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英语课堂“美”起来

2018-06-02杜玲玲

中国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美育笔者

杜玲玲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英语教师,自工作以来,其认真钻研教学,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曾荣获“年度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14年,获批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2017年,荣获“石景山区师德优秀教师”的称号。

英语核心素养和课程总目标的设定,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叶圣陶先生指出,美确乎必须重视,但是不必另立一项,可以把它包括在德育里。可见智育、德育、美育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渗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一、研读教材,挖掘文章结构美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文本。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包含了美育的渗透。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教学

活动。

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9 Life history Unit2主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作品。讲授本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完文章后,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本篇文章的第一段总体介绍了莎士比亚,第二段至第五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他的生平。文章采用总述—分述的结构,这种结构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述事情时,先总后分。西方很多描写人物传记的文章都采用这种结构,总分结构使文章读起来层次更加清晰。笔者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章的结构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传记的写作方式。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读懂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发掘文章结构美。

二、拓展资源,展示英语韵律美

英语课程资源以教材为主,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和资源,如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学校设施和环境创设等。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养。

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9 Life history Unit2中提到,莎士比亚的作品非常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为了让学生体会莎士比亚语言的魅力,笔者选取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句话: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我唯一的爱来自我唯一的恨)。这个简短的句子充分体现了主人翁内心的纠结和煎熬,同时也体现了英语语言本身的韵律美。

除了莎士比亚的作品,许多广告语也有同等功效。课堂上,笔者列举了以下例句:Impossible made possible.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Good teeth,good health.牙齿好,身体就好。(高露洁牙膏);等等。此外,许多名人名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让学生课下搜集了很多类似语句。例如,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卡莱尔; A strong man will struggle with the storms of fate.強者能同命运的风暴抗争——爱迪生;等等。这些广告语和名言警句不仅言简意赅、表意深刻,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语言美,提高学生审美

能力。

三、巧设活动,注重英语内涵美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发展。笔者在讲授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9 Life history Unit2时,设计了表演独白的活动。教材中提到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部伟大的巨作。课堂上,笔者给学生展示了这段独白,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主人翁哈姆雷特,让他们表演并朗读《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

这次形式新颖的独白表演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朗读这些富有哲理、抑扬顿挫的独白, 学生体会到了主人翁当时的内心矛盾,也感受到了莎士比亚语言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阅读更多莎士比亚作品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赵宋光先生指出,“美育远远不仅是艺术教育, 它有更重要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受教育者主动建立美的形式。”因此,美育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而应该渗透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就英语教育而言,英语学习除了表演,还可以开展其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唱歌、演短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以语言为载体,得到美的熏陶,在活动中发现美,体验美。

四、合理评价,启发学生发现美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以促进美育的渗透。教师在讲授教材时,可以就话题内容,为学生布置任务,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启发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思考。

讲授Module9 Life history Unit2时,笔者采用了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讲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的课前作业,观看一部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并在组内讨论这些戏剧中的语言为何经典,由小组长为每位同学打分。由于学生非常重视组内评价,对本课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据统计,班里29名学生全部完成了这项课前作业,并且有15人(约占总人数的51.7%)主动对莎士比亚的部分作品进行了阅读。文中有提到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 famous English writer of plays and poems. He's famous around the world.” 由于学生课前看过莎士比亚的作品。课上,笔者提出了“What makes him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his works?”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并让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有效合理的课堂评价,能够启发学生发现美、观察美、思考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是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不仅能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应用语言。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美育笔者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美育教师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像莎士比亚一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