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2018-06-05付晋利

关键词:平肝颈动脉硬化

付晋利

(黑龙江三精肾脏病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血压升高,患者多并发肾损害、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1]。根据相关研究提示[2],终末期肾病伴发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占25%左右,经实践证实,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38~71岁,平均年龄为(51.67±4.29)岁,高血压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9±2.92)年;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区间37~72岁,平均年龄为(53.45±4.98)岁,高血压病程1~8年,平均病程(5.99±2.4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即给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予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出产)治疗,每日5 mg,血脂异常者给予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出产)治疗,每日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滋肾平肝汤,药物组方:熟地黄、山药各15 g、丹参30 g、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怀牛膝、夏枯草、法半夏、白蒺藜各10 g、水蛭3 g,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统计;治疗前后应用Nycocard金标法定量检测患者的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利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血胱抑素C进行检测。

1.4 纳入标准[3]

①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者;②符合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诊断标准者;③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者;④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阳亢证者。

1.5 排除标准[3]

①排除近期内存在出血倾向或者手术史者;②排除哺乳期以及妊娠期患者;③排除合并糖尿病者;④排除存在精神疾病史者;⑤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6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且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且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比较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s,mmHg)

表1 两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s,mmHg)

分组 n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 168.58±6.28 133.58±4.29 97.58±5.28 79.58±3.28观察组 33 167.58±5.94 120.85±4.37 97.08±4.91 70.68±2.64 t 0.6121 10.9998 0.3669 11.1850 P 0.5430 0.0000 0.7151 0.0000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胱抑素C经4个月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检出斑块17例(51.52%),对照组检出斑块15(45.45%),经4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检出斑块4例(12.12%),对照组检出斑块13例(39.39%),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x2=6.4178,P=0.0112。

表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s,mg/L)

表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s,mg/L)

分组 n 尿微量白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血胱抑素C对照组 33 68.15±4.58 0.32±0.07 1.01±0.12观察组 33 19.58±4.59 0.12±0.09 0.52±0.25 t 39.6362 9.2819 9.3500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引发的肾损害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症候分布属于“肝肾亏损”、“淤血”等疾病范畴,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临床证型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4]。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程期较长,符合中医“久病必瘀”及“久病入洛”特征,基于此,此类患者多存在微循环障碍、脂质代谢异常,中医治疗主要以滋肾平肝、活血化瘀为主。滋肾平肝汤组方中的熟地黄、山茱萸二味药具有滋阴润肺、养肝涩精之效;山药具有健脾固肾、泽泻利湿之效;丹皮具有清虚热之效,山药与泽泻具运脾、泄肾浊的治疗效果。诸药合用具有滋肾平肝、活血化瘀之效。中医滋肾平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对于因高血压所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具有逆转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确切,可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也可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1] 程馨缘,魏丹霞.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02):70-75.

[2] 帅凤俊.滋肾平肝汤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3] 孙超群.益肾化瘀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4] 刘 巍,刘红旭,王 阶.2434例高血压肾损害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1):107-111.

猜你喜欢

平肝颈动脉硬化
钩藤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菊花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茵胆平肝胶囊致急性腹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