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2018-06-02王英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延安时期

王英

【摘 要】 延安时期艾思奇从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际要求和抗日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实现大众化,必须真正走向人民群众。他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筹建延安新哲学会等形式搭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巨大贡献。他的这些思想和做法启示我们在当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搭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并积极利用好网络媒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普及。

【关键词】 延安时期;艾思奇;哲学大众化;当代启示

艾思奇是我国现代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把哲学从哲学家的殿堂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斗争的武器。延安时期,他从分析当时哲学发展的主观需求与客观环境出发,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工作中,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简单地的通俗化,它要求我们注重打破哲学的晦涩和神秘性,结合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及生活阅历进行群众化宣传教育,使群众容易理解,并成为具体实用的大众化理论,实际上也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1]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在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抗日战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它成为增强抗日力量、统一党内思想、回击反共舆论宣传、实现文化抗战的必然选择。延安时期艾思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除了在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从事哲学教学工作,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外,还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编写哲学教材,筹建延安新哲学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受众范围和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同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文化交锋,并且极力地宣传其“普世价值”,对我国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渗透,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内的指导地位。国内文化冲突不断、社会矛盾增多,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无用”之学,处于社会学科的“边缘化”境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习近平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主流意识形态,担当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实现大众化,才能真正起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活化的形式更加贴近大众文化,真正深入大众的心理层面实现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导。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就完成着这个伟大的任务。梳理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分析其大众化思想的特点,不仅仅只是缅怀这位哲学巨匠,对现今我们党和国家的理论建设,对当前的实际工作,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努力搭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桥梁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需要努力搭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桥梁,密切联系群众,拉近哲学与群众的距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延安时期艾思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将哲学和群众紧密结合,将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体,实际上就突显出,无论在任何时期马克思主义都要了解群众、走进群众、贴近群众。首先,在今天,强调要贴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就是要了解当代群众的实际需求、把握当代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符合当代群众语言文化水平的哲学活动。其次,要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更好的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就要了解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已基本达到满足,而精神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面对就业困难、社会道德滑坡、部分青年思想迷茫的现象,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个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再次,贴近实际是延安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优良传统。在革命时期贴近实际就是贴近“抗日建国”的实际。与革命时期不同的是,在今天,贴近客观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主要是“立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4]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机遇,同时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各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断涌入,动摇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文明成果,传承本国的优秀思想,贴近实际,继续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注重搭建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延安时期艾思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他认为首先要把哲学理论同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地研究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改正一些不正确的工作方法。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实际情形,努力找出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各方面的发展规律。第三,联系历史的实际,正确地分析历史,找出其变化的规律,接受其经验教训,作为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借鉴。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仍然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又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用科学的思想和口号化教化大众,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服务人民的同时又永葆生机和活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必须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得到很好的贯彻,必须深入的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根据不同群众、不同知识水平等各种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教育。

三、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延安时期艾思奇通过书本、报纸等传统媒介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在当代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为顺应大众的阅读、理解习惯,要努力构建网络话语体系,将哲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大众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去。善于运用新的媒体传播马克思哲学,例如微信、微博、网络云盘、QQ群等网络交流的方式解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微信里有“哲学园”“中华好学者”“科社学术圈”“底线思维”等等类似于这样的公众号,每天都以不同形式的文章来向我们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还及时的发布一些关于哲学书籍或讲座的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翻阅历史消息来获取信息,迎合了大众口味,也能够在线相互评论,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而网络云盘的注册使用使得更多的学术资源能够共享,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资料。例如,“科社学术圈”创建了自己的云盘,等同于一个公用的网络优盘。爱好哲学的人民群众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料上传至云盘中,也可以获得已经储备好的资源,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催化剂。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期,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打破了哲学的神秘感,让广大干部群众懂哲学、用哲学。

【注 释】

[1] 张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13.9(第一版),P1.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P31.

[3]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重要讲话.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人民出版社出版,P520.

[4] 李延龄等.“三贴近”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P31-32.

【参考文献】

[1] 张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史论[M].人民出版社,2013.

[2] 卢国英.智慧之路——一代哲人艾思奇[M].人民出版社,2006.

[3] 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5][6] 陈唯实.通俗辩证法讲话[M].上海新东方出版社,1936.

[7]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M].1985.

[8] 崔耀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 田福宁.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0] 何玲玲.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与路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11] 冯锲.中国近代哲学史(下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12] 谭虎娃.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13] 王伟光.新大众哲学[M].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14.

[14] 张红琴.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D].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廖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延安时期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