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8-06-04赵淑琪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体系

赵淑琪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既要体现“高”,又要体现“职”。“高”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技术、高技能;“职”体现在职业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单凭其一方是办不成真正的职业教育的,必须与企业、行业联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在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保障、实践教学全面管理、实践教学监督考核评价、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构建,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目标。

一、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智移云物”“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计划的实施,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顺应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实现。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自1999年大发展以来,已经走过近20年的历程。国务院及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文件。其中,《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工作从重规模建设转向重内涵教学质量建设的根本性变革。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充分证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设性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对我国新时代经济改革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需求,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迫在眉睫,加强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二、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价值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但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社会能力。学生在从事某种职业岗位时,不仅能具备专业基础能力,还能具备从事职业活动的多种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实境、实地等课程专项实践训练项目、岗位技能顶岗实训项目,创设企业文化管理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实现“学生不知道做什么—准职业人知道做什么—职业人知道怎样做”的角色模拟转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邀请企业家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利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开办流程和企业运营管理过程,融入企业文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社团,开展专业活动,调动思维,发展潜智,将教学与实践、实践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就业竞争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科学,学生创业意识淡薄

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过分追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潜力挖掘不够,学生过于依赖就业,创业意识差,未能形成就业、择业、创业的多种择业理念,学生的关键能力即综合能力、社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发挥。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标准建设不合理,实践课时形同虚设

有的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标准不能结合专业特色与企业、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与职业衔接度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标准对接不够;有的院校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比例不合理,实践课程总学时达不到50%以上的规定标准;有的院校实践教学课时标准虽达到要求,但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硬件设施、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或课程教学内容多等原因,在实际执行时实践课程学时被压缩或被占用;有的院校对实践教学根本不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出现断层,不能循序渐进,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实践教学教材实用性不强,与职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材是高职院校教师自己编写的,特别是实践性课程的教材。有的虽以实践教材冠名,但编写者自身缺乏实践经历,也未经过企业实践调研,编写的教材没有针对性,不符合高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的院校选用的实践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有的院校虽联合行业企业编写教材,但行业企业参编者缺乏撰写、参与、指导高职实践教材的动力,教材内容与真实工作情景吻合度差,实用性不强;有的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只注重培养学生“会操作”,而不是教学生“会工作”,没有职场氛围,导致学生就业后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四)师资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要么数量不足,要么有数量没质量,实践教学无法保证。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来自于普通高校的硕士生或本科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水平差;有的院校教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偏面,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调节剂,不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有的院校因缺乏实践教师,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他们实践操作技能丰富却缺乏教学功底,专业知识讲解不系统,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院校因难以聘请到实践教师,就聘请在读本科生、研究生进行授课,这些教师一没有实践经验,二没有教学经验,实践教学质量更是难以保障。上述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目前把企业真正有经验、懂理论、善表达、优秀的兼职教师请进高职院校比较困难。

(五)实训室设备建设管理不到位,实训课质量难以保证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物质保障。目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经费不足,实训设施、设备台套数量不够,保证不了人人有机位。学生在上实训课时,只能一部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另一部分学生旁观,达不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设备的要求,致使实训课质量大大降低。另外,实训室职场氛围不浓厚,缺少职场文化内涵,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室管理体制不科学,部分院校的实训室由专业系部自行管理,资源不共享,资源重复建设造成浪费;部分院校的实训室为建而建,建成后利用率低,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在检查时才开放;有的实训室设备淘汰更新较慢,不能及时与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对接,本该报废的仪器设备仍长期放置在实验室内无人问津,滥竽充数,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

(六)校企双方合作难达共识,合作形式单一,缺乏深度融合

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和学校合作更看重合作后的回报,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缺乏比较优势,因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形式普遍单一,缺乏深度合作。有的院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张所谓的合作协议或挂牌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充数量;有的虽以“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合作,但不稳定,持续性、长期性差;有的合作单位出于安全 (商业机密外泄和潜在的生产安全事故等忧患)、经济利益等考虑,对接纳学生实习缺乏积极性;有的合作单位虽能接纳学生实习,但不会轻易把最核心的业务交给学生,使得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单位为了节省人力、财力,为学校提供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机会,但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及薪资水平,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很大。

(七)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有的院校缺乏严谨的实践教学管控制度和监督评价制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不规范或缺失,参与实践教学的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实践教学计划审查不严,对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对实践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考核;有的院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考核仅仅围绕师德师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缺少企业第三方评价和反馈,造成教师实践教学闭门造车,脱离社会需求;有的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时,自定评价标准,随意性较大,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理论、轻实践操作,一考定结果,缺少过程性评价,与职场需求评价标准相脱节;有的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单一,考评效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企业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四、校企协同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校企协同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是:针对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和就业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分析表,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毕业生的毕业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结果,构建以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性,岗位能力凸显技术性,教学内容凸显实用性,教学过程凸显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凸显标准化,考评主体凸显多元化。

(一)校企协同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目标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与社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应以此目标为基础。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单靠校方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协同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研,分析和研究专业所服务的经济领域或行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趋势,经过提炼后确定。如图1所示,学校在对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进行准确定位后,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设相应的课程,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实训方案,借助实训方案开展实训活动,培养职业所需能力。学生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较强的职业能力,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图1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这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亦工亦学,在近似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身心协调发展。

(二)校企协同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在具体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要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中心,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通过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建立与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高职院校要以第一、第二课堂两大平台为支撑,以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层次为教学手段,以仿真实训、专业实习、考证考级、社会实践等为教学模块来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见图2。

图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保障体系

1.校企协同开发实践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实践教材和实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保障。各专业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发适合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践教材。在开发实践教材时,本着“行业有水准、专家有水平、教师有经验、编写有思路”的原则,凸显教材的实践性、有用性、推广性,并根据教材编写相应的实训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操作步骤、各种必须的图表和程序、实验成果、实验评价标准等。

2.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硬件保障体系。校企协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除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在实训室建设方面,本着“岗位特点为基础、多功能、共享为一体”的建设原则,建立面向多专业、跨学科、分类型的实训室,以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要与多家企业合作,构建“教学为主,科研、技术服务、培训及就业为辅”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还要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社会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共赢。

3.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规范体系。校企双方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实践教学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法律形式来约束和激励双方积极参与合作,构建长效机制;学校成立校企协同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校企合作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双方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双方实践教学研讨会或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校方要不定期派人走访企业,确保校企双方合作常态化;成立实践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业能工巧匠、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诊断,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四)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要建立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学院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全面负责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考评等工作,并制定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各系部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运行工作,主动联系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开发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指导书,开展实践教学。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做到“五到位”和“七落实”。 “五到位”即人员到位、准备到位、安排到位、项目到位和考评标准到位,“七落实”即计划落实、标准落实、教师落实、教材落实、场所落实、考核办法落实、经费落实,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五)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考评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动力机制,是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1.成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委员会。成员由分管教学院长、教学督导办、教务处、各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教研室主任等组成,日常工作应由教学督导办负责。

2.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管理办法。在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时要充分体现“四个多元化”,即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即除了笔试以外,还可以采用口试、观察、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方式;评价标准多元化,即除了专业教学考核标准外,把行业、企业标准和国家相应的职业准入标准也纳入评价标准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校内专项实训项目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三方评价为主体,校外顶岗实习以教师、企业、各专业系部三方评价为主体;评价过程多元化,即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凸显考核内容的专业性、应用性、适用性和职业性。

3.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反馈机制。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改进与诊断。在评价的过程中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教师,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整改,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和瓶颈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素质优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要把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来抓,从有“心”“新”的教师抓起,逐渐培养并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1.教师要有自我培养的理念,做一个有“心”人。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有提升业务能力的欲望和紧迫感,要主动学习,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加强自我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不能有“等靠”思想,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的培养和培训上,要利用课余时间多钻研,主动到社会进行调研,从事兼职工作,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业务流程,捕捉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业务水平;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2.建立教师培养制度,打造一批真正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专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对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鼓励他们走出去到企业兼职,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和最新的职场理念,增强技术应用操作能力。高薪从企业请进来一批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资格的师傅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参与学校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实施。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专业新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和专业实践,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状况、企业生产流程、专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不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的师资培训基地学习,不断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实践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定期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大赛,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合理的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来抓,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