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机械基础的试验性教学的重要性*
2018-06-05王文静
王文静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6)
人类的学习正在经历一场以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为基础的深刻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显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任务要求下,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实现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宏大愿景,必需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改革摆到事关教育改革成败的核心位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因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不仅反映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对待“学”与“教”的态度,还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因此,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促进我国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需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探索。
中国教育历来重视个人经验、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很多,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荀子的以“闻”与“见”的感情认识为基础,在“知”的基础上进入理性阶段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教法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基于设计实验活动的教学改革”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把学生的经验、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专家的重视。但查阅大量资料,对制造业专业中有关机械基础的设计实验的教学改革整体研究尚属空白。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对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项目式教学的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知识和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机械知识素养。以制造业中基础学科《机械基础》为例,通过机械基础的设计实验,克服教学工作中长期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的缺点。在设计中涉及多门学科,重学科体系完整,重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实验设计和实施将避免教师中心地位、轻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弊端,采取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将制造业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能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相当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符合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知识体验。让他们了解机械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机械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机械问题,从而体会机械的价值,了解探索机械设计的不同方式。
二、符合认知建构、生成学习等学习理论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原理。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去进一步拓展设计其他各种机械。
我们围绕采用实践完成知识理解的改革思路,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填鸭式教学形式。
分析机械基础全书上的内容,确定四大领域中代表性的研究内容,找出师生认为有普遍性难度及重要的教学主题,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关于实验活动经验的研究,挖掘机械设计实验活动经验的内涵及特征。
将从平面连杆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教学目标,进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材解读,明确设计实验活动经验在不同领域教学内容显现的内涵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