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6-04康丽
康丽
【摘 要】目的:评价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10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里状态以及住院时间和花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降低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加,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150-0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有数据统计表明,该病的患者在治疗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治疗的难度和痛苦,因此在检查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减缓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2]。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0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1-12月期间的10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治疗组组患者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8.8±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9.4±1.5)岁;纳入标准:①102例患者皆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即2007年中华医学会上通过的呼吸病学中的COPD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具有自主意识,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心脏病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具有认知障碍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对102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术前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自然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前须取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同意方可进行研究,给予全部患者相同药物治疗(β-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等药物),若患者病情严重,辅以相对应的激素,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饮食,环境以及用药指导,向患者普及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记录统计数据。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基本为中老年人群,在治疗中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较脆弱,因此护理人员首先应摆正态度,经常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关注,把握好患者的心理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做好宣传工作,并定时开展相关讲座,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视自身存在的负性情绪,为患者介绍相关医生和护理人员;(3)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介绍每一种药物使用的目的,让患者熟悉治疗的进程,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4)护理人员须时刻安抚患者,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和调整呼吸的一些技巧;(5)护理人员应及時矫正患者不符合现实的想法,引导患者向积极健康的生活迈进,改善患者现有的不良心理状态;(6)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7)针对有明显偏执情绪(自卑或自负)的患者制定相对应的辅助计划,帮助这些患者矫正个性偏差,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8)耐心倾听患者的话语,尤其是患者自述的亲身经历,并给与积极的回应,消除患者精神和生活上的压力,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病情发展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应有效规避。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调查:记录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根据SAS和SDS表分别评估患者得到焦虑和抑郁情况;(2)住院时间和花费情况调查:记录患者的治疗周期和住院时间,统计数据后列表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调查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皆有明显改变(P<0.001),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常规护理后的情绪明显改善,较对照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总花费的调查 由表2可见,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会造成患者的肺功能障碍,从而降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3]。该病易受环境的影响,比如患者生活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COPD患者常常伴有比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这些负性情绪还会带给患者呼吸窘迫的感觉,增加就医次数和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4]。而以往的案例表明,同一种治疗方案在不同患者的身上体现出不一样的治疗效果,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患者的精神状况可能与治疗的效果相关[5]。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将心理学知识结合护理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引导患者,改善不利于治疗的负性情绪,保证治疗的效果[6]。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比对照组低(P<0.001),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变的患者的心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经统计,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降低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不安情绪,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花费,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东. 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 2014,28(1):119.
[2] 李婷. 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4(4):283-285.
[3] 顾珍凤,白玉琴,张慧娟,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调查与心理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9):1582-1585.
[4] 张香云. 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2):44-45.
[5] 王晓敏.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9):6-7.
[6] 倪丽丽,熊佐玲. 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作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 33(5):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