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书馆开发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研究
2018-06-02郑祥征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是新课改以来学生培养的最重要目标。因此,在历史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如何使学生通过高中历史学习形成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史观、价值观,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图书馆资源的挖掘,构建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和方法,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
关键词:图书馆开发;高中历史;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2
作者简介:郑祥征(1970—),男,山东郓城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与研究性学习。
一、高中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现状
在应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信念:学校不是单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解决学生如何求知的地方。所以,利用图书馆也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但当前高中师生对于图书馆的应用较为淡漠,即使那些硬件设施到位的学校,学生在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寻找安静的场所做作业,图书馆真正馆藏的海量信息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和应用。众所周知,历史课程的学习需要从海量的历史资料入手,才能在新史观范式的构建过程中,形成内容丰富的历史课程编排。历史课教学中,即使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等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不能够借助于丰富的历史资料,学生也只能照搬教科书观点或者不以历史为依据,想当然地发表认识和看法,这使得历史的讨论课经常出现“作秀课”“吵架课”。学生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华而不实,创造意识更无从谈起。因此,一旦图书馆资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很有可能导致历史课上学生失去兴趣,教师会回到传统单向灌输的老路上去,而素质教育的推进无疑会举步维艰。
二、高中师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归因分析
1.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从知网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关于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30多个地区。但当前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乡土史课程资源开发呈现出不平衡性。不同学校之间、中国的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表现不尽如人意。其次,以教师为主体的乡土史课程开发明显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最后,由于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开发经费非常少,而庞大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并不是某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需要学校、教育部门更为广泛的支持。
2.常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本文所指的常规教学是当前很多历史教师用双向互动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和讲授法所进行的教学工作。首先,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置必要的情境,学生获得相关信息后对问题进行探究。其次,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形成自身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最后,小组各抒己见,由教师进行评价。从这里不难看出,教师课题的引入、教师评价以及小组探究讨论的质量高低,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知识资料决定着最终的探究成效。
3.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开展现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主要具有开放型、过程性、情境性、论证性四大特点。虽然历史研究性学习有诸多优点,但在具体展开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应试教育体制必然导致学生主要针对考点、难点进行研究,而系统性的历史课研究则极为少见。如果课程资源较少,那将进一步加大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难度。
4.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一再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进行研究是必然的职业素养提高方式。教师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会逐步产生出研究型的或创新型的风范。所以,借助于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当前每一位历史教师最佳的学习时机。
三、利用图书馆进行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1.馆藏数字资源开发乡土史课程资源中的应用对策
利用数字资源开发乡土史课程,图书馆能够大量地提供图书、报刊以及地方文献;也能够借助于图书馆的网络特性,进行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检索。这些丰富的资源无一不是在向我们再现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现状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且与每一位学生生活的当下,即人文环境、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资源等息息相关。这种将区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作为地方文献资料引入乡土史课程,能够使学生从地方的古迹等各类历史资源中获得丰富的碑帖、墨迹、史实等,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方历史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2.馆藏资源支持高中历史常规教学的应用对策
毋庸置疑的是当前的历史教材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历史,只能够使学生了解课本中历史的知识点和线性的历史关系,而无法形成系统认识历史知识的面,更无法形成新史观范式。因此,教师在借助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时,要系统地梳理和分析馆藏资源,结合历史教材,使学生在图书馆资源的查找过程中,有针对性、指向性,通过图书馆资源的查找,丰富学生查找历史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更大范围地构建学生的新史观,最终达到新课改要求。
3.应用图书馆资源支持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手段是通过旁征博引的方法,系统地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点、线,进行全方位的认识,这就需要图书馆构建自身的知识索引方法。在知识分类的过程中,以“鸦片战争”历史知识点为例。首先,学生从课本中了解到在“欧美风雨”的冲击下,当时整个中国风雨飘摇。随着有志之士不断涌现,19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这种线性历史的理解在知识索引的过程中会出现“黄金发展时期”“老商標老广告”“百年商标”等数据索引方式。一方面,学生通过线性的教材历史构架,通过图书馆历史知识检索,认识到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检索进一步扩大到中国商标发展状况等。高中生一旦掌握了检索方法,就会进一步梳理出当时纺织、服装、食品、烟酒、医药、保健、日用化工、民俗民风、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相关历史知识。因此,图书馆资源支持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完善图书馆资源。
4.应用图书馆资源帮助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通过图书馆的知识分类,可以详细搜索到“国学宝典”“全四库”“明清实录”等国内外各类历史知识。而借助于广泛的图书馆数字资料,诸如期刊类、历史知识文献等,更是够囊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等各方面知识,这对于历史教师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比如,以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其中收录了国内学术期刊7778种,全文文献总量达到3200多万篇。如果教师在知网进数据库进行搜索,键入“历史教学”的关键词,相关文章将达到11446条,并且明确标注了发表时间、下载次数、引用次数等。可见,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限于本校内的图书馆资源,还可以将资源扩大到能够接触到的各类数据库,如维普、万方、知网等,都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深度研究和学习。
在应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面对海量的图书馆资源,高中历史教师要责无旁贷地进行甄选,在大量的材料中优中选精。教师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后,才能让学生将图书馆充分地利用起来;同时,借助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将信息社会对每一位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在历史学习中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刘丽萍. 论历史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61-64,142.
[2]毛永建,赵旭国.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挖掘途径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