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健步走结合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
2018-06-05陆碧琼
陆碧琼 韦 霞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 崇左 532200)
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减少老年人疾病发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运动尤其是规律性体育运动可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但就体育运动本身而言运动引起机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需要一个循序渐渐积累过程,故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运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传统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步行、操类等)由于枯燥、娱乐性、竞技性不强、场地限制等不利之处不易使老年人长期坚持。作为广西第三张明信片,气排球运动由于技术要求低、难度小、趣味性强、健身价值高等特点极易适合老年人运动,且气排球运动在产生之初主要的从事群体也主要为老年人。同时气排球运动前辅以健步走运动,不仅可起到提高运动量作用,且易使运动者快速进入运动状态。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崇左市健康人群中自愿征集到70名老年人,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入选者符合以下标准:①自愿原则:所有入选者必须在明白本次实验目的后自愿加入,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②年龄60~70岁,并愿意加入气排球俱乐部按时参加训练;③无运动习惯,工作性质为脑力劳动者,且身心都较为健康,无老年痴呆症、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及血压正常等;④无运动禁忌证;⑤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初中以上),具有自理、基本的视听及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能按要求按质按量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及相关测试。剔除有过外伤史不适宜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员。最终符合条件者46人,其中对照组20人,实验组26人。到实验结束后,有4名实验者因故退出训练和实验测试,故实验组最后取得有效数据人数为22人。两组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基本情况
1.2具体运动方案 (1)运动项目:以气排球练习为主(基本技术练习及比赛为主要运动形式),在运动前实验组进行40 min左右的健步走;(2)运动强度: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与运动能力测试,确保受试者可承受一定的运动强度。本实验受试者心率控制在110~135次/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安排专人使用心率监控仪器(表)对受试者进行心率监控(抽查);(3)运动时间:每天晚上19:00~20:40训练,每周运动3~5次,共持续4个月,具体包括40 min的热身运动(由教练带领进行统一练习),1 h左右的气排球运动和5~10 min的整理活动;(4)注意事项:①运动开始前受试者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避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损伤;②所有受试者运动时都要穿运动鞋或统一购买相同款式的鞋;③气排球运动选择在室内(校室内体育馆),且地面铺有地胶;④整个运动过程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及应对突发情况。
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间不做任何系统的体育运动锻炼,且在饮食等其他方面尽量和实验组保持接近,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有专人进行跟踪报告。
1.3测试指标及测试仪器
1.3.1身体形态指标 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骼肌含量(瘦体重),其中身高、体重测试时受试者赤脚,背靠测量仪,脚跟并拢,脚后跟、臀、肩、头呈一直线,水平测量;皮脂厚度测试采用YY-01型皮脂厚度计。身体成分使用韩国产INBODY 3.0 测试,测试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率、骨骼肌含量及衍生指标骨骼肌/体重比。
1.3.2身体素质及功能指标 主要包括心率、血压、肺活量、骨密度、握力、背力、腿部力量、反应时、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其中骨密度使用骨密度测试仪器:SUNLIGHT OMNISENSE7000S成人型骨密度测试仪,测试部位为握拍手(肢)桡骨远端1/3处,对照组均为右侧上肢。身体素质指标采用成人GMCS-Ⅱ型体质测试系统进行力量的测定,电子握力计测定右手握力,电子背力计测定背力和双腿腿部力量。所有指标测试在早晨晨起空腹下完成,且测试人员前后统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实验前后两组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经过4个月的健步走结合气排球运动后,实验组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变,其中上臂皮脂厚度、肩胛骨皮脂厚度、体脂率及骨骼肌/体重较运动前显著下降(P<0.05),其他指标与运动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各形态指标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2 实验干预前后两组身体形态指标变化
与本组实验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2实验前后两组生理功能指标比较 经过4个月的健步走结合气排球运动后,实验组各生理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肺活量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其他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各生理功能实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3。
表3 实验前后两组生理功能指标比较
2.3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经过4个月的健步走结合气排球运动后,实验组各身体素质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其中反应时较运动运动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和坐位体前屈较运动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身体素质实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3 讨 论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器官的外部结构、形态、体型及姿态等,其不仅是老年人形体美学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且与老年人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如过度的肥胖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而骨骼肌的丢失又可引起机体肌肉疼痛等。评价老年人形态结构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脂肪及BMI等,尤其BMI是反映人体充实度、脂肪率及肥胖程度的关键指标,而当前我国老年人由于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原因导致BMI严重升高。杨光等〔1〕研究发现,与日本老年人相比我国老年群体虽然显示出高大魁梧的体格特征,但我国老年人BMI却显著高于日本老年人,且我国老年人进入了超重和Ⅰ度肥胖范围。
长期从事规律性体育运动可使运动者体形发生适应性塑变,降低运动者脂肪含量及使瘦体重增加。郭吟等〔2〕通过研究发现,长期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肥胖老年人身体形态结构及脂肪率。许晓峰等〔3〕研究也发现,长期进行耐力性运动项目游泳可明显老年人BMI,对预防肥胖、改善身体健康程度有着积极作用。关于长期进行规律性有氧运动的减脂机制是有氧运动可使机体肾上腺受体敏感度增加、肾上腺素抗脂解作用减弱,从而提高人体基础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脂肪酶的活性,提高脂肪的功能比例,同时泼尼松及生长素长时间升高对加强脂解作用可能也有一定作用〔4~8〕。可见,长时间的有氧耐力运动对改善形态结构及BMI有着积极作用,李志敢〔9〕通过研究发现,与传统有氧运动(健步走、八段锦等)相比有氧运动结合力量练习对改善老年人身体形态结构、降低机体脂肪量效果更佳,同时还可使肌肉力量增强。邓士琳等〔10〕通过研究也认为,为了达到全面的健身效果,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有氧耐力练习、抗阻力量训练及伸展性柔韧性练习。此外国外学者研究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不同人群的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身体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降低动脉血压、降低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提升脂肪氧化率〔11~15〕。相比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更以坚持,传统运动减肥即健身方法采用的长时间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方案,但类似方案中运动方式单调、运动时间过长等不利因素经常导致普通人群难以坚持〔16〕。Bartlett等〔17〕在研究中使用“体力活动享受感知等级表”对受试者(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后的愉快感分别进行测试后发现,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训练后受试者的愉快感要高于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且依据主观感觉体力量表的测试结果,训练结束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受试者主观体力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受试者,说明相比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训练,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训练方案可能更有利于锻炼的长期性。关于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减重减脂的机制,研究认为可能和较高运动强度后机体过氧耗量处于较高水平有关,较高的过氧耗量水平有利于提高游离脂肪酸的代谢水平,动员脂肪代谢〔18〕。通过对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机能影响的探讨,可知若想一种运动对人体产生持续的健康影响,应满足两个条件:①运动处方本身可对人体机能产生明显的提升作用;②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易于受试者坚持。而传统的健步走结合广西人们最喜爱的气排球运动正迎合了这一理念。
本研究与孙艳秋等〔19~20〕学者研究结果较为符合。孙艳秋等〔19〕通过研究发现,老年人通过12 w的气排球运动后体重、脂肪量及BMI明显降低,但骨骼肌含量变化不大。董能〔20〕也发现,老年人进行16 w的气排球运动后体重、皮脂厚度(尤其是上臂)明显降低,且腰围、臀围也明显减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相比于传统的硬排运动,气排球运动强度明显降低,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者大多处于一种有氧状态,而健步走运动同样属于有氧运动,故在长期的有氧运动下实验组组脂肪率明显下降。②气排球运动中的发球、扣球等动作又需要一定的爆发力及力量素质,经过长期运动后受试者肌肉形态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导致受试者骨骼肌含量的增加。本研究中虽然受试者肌肉的绝对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肌肉的含量却明显增加。③长期从事气排球运动骨骼肌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专项特异性,在气排球运动中上肢的发力占据了主要的动力作用,故练习者上肢尤其是上肢脂肪改变最甚。
到了老年,人体的生理功能会明显下降,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虽然人到了老年以后身体功能塑造性有限,但适量的运动仍可使机体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费加明〔21〕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12 w的规律性有氧运动后心率、肺活量、握力等指标的基线值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而于贵身〔22〕研究发现长期的气排球运动可使老年人肌肉力量、反应时及心肺功能明显提高。董能〔20〕研究也发现,老年人进行长期气排球运动后血压明显下降、坐站实验指数及心肺功能明显提高。此外覃少菊〔23〕研究也认为,长期进行气排球运动可提高运动者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及运动能力。可见,尽管中老人身体功能处在不在退化的过程中,但适量的规律性运动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因年龄及生理功能改变所导致的功能变化。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相比于硬排运动,气排球运动中机体大多处于一种有氧状态,而长期有氧运动可使心肌系统的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心储备能力增强。同时长期有氧运动可提高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效率、肺泡的弹性、通透性及呼吸肌的收缩力量,进而使肺通气量及肺活量提高。但本研究中受试者运动后骨密度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与Rockwell等〔24〕研究结果较为相符,发现绝经期妇女进行肌肉耐力训练后后腰部的骨密度并没有改善,甚至降低3.89%。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无负重运动并不能有效改善人体的骨密度,甚至会运动者骨密度下降〔25〕。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体脂含量、瘦体重有关,瘦体重越大,其对骨骼产生的机械力越大,那么骨骼承受的应力就越大,对骨骼产生的刺激越大〔26~30〕。Danz等〔31〕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进行体育运动可降低骨密度的丢失速率。而Lane等〔32〕研究则发现耐力训练可使女性骨密度增加约4%。可见目前对于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争议,其可能与运动方式、负荷量及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而本研究中受试者骨密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本次运动干预时间造成的。有研究认为,骨的重建至少需要持续4~6个月,运动干预引起骨量在生理上显著增加,必须有1年以上的时间〔33〕。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延长运动干预时间。
老年人身体素质是评价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系之一,尤其是反应速度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受试者经过4个月的运动后实验组生理功能发生了一定的改善,其中反应时、握力和坐位体前屈指标明显改善,这对延缓老年人体质下降将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人到了中老年后,随着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尤其是神经系统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器官功能的退化往往导致机体反应较为迟钝,在完成动作时明显减慢,若反应速度进一步减慢则可能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而气排球运动却能较好提高运动者的反应速度。无论是硬排或是气排,瞬息万变的赛场变化需要运动者高度的精神注意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也需要运动者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以便准确做出回击动作,这些无疑都对提高运动者反应时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长期从事气排球运动提高了大脑皮质功能的可塑性及灵活性,增加了皮质储存的信息、完善了皮质分化机能,使机体提取信息和反馈的速度加快,进而使机体的预见性增强;基于骨骼肌形态结构及机能的改变,气排球运动可提高老年人力量水平,尤其是握力。
4个月健步走结合气排球运动对改善老年人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应予以针对性的加大乒乓球运动在老年群体的推广。鉴于单一运动项目的枯燥性及健身效果的局限性,笔者因为今后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多以组合项目为主,但较佳的运动干预时间和项目组合的选定仍需进一步探究。
4 参考文献
1杨 光,白翠瑾,黄学诚.中日老年群体体质的差异性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56-8.
2郭 吟,肖焕禹,王业玲.运动干预对肥胖老年女性身体形态和血脂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42-5.
3许晓峰,李世森,邱建勇.游泳运动对老年人身体形态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30-2.
4Coggan AR,Raguso CA,Gaetaldeli A,etal.Fat metabolism during high-intensity exercise in endurance-trained and untrained men〔J〕.Metabolism,2000;49(1):122-8.
5Amati F,Dube JJ,Alvarez-Carnero E,etal.Skeletal musle triglycerides,diacylglycerols,and ceramides insulin resistance:another paradox in endurance-trained athletes〔J〕?Diabetes,2011;60(10):2588-91.
6De Glisezinski I,Crampes F,Harant I,etal.Endurance tranining changes in lipolytic responsiveness of obese adipose tissue〔J〕.Am J Physiol,1998;275(6pt1):E951-6.
7Stichv,De Glisezinski I,Galitzky J,etal.Endurance tranining increases the beta-adrenergic lipolytic response i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in obese subject〔J〕.Int J Obes,1999;23(4):374-81.
8De Glisezinski I,Marion-catard F,Crampes F,etal.Lack of alpha2-adrenergic antilipolytic effect during exercise in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of trained men〔J〕.J Appl Physiol,2001;91(4):1760-5.
9李志敢.不同锻炼方式对男性老年人身体形态结构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76-9.
10邓士琳,叶灵子.健身运动处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要背部疼痛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953-8.
11Metcalfe RS,Babraj JA,Fawkner SG,etal.Towards the minimal amount for improving metmetabolic health:beneficial effects of reduced-exertion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J〕.Eur J Appl Physiol,2012;112(7):2767-75.
12Trapp EG,Chisholm DJ,Freund J,etal.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training on fat loss and fasting insulin levels of young women〔J〕.Int J Obes (Lond),2008;32(4):684-91.
13Ciolac EG,Bocchi EA,Bortolotto LA,etal.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vs.moderate exercise on hemodynamic,metabolic and neuro-humoral abnormalities of young normotensive women at high familial risk for hypertension〔J〕.Hypertens Res,2010;33(8):836-43.
14Nybo L,Sundstrup E,Jakobsen MD,etal.High-intensity training versus tradition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promoting health〔J〕.Med Sci Sports Exerc,2010;42(10):1951-8.
15Hood MS,Little JP,Tarnopolsky MA,etal.Low-volume interval training improve muscle of oxidative capacity in sedentary adul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10):1849-56.
16Tsekouras YE,Magkos F,Kellas Y,etal.High-intensity interval aerobic training reduces hepatic 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 secretion rate in men〔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8;295(4):E851-8.
17Bartlett JD,Close GL,MacLaren DP,etal.High-intensity interval running is perceived to be more enjoyable than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exercise:implications for exercise adherence〔J〕.J Sports Sci,2011;29(6):547-53.
18王京京.12 w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19孙艳秋,吴 悦.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体成分及脂代谢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7):74-7.
20董 能.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1费加明.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体育科研,2014;35(6):7-11.
22于贵身.气排球运动对老年人主要生理指标的贡献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168-70.
23覃少菊.论气排球运动对城市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31(3):57-8.
24Rockwell JC,Sorensen AM,Baker S,etal.Weight training decreases vertebral bone density in premenopausal 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J Clin Endocrinol Med,1990:71(3):988-93.
25金绪忠.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3;(4):42.
26何成奇,熊恩富,熊素芳,等.骨折疏松症的运动防治〔J〕.国外医学:物理学与康复医学分册,2000;20(1):7-9.
27Reid IR,Plank LD,Evans MC,etal.Fatmass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whole body bone density in premenopasal women but not in men〔J〕.J Clin Endocrinol Med,1992;75(3):779-82.
28Douchi T,Kuwahata R,Matsuo T,etal.Relative contrubution of lean and fat mass component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ales〔J〕.J Bone Miner Metab,2003;21(1):17-21.
29Rayramoglu M,Sozay S,Karatas M,etal.Relationships between muscle strength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ree body regions in sedentary postmenopausal women〔J〕.Rheumatol Int,2005;25(7):513-7.
30谭思洁,曹立全,陈文政.青年女性肌力、身体成分与骨密度关联性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903-7.
31Danz AM,Zittermann A,Schiedemaier U,etal.The effects of a specific strength development exercise on bone density in postmennopausal woman〔J〕.Woman Health,1987;7(6):701-2.
32Lane NE,Bloch VA,Jones HH,etal.Long-distance running bone density and osteoarthritis〔J〕.JAMA,1986;255(9):1147-51.
33沈 华.不同形式的健身运动和体成分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