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8-06-06张亚斌张伟陈永香王琴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航天工业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军民军工

张亚斌、张伟、陈永香、王琴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空间电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军民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各项顶层政策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作为军民融合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累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特别是近1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先进军工技术研究,不仅使航天装备逐步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具有核心优势的技术。在国家全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发挥航天核心优势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如何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为民用,成为解决航天科技集团军民融合产业各项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航天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背景

“十三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确立了“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和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提出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牵引,聚焦产业主攻方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以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为核心的有关制度落实,设立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同时,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军品技术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孵化和成果价值化,鼓励航天技术二次开发、转化及应用;要研究制定军转民技术成果的解密制度,促进军品技术成果转化;要完善职务发明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比例。

为充分发挥院属各单位专业技术优势,加快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提出要建立军品核心技术孵化转化机制,大力发展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军民融合产业,并对相关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在加强技术转化和产品孵化方面,要求各单位要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技术转化和产品孵化,力争形成若干个具有市场前景的重点项目和产品,积极谋划产业孵化,开发型谱化、模块化产品,尽快实现产品系列化发展;要求各单位要加大成果转化支持力度,可基于国家政策给予成果转化团队报酬和奖励,支出计入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对于军民融合领域产生的知识产权,可在授权认定后给予一次性报酬,也可在成果转化项目盈利后连续3年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给予全体发明人;对于以股权或虚拟股权形式支付成果转化报酬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分红。

二、工作部署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充分挖掘军工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优势与经济潜力,积极探索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践探索、激励等方面的推动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深入开展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所所处行业与新能源密切相关,正是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遴选能够与市场对接的科研技术成果,加大向产业转化力度,孵化出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所于2009年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发起成立动力电源技术公司,其中将高功率、高安全性磷酸盐系锂离子电池单体设计、生产技术评估注入公司;2010年,在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研究所又将动力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组以及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组管理系统2项无形资产进行增资,圆满实现了动力电池技术向民用产业的成果转化,并培育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增长点。

2013年,研究所依托电化学专业技术研发团队成立了储能产业全资子公司。后续发展过程中,根据军民融合产业布局以及储能公司产业发展需要,研究所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蓄电池模块、风电场调节系统等2项专利成功增资,又一次实现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为产业公司储能产业布局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所探索推动军民融合相关科技成果向民用产业领域的转化,不仅成功实现了军工科研院所核心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也为军民融合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有效解决了军民融合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的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的难题。

2.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2012年,根据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需要,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研究所发布实施产业化孵化技术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产业化孵化的相关流程与工作职责,初步建立起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根据制度相关要求,分别建立技术孵化项目立项、技术孵化项目实施、项目产业化转化等核心环节,科技委负责技术孵化项目技术方案、技术可行性审查;课题组负责产业化孵化技术实施,开展项目技术制定、预算编制、经费使用、任务分解与进度控制、技术成果实现等工作;产业转化部门负责组织对接军民融合产业市场,协调技术孵化部门根据用户需求开展技术产品化工作,协调产业发展平台根据产业规划开展产品产业化工作。逐步形成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经济发展评估机制,促进军工科研院所技术研发与产业市场的对接,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激励机制方面,根据产业市场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研究所全面建立源创·基金、所控课题、重大攻关课题等项目运行机制,设置专项支持资金,建立项目评估评选机制,借用内外部智力资源,加快相关产业技术的产品化进程。项目实施全面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建立完善基本考核指标、个性化考核指标、约束性考核指标体系,课题组长通过择优竞聘,主要负责项目研制、技术孵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对于连续3年考核末位的课题组,原则上予以调整或者解散。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为成果转化提供了一定动力,有利于军工科研院所遴选优势军工技术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三、存在的问题

1.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资本投入机制缺乏

各军工科研院所在推动型号科研生产、承担国家研发课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创新技术,但由于军民产业对技术应用的要求不同,军民融合科技成果与民用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向民用需求转化过程中尚面临设计变更、系统优化等诸多难题,这一过程不仅繁重而且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军工科研院所通过型号研制积累的原始资本往往与产业发展初期要求的大量资本投入差距较大,且面临比军工型号研制更大的市场风险,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投入的资本略显不足,极易导致原本领先的科技成果在市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情况下逐步落伍,直至失去产业发展价值。

2.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考核激励机制仍需完善

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航天科技集团与研究院均将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放到“十三五”战略层面,下属各级单位也在积极响应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有效推动转化进度。但长久以来,军工科研院所往往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较为被动,较为擅长于科研项目的研发推进,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其次,军工科研院所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缺乏,其很少能有机会参与产业转化后的盈利分红,导致投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不高。因此,航天科技集团尚需建立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机制,确保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3.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运营管理机制仍需优化

在数10年型号研制和项目研发过程中,航天企事业单位积累了诸多核心技术,但各单位不善于将各项技术转为化为产品或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仍然存在一定障碍。长久以来,各单位专注于国家型号项目的承接与开发,缺乏市场化发展、对接经验,无法准确把握用户市场化产品需求,导致各项自主核心技术难以转化为适销对路的市场化产品;在军民融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军民融合企业最终都走向与军品单位相似的项目制发展模式,与产品化、产业化发展的初衷愈来愈远,军民融合科技成果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4.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仍需创新

研究所成功实现了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模式,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产业市场以及与军工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完全不同的市场运作模式,单单依靠无形资产作价入股越来越难以满足军民融合快速发展要求。具体表现在:军工科研院所核心优势技术的研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尚不了解市场化用户需求,核心优势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离市场化应用还有较大差距,往往凭借简单的技术入股不能解决技术产品化问题。因此,需要创新开展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突破现有技术成果转化难题,尽可能多地借助市场优质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

四、后续工作思路

1.创新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

鉴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较军品产业存在更大市场与投资风险,航天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要多引入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风投基金,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机制,助力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加速发展;要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具有资本、技术等优势的社会企业共同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战略联合加速产业实现;要持续优化航天系统内部军民融合资本投入审批、评估机制,加快市场反应能力,确保及时为军民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源支持。

2.加快完善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牵引军民融合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建议建立航天科技成果转化考核奖励机制,逐步固化到军民融合工作考核中,通过奖优罚劣督促各级单位充分挖掘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核心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产品、产业的转化;加大对军民融合研发设计人员的薪酬激励,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按照个人贡献与产业转化收益挂钩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研发人员对接市场、对接产业;积极探索核心技术、管理等骨干人员持股,引导各单位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确保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

3.持续优化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建立航天军民融合专利数据库,完善技术转化奖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各军民融合单位加快技术成果转移,通过市场机制将各项优势军品技术推向市场、形成产业;创新军工优势技术产业转化模式,加强与外部企业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军工技术研发能力,积极利用外部企业产业转化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与战略联盟,尽快实现优势军工技术产业化;积极推动研发人员走向市场,加强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把握,设计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快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优势。

4.探索开展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

基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按照产业市场发展成熟度、产业技术发展成熟度等不同纬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对于产业市场尚未形成、相关产业技术正处于研发完善阶段的,可引入外部资源,采用联合研发、合作生产的模式逐步推进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规避大规模资源投入和产业发展风险;对于产业市场初步形成、相关产业技术已经成熟的,可继续采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紧紧把握产业发展契机,加快相关技术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对于产业市场规模较小、相关产业技术已经成熟的,可采用专利技术转让的方式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军工科研院所前期技术研发投入能够在产业市场获得一定回报。▲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军民军工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研究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