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

2018-06-02蔡太芝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

蔡太芝

【摘 要】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器。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立足实践、关注人类生存处境、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1]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个人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使人们获得了正确认识世界和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思维方法,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人生。国家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它在新时代迸发出巨大思想能量。

一、多元价值观盛行,需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我国面临着霸权文化、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西方国家基于不良企图,打着“信息自由”的幌子,肆无忌惮地传播一些腐朽思想观念,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甚至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展开攻击。这些不良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的灌输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而言如“温水煮青蛙”,腐蚀着他们的头脑。同时,还存在一些反动势力、不法分子借助媒体传播各种反动信息,借机煽动大众反动情绪,易使其误入歧途。鉴于这一严峻态势,需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以弱化不良价值观念产生的思想消解和文化冲击。

二、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

1、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及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具科学性、客观性、真理性,能正确把握社会现实和历史运动变化,将它和实践结合起来便能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便在于其世界观、方法论具普适性,虽然年代久远,但它能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大众生活实践,指引大众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给予大众把握事物方向、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大众辨明时代发展趋势及个人前进方向,弱化错误社会思潮对大众产生的不良影响。求变求新是其实质内涵,以中国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能形成有中国精气神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2、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中国梦的有力武器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发展中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人民安康、幸福。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面对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仍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其提供方向性指导,才能始终坚定我们的信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其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探索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积极探索下,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着中国具体革命实践,使中国产生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人在新时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根植于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形成的治国理政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4]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党中央依据新形势、新实践、新问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着力掌握其基本原理,不断传承、深化、创新马克思主义。

三、如何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1、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产生于19世纪,时代变化已远超出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想象,一些具体观点已经不能回答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不会过时,如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等皆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当然,我们不能固守空洞教条,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的话,而是要将这些思想和智慧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当代意义。同时,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类为立足点,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马克思强调,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共产党人始终将其铭记于心,始终以人民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为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不可脱离实践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源于群众的实践,只有将其价值性、科学性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根据不同时代问题,创新理论和实践,以铸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6]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其核心精神,更要兼顾其当代解释及当代价值,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

3、关注人类生存处境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根本任务,将思想理论转化为了现实行动,扎根于社会现实,立足于“现实的人”,追求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起来的问题不会比发展前的少。随着经济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环境污染、贪污腐败、贫富分化等问题凸显。我们需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提升马克思主义现实回应力,找准问题,学会从问题着手寻找答案。如面对社会生态危机,需充分认识到自然是人化的现实的自然,深刻体会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原理,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树立科学、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个人的生存境况和社会的矛盾冲突。

4、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想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提升其解答现实社会问题及增进群众切身利益的能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群众紧密相连,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在理论上、实践上提升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力和说服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效果,让大众看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能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利益的理论。同时,需转变马克思主义宏大叙事、政治说教的话语,将其融入大众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将其精神和内涵传递给大众,缩小马克思主义和普通大众间的思想鸿沟,以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如社交媒体时代,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隐含于各种网络文化产品中,使群众在无意识中受到熏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必须贴近民生,着重大众诉求,深入群众工作、生活,才能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地被群众掌握。立足时代,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诠释马克思主义,生成本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自觉。

【参考文献】

[1] 红色信仰——习近平笃信马克思主义打造中国梦[DB/OL].http://news.sina.com.cn/gov/2016-06-29/doc-ifxtmweh2752768.shtml,2016-06-2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3]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2013-08-20.

[4] 在解答时代课题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D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605/c1003-28412036.html,2016-06-0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述评[DB/OL].http://www.rmzxb.com.cn/c/2016-05-04/794111_3.shtml,2016-05-0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区域发展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