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并发心律失常132例分析研究

2018-06-04严雯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

严雯

【摘 要】目的:探析老年急性脑梗死伴心律失常的临床情况。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32例纳为参研样本,将其纳为实验组,同一时间选取医院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参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采取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结果:实验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8.2%(90/132),与参照组的32.6%(15/46)对比明显较高,P<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病变主要位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病变愈接近于脑干部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便会愈高。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与健康人群对比明显较高,临床可对此类患者行心电监护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期采取心脏保护措施,以保障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老年; 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24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210-01

急性脑梗死主要指的是脑血供突然中断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具体来说是因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1]或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使急性局灶性脑供血不足诱发此病。急性脑梗死的患病机制极其复杂,例如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2]、血管异常引起大脑动脉狭窄堵塞,冠心病、吸烟、高血压病以及肥胖等均为危险因素。经查阅有关资料得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常合并心律失常,但由于心律失常症状易为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掩盖[3],因此早期发现难度大,常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不仅使原发病加重,还会引起严重心血管事件。现分析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132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与46例健康志愿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后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研究132例样本均经MRI或CT诊断明确为急性脑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急性脑梗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期选取46例志愿者,样本纳入起始时间在2016年11月,终止时间在2017年11月,实验组52例女,80例男,年龄均值(69.56±5.48)岁;病灶部位:58例脑叶、脑干及小脑;74例丘脑与基底节。将心血管病史、出血性脑卒中、近期软组织损伤或肌肉损伤以及行溶栓治疗者排除。所选患者均获得知情权,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组女15例,男31例男,年龄均值(70.01±5.24)岁。两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接近,P>0.05,具有明显的对比价值。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心电图检查,检查仪器由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Q/HDCTT002-2010/YZB/京0700-2008。内容如下:对受检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或者心电监护干预,若患者存在心慌、胸闷等情况可给予床旁心电图检查,重点了解ST段偏移、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等表现,其中心律失常主要有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短阵房颤或房速、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MRI或头颅CT检查。参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样给予MRI或CT检查。

1.3 效果评价(观察) 观察记录实验组、参照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统计心律失常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心律失常检出率以%表示,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 两组心律失常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下表)。

2.2 心律失常与脑梗死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分析 本组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5例病变处于基底节和丘脑的患者出现18例心律失常,占比为13.6%;56例病变处于脑叶、脑干和小脑患者出现36例心律失常,占比为27.3%。

3 讨论

脑血管病可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还会不同程度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脑卒中属老年群体的多发病与常见病,近些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脑卒中患病率愈来愈高,且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的占比高达70%[4],当下临床对脑出血伴心律失常的关注度较高,但缺乏对脑梗死并心律失常疾病的重视。

李仕妹[5]研究指出,心律失常的患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患者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时,其脑内的血液会出现循环障碍,使机体置身于应急情况下,外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增高了对心脏进行支配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的分泌,并升高了肾上腺素水平,冠脉收缩及痉挛后引起心脏缺血,进一步增加了异位起搏点与心肌自律性;此外,由于心肌内积聚了大量的儿茶酚胺,损害到心肌,最终导致心肌复极化障碍。其二、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时所采取的抗脑细胞水肿干预会引起或者加重机体内电解质紊乱现象,导致心肌细胞膜缺乏稳定性,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其三、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产生的高危性因素亦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因素,并且脑血管病患者亦可能存在冠脉粥样硬化,对心脑血管造成累及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因此有9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其四、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升高,对脑组织进行压迫,并刺激皮质神经与中枢神经,在房室传导中,心脏传导系统被异常阻滞或延迟,进而引起心动过缓与房室传导阻滞等。

本次研究对132例脑梗死患者在患病三天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机率为68.2%;此外,对46例健康志愿者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其检出心律失常的机率在32.6%,数据对比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机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脑梗死位置和心律失常之间关系密切,病灶越接近脑中线部位,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更高,推测原因可能在于病变对自主神经中枢造成累及相关。研究发现接近丘脑、基底节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3.6%)低于小脑、脑干和脑叶(27.3%),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关系密切,由于自主神经中枢处于脑干、丘脑和其边缘系统,因此一旦患上急性脑血管病,脑干与丘脑的功能受到病变直接性刺激或者脑水肿的间接影响,进而使其失去对患者心脏的双重调节[6]以及支配。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常合并失语与意识障碍,无法对自身症状有效表述,外加脑梗死症状常遮盖心律失常症状,重视度较低,常无法做到早期发现,最终引起不良预后。因此建议临床工作者做好患者疾病的宣教工作,告知其复查心电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动态且连续给予心电图观察,尽最大可能早發现并治疗,保障患者获得有效且及时的救治。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常存在重要脏器供血不足或功能减退的情况,部分严重程度低的心律失常极可能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外加老年患者感觉敏感度较低或活动少,尽管存在心律失常,但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由此可见,应提高对老年心律失常的重视力度。

由于心律失常会使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损害到心肌,增高猝死率,并对临床治疗的效果带来影响,因此建议临床相关医务工作者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心律失常诊疗的重视,采取常规心电监护、动态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查,早期给予心肌保护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保障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国勇,马宇凌,张俊霞等.红花黄色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Tp e/QT比值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504-506.

[2] 戴征,朱武生,姜永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对住院时间与致残性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9):922-925.

[3] 郭宗伟.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47-49.

[4] 张锡兰.心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检测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3):207-209,212.D

[5] 李仕妹.桃红四物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60例[J].西部中医药,2017,30(8):77-79.

[6] 罗容,肖佩荣.伴非瓣膜性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9):153-154.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