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真正民主制思想探析
2018-06-02杨凯
杨凯
【摘 要】 马克思的真正民主制指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公有的条件下,人们为进行自我管理而采用的没有阶级性的新型民主形式。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真正民主制的理论依据以及实现途径,认为只有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会消除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分离,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人的真正自由。
【关键词】 马克思;真正民主制;阶级;自由
一、概念界定
真正民主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首次出现,指的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公有的条件下,人们为进行自我管理而采用的没有阶级性的新型民主形式。
在马克思看来,人必定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自由应该考虑社会关系的影响,而不是“作为孤立的、封闭在自身的单子里的那种人的自由”。[1]“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2]只有真正民主制才能使“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3]马克思不仅阐明了真正民主制实现的理论依据而且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指出了其实现的现实途径。
二、理论依据
真正民主制得以实现的理论依据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科学历史观的确立,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判断以及阶级必然消亡的推论。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问题指明了方向。实践是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正确切入点。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通过实践实现;实践使我们得以正确理解人。实践塑造人,实践总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不同实践塑造了具体的、现实的人,使人具有不同的现实本质;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其他方面,是理解人类社会的钥匙。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正是从实践出发构建了科学的历史观。
讨论民主问题,需要明确民主的实质。马克思从“社会化了的人”的意义上来理解国家制度,所谓国家制度实质上是政治层面上规范人与人之间联系方式的准则,它使人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某种稳定的社会化状态。民主无疑规范了政治层面上人与人之间的某种联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是一种国家制度。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4]“它是一切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了的人。它对国家制度其他一切形式的关系,正好像类对自己的各个种的关系一样”。[5]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物质利益而对被统治阶级进行专政的工具。由此可知,只有阶级消失,实现经济平等才能实现真正民主制。
对于阶级是否会消失的问题,马克思给出了明确的肯定答复。在1852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马克思写道:“(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6]根据唯物辩证法,考察阶级的消失首先需要考察阶级产生及其存在的条件,这些条件消失后,阶级自然也就随之消失。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7]由此可以得出,阶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有所发展但未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未极大丰富,人们仍需为维护自身的物质利益而压迫他人。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材料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人们不需为争夺生活必需品而进行斗争时,阶级便会消失。人类具有认识客观事物、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具有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内在动力,因此必然会使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信息技术革命已足以证明人类改造自然、获得自身解放的强大能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阶级终会消失,真正民主制的实现便具有了可能性。
三、实现途径
真正民主制的实现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具有现实途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对真正民主制实现途径的看法深受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所特有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状况的影响。马克思真正民主制的实现过程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争得民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步是利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新型的国家形式,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实现经济平等,摆脱金钱对政治的渗透,利用国家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最终实现真正民主制。
马克思认为,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呈现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贫富的两极分化,从而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只是虚幻的普遍利益的代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民主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8]因此由资本主义所造就的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地位的无产阶级企图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彻底改变自身处境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无产阶级为寻求自身解放、确立自身的统治地位只能联合起来,采取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9]
无产阶级专政这一阶段“不是从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0]这些“痕迹”既表现为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生活资料未极大丰富,在分配制度上仍然实行按劳分配,还表现为民主只是无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民主与专政并存,一个阶级的统治仍以剥夺敌对阶级平等的政治权利为基础,敌对阶级不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因此,这时的民主制虽然是大多数人所享有的民主但仍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民主制只有随着消灭阶级,消亡国家的任务完成后才能实现,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可以完成上述任务,其一,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会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其二,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国家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前者使生产资料共有,实现经济平等,为真正民主制的实现提供制度保证。后者可以防止“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防止“全部陈腐的东西又死灰复燃”,为真正民主制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以上两项任务完成后,阶级消失,便足以实现真正民主制。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1]
【注 释】
[1] 马克思著.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P437-439.
[2] 马克思著.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P443.
[3] 马克思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P281.
[4] 马克思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P280.
[5] 马克思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P281.
[6] 马克思著.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P547.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P632.
[8] 马克思著.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P305.
[9] 恩格斯著.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P239.
[10] 马克思著.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P304.
[11] 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P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