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并发症率为1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CRP对比 (±s)

表1.两组治疗前后CRP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80.2±23.5 76.4±22.7*对照组(n=50) 80.3±23.3 104.5±25.6

3.讨论

应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ICU重症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治疗,相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其优势在于:(1)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针孔呈较细显示,对机体胸部组织构成的损伤较小,在降低患者疼痛反应的同时,也使由创伤较大诱导的感染等并发症率明显降低[2,3];(2)因积液抽离后,肺器官会出现下移的情况,中心静脉导管所具有的针管尖端呈较柔软且较细小显示,即使肺部下移与导管接触,也不会损伤到机体肺部组织,故可达到将积液有效、彻底、安全抽除的目的;(3)就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而言,通常有大量纤维蛋白于积液中分布,易对针管构成阻塞,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装置中,针头顶旁端设置有4~5个侧孔,可避免抽液过程中因堵塞而引发治疗中断的情况[4];(4)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呈较细显示,所呈现出的引流量在单位时间内较小,且可有效控制引流速度,以防引流过快增加患者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的风险;(5)微创胸腔引流器操作较为简单,无需反复穿刺,引流操作可长时间进行,显著降低了对机体所造成的创伤程度。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所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充分引流率为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41/5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引流前,CRP指标无差异(P>0.05),引流后,观察组有所降低,而对照组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ICU重症合并胸腔积液应用微创胸腔引流器械即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装置行引流治疗的患者,相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可显著提高充分引流率,降低炎症反应,防范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1]李湘荣.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并胸腔内灌注顺铂和干扰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9):75-76.

[2]魏鹏飞.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发生堵管时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3,15(8):106-107.

[3]冷维刚, 卢勇, 张玉辉, 等.危重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对应激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8):796-798.

[4]吴建军.危重患者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6):2291-2292.

猜你喜欢

胸腔积液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