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8-06-02王宋芳刘致静乔志宏

中国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培训

王宋芳?刘致静?乔志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多份文件,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進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培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自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以来,全国掀起争创心理特色校的热潮,各省市的争创工作陆续有序地开展。2015年和2017年,教育部认定了414所中小学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得到很大的发展。

1.师资力量

(1)教师队伍壮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指出,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下简称“心理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教师。各省又对心理教师的数量做出明确规定,如山西规定“师生比例是1∶1000,不足千人的学校要配备1名专职或一定数量的兼职心理教育教师”,江西的规定比例则

是1∶800。

目前来看,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教师,重点学校更多。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有9位专职心理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内蒙古通辽市第五中学等有6名以上专职心理教师。

(2)师资力量变强

在中学心理教师中,专职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主要是本科,其次是硕士和博士,他们的最终受教育专业主要为心理学。而在小学,有些地区的心理教师的学历分布不太乐观,本科学历较少,大部分是专科学历,所学专业绝大部分来自其他专业如中文、美术等。但总体来说,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升。

2.基础设施配置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提出:“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各省市也随之出台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心理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筹建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设施,如个别辅导室、心理测评室、团体辅导室。因教育部对心理辅导室的配置只是建议,并无硬性规定,而且各学校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配置有很大的自由度。

从硬件来看,辅导室普遍配置了咨询室用沙发、心理书籍、电脑等,常见设备还有沙盘、宣泄器材、音乐放松椅、心理测评系统等,少数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自助系统、艺术治疗设施、生物反馈仪等。一般来说,普通学校采用个体咨询室+办公室的配置组合,中心学校和实验学校采用个体咨询室+办公室+团体辅导室的配置组合,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采用个体咨询室+办公室+团体辅导室+其他功能室的配置组合。一些学校还引进了智能多功能减压仓、全智能化身心反馈训练系统、智能击打宣泄放松系统等,心理辅导室的仪器也越来越先进,不单体现了心理学的专业性,也更加智能化。

3.工作开展

当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整体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有的以心理剧为特色,有的以课程建设见长,有的家校共育效果显著,有的和大学联合共同进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途径较为丰富多样,许多学校都能将教师培训、家校联动、社会咨询、学生社团、心理委员、心理活动周、展板、心理小报等形式有机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体系。

(1)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广泛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越是重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越高,课时可能是每周一节、每两周一节或者一月一节。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将心理活动课作为必选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每周一节心理活动课。

随着心理活动课的开展,有关心理活动课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多。近几年,各地市、区纷纷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极大促进了心理教师队伍的发展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从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部分学校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编本土化校本教材。有教师表示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遇到的困难是缺少好的教材。

(2)家校共育

近年来,家校合作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家长、学校和教师对合作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很多学校能够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将家长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阵营,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当下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最大的困难就是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有人检查时开放,检查过后关窗锁门”,学生都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存在。

2.教师专业能力不足,胜任力不足

虽然不少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开展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板报宣传、个体咨询、主题班会或者学科渗透进行。无论是对心理教师的调查还是访谈,均显示个人能力不足、时间不够、人员不足、缺乏督导、指导和培训是制约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3.心理咨询伦理困境

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学生都会要求教师对谈话内容保密,但如果遇到领导询问该如何处理?家长是否需要知道孩子在学校接受心理咨询?如果家长希望从学校心理教师这里得到有关学生的信息,是否要告知?在绝大多数学校,未成年学生只需预约即可进行心理咨询,不需要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学校也不通知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这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当学生咨询与任课教师的冲突问题,心理教师要如何处理?心理教师和其他教师都是同事,处于同一环境中工作,要如何避免双重关系?所有这些都涉及咨询伦理的问题。而心理教师在专业伦理方面接受的培训普遍不足,往往也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过分机械地强调伦理的某些原则、强调所谓的价值中立,而忽略了心理教育助人的本质目标,不能从更为宽广和深远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成长。

4.培训与督导体系不健全

结合对心理教师的访谈可以看出,教师接受的许多培训都存在着不够系统、理论性过强、操作性差、无法实践运用的问题。我国学校心理咨询起步较晚,心理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能真正做到定期参与培训、接受督导的心理教师并不多,这既不利于心理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心理咨询效果的提高。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操性,是今后心理教师培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5.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不能有效衔接

现在许多学校都提出了“全员教育”的理念,将家长、教师等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对各个群体的定位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阻。如遇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或者超出学校心理教师能力范围的学生,学校没有良好的转介机制,往往不能够有效依托社会力量共同处理。

三、未来发展的趋势

1.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学校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指导。实现“教育模式”到“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载体。学校要在“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其中,以心理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入、教育培训、管理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只有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综合调动学校、家庭、社区及相应机构的各种资源,才能协力做好心理服务工作。

这就需要形成区级、市级专门的学生辅导咨询中心,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等最佳团队,遇到特殊个案或重大危机时,学校心理教师有地方可转介。如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转介到专科医院,超过心理教师能力的一般心理问题学生转介给区域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社会机构,开拓更加便利、经济、实用的依托和绿色通道,使老师放心,学校省心,家长安心。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相结合。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训,增加学校心理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对所有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又要有实践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加强职后的继续教育培训,将专业培训和普及培训相结合,使专职心理教师和兼职心理教师能够并驾齐驱。

与高校联盟,共同发展。如与就近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或者学生结为联盟,定期邀请他们对学校的教师、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

3.完善监督管理和督导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除了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外,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和督导机制。学校心理健康事业的良好发展与各级行政部门的监督是分不开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建立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和督促,推进工作的科学、专业、规范化发展,这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重要的保障。

督导是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提高,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所以,学校上级机构要建立督导机制,定时为需要的教师提供督导,及时解决工作及成长中的困惑,促进个人专业提升;搭建心理教师工作交流平台,通过专业培训和集体备课,提升专兼职教师的辅导能力。

4.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伦理

虽然中国心理学会颁布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但若要处理一些学校心理辅导的细节问题,如辅导未成年人、接受学生父母、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咨询等,仍然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伦理守则。

参考文献

[1]周路路,李英霞,张寒.京津冀小学生心智发展差异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5):9-11.

[2]万增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基于江苏省9656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3): 100-105.

[3]馬彬锋,朱凤新,刘玉嫦,甄建壮.台山市1250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26-28.

[4]高利华,王丽茹.郑州市1335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6).

[5]申喆.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装备特点及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6,(32):6-8.

[6]金鑫.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伦理规范的现状和局限性[C]//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芜湖:安徽省心理学会,2012:127-130.

[7]付艳芬,尹可丽,王剑华.我国6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4).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会议·培训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