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中期瓷质鼻烟壶研究

2018-06-01刘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
关键词:鼻烟壶粉彩青花

刘韧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鼻烟壶的历史

鼻烟壶是专门用来存放鼻烟的容器,形制普遍为扁圆形,小口宽腹,且与盖匙相连。其材质除瓷质外,还包括玻璃、金属、玉石、珍珠及宝石等。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说:“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以玻璃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亦具红、紫、黄、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极可爱玩。以象齿作匙,就鼻闻之,还纳于瓶,皆内府制造。民间亦或仿而为之,终不及。”由此可见,当时盛装鼻烟的容器以玻璃制品为主,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鼻烟壶”名称。最早记载“鼻烟壶”名称的,见于清宫内府档案中:“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初五日……上赐嘉乐鼻烟壶一个。”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鼻烟壶的出现应从康熙时期开始。据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勇庐闲诘》记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可见鼻烟应是明代中期从欧洲传入我国的。清初由于对抽烟禁令的颁布,吸食鼻烟开始成为达官贵人日常不可缺少的消费品[1]。由此可见,清初鼻烟壶的发展因朝廷达官贵人的需要而发展。瓷质鼻烟壶作为鼻烟壶材料之一,也必然会随着瓷器的发展而发展。鼻烟壶因其丰富的种类、千姿百态的样式、精湛的制作工艺、变化万千的纹饰以及美观艳丽的色彩,被一些贵族、商人、文人作为社交中炫富的手段。社会上将鼻烟壶作为社交中的雅事,致使鼻烟壶的自身价值远大于其使用价值,而成为一种用来观赏的工艺品,并用来附赠亲朋好友[2]。

根据传世品特征以及文献综合推断,康熙皇帝应是中国鼻烟壶制造的首创者,他受西方国家进贡的影响而开始迷恋鼻烟壶,命官窑制作鼻烟壶,并亲自监督。雍正和乾隆皇帝也受其影响并迷恋鼻烟壶。古代皇帝的意愿往往可以决定一切,故清早期鼻烟壶的工艺技术比较精湛,瓷质鼻烟壶作为其品种之一也是如此。

清中期自嘉庆朝开始,由于战乱的影响,官窑制瓷业水平随着社会动荡开始走向衰落,而民窑制瓷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兴起。当前仍然存世众多高品质的瓷质鼻烟壶,主要还是以清宫旧藏为主。这一时期的鼻烟壶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可与清三代进行媲美。

2 清宫旧藏的部分清中期瓷质鼻烟壶[3]

清嘉庆粉彩开光文会图诗句鼻烟壶(图1),高7厘米,腹径4.5厘米。壶口外撇,壶身呈扁圆形,圈足呈椭圆形。壶身正反两面均用金彩开光工艺,正面开光部分绘《文会图》,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彩料发色自然;反面开光部分书写着御题诗,字迹工整,笔法有力,构图严谨。

清嘉庆粉彩开光虞美人图鼻烟壶(图2),壶高6.5厘米,腹径4.3厘米。壶直口,壶身整体为海棠式扁圆轮廓,圈足为椭圆形、外撇。壶体正反两面均为金彩海棠式开光,均内绘洞石、花卉,两侧绘制折枝花卉纹饰。整体构图和谐,笔法相对细腻,为官窑的代表产品。

清嘉庆粉彩开光麻姑献寿图鼻烟壶(图3),壶高7.8厘米,腹径5厘米。壶口外撇,壶身整体为海棠式扁圆轮廓,圈足呈椭圆形,底部用红彩书写“嘉庆年制”篆书款。壶身正反两面均为海棠式开光,均内绘《麻姑献寿图》,画面整体呈色和谐,富有吉祥寓意,两侧绘制折枝花卉纹饰。该鼻烟壶为官窑御制鼻烟壶的精品之作。

清嘉庆仿官釉直腹式鼻烟壶(图4),壶高9厘米,腹径3.5厘米。壶口部略微外撇,腹部为直筒式。釉层白中略微泛黄,通体釉层肥厚,釉面开片较大。足边刷一层酱色釉,有仿制宋代官窑风格的铁足工艺特点。底部用青花料书写“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

清嘉庆粉彩镂雕九狮戏球图鼻烟壶(图5),壶高7厘米,腹径6.2厘米。壶身整体呈扁圆形,撇口,壶身整体运用镂雕工艺装饰九狮戏球图纹,寄托“九世同居”的美好意愿,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底部用红彩书写“嘉庆年制”篆书款。

清道光青花缠枝纹鼻烟壶(图6),壶高7.8厘米,腹径7厘米。唇口,筒式腹部,圈足略微外撇。壶身用青花绘制缠枝莲纹,构图饱满,颈部与底足外部绘有青花回纹。底足用青花料书写“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

清道光青花云龙纹鼻烟壶(图7),壶高6.3厘米,腹径5.4厘米。直口,壶身总体形状如扁瓶。壶身用青花绘制二龙戏珠纹,龙形象高大、气势威武,釉色白中泛青。底足用青花书写“道光年制”楷书款。

清道光红彩钟馗迎蝠图鼻烟壶(图8),壶高5.5厘米,腹径5厘米。直口,口沿较厚,壶身呈扁圆形,圈足为椭圆形。壶身两面用红彩描金工艺绘制《钟馗迎蝠图》。

清道光绿彩龙戏珠纹鼻烟壶(图9),壶高5.7厘米,腹径5.2厘米。撇口,壶身呈扁圆形。壶身采用凸塑的手法装饰,用绿彩装饰龙身,龙的个性张扬。平底,底部用红彩书写“道光年制”篆书款。

清道光粉彩明河在天诗意图鼻烟壶(图10),壶高6.3厘米,腹径5厘米。直口,壶身呈扁圆形。壶体正面用粉彩绘制一个老人在楼阁里秉烛夜读,背面绘制山石、树木、翠竹,并用墨彩题写“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清道光粉彩爱犬图鼻烟壶(图11),壶高5.8厘米,腹径5.4厘米。壶身呈扁圆形。壶身主体两面均呈开光式凸起,正面绘制一老者在山石前与狗嬉戏,反面绘制一孩童用小鞭戏双犬。底部用红彩书写“道光年制”篆书款。

清道光粉彩渔舟垂钓图鼻烟壶(图12),壶高7.2厘米,腹径3.6厘米。直口,长颈,壶身呈扁瓶形。壶身绘制一渔翁独坐船头垂钓,宁静安然。底足为椭圆形,并用红彩书写“道光年制”篆书款。

清道光粉彩江岸迎归图鼻烟壶(图13),壶高6厘米,腹径4厘米。直口,壶身呈扁瓶形。壶体两面用红彩开光,正面绘有一女子在江边守望,反面绘有一男子乘舟将停于岸边。两面画面形成迎归之意,相互衬托。底足为椭圆形,底部用红彩书写“道光年制”篆书款。

清道光粉彩丹凤朝阳图鼻烟壶(图14),壶高6厘米,腹径5.6厘米。壶身呈扁圆形。壶身正面绘制《丹凤朝阳图》,反面绘制牡丹绽放和三只仙鹤在枝头观望。底足略微内凹,底部用红彩书写“道光年制”篆书款。

综合上述资料来看,清中期嘉庆时期的鼻烟壶质量仍然保持着上乘。这说明嘉庆时期的鼻烟壶制瓷工艺仍然继承乾隆时期的传统,笔法细腻,构图严谨,呈色明快。至道光时期,瓷质鼻烟壶的纹饰较前期相比失去了笔法细腻的特点,但题材更加丰富,并更多充满生活气息。由此可见,清中期题材的出现应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道光时期的瓷质鼻烟壶在数量上虽占超过了前期,但其质量与前期相比已呈现下滑趋势。咸丰以后的瓷质鼻烟壶的制作工艺水平已日趋下滑,产品多效仿前代,多为民间制品,彩料不如之前,形制以柱状瓶式为多,缺乏创新[4]。

图1 清嘉庆粉彩开光纹绘图诗句鼻烟壶

图2 清嘉庆粉彩开光虞美人图鼻烟壶

图3 清嘉庆粉彩开光麻姑献寿图鼻烟壶

图4 清嘉庆仿官釉直腹式鼻烟壶

图5 清嘉庆粉彩镂雕九狮戏球图鼻烟壶

图6 清道光青花缠枝纹鼻烟壶

图7 清道光青花云龙纹鼻烟壶

图8 清道光红彩钟馗迎蝠图鼻烟壶

图9 清道光绿彩龙戏珠纹鼻烟壶

图10 清道光粉彩明河在天诗意图鼻烟壶

图11 清道光粉彩爱犬图鼻烟壶

图12 清道光粉彩渔舟垂钓图鼻烟壶

图13 清道光粉彩江岸迎归图鼻烟壶

图14 清道光粉彩丹凤朝阳图鼻烟壶

3 清中期瓷质鼻烟壶的总体特征

3.1 造型特征

根据清宫旧藏的这些瓷质鼻烟壶特征来看,清中期的瓷质鼻烟壶形制总体呈瓶壶状,但在细节上存在着千变万化。从鼻烟壶的时代特征来看,清代早期多为直筒状壶,后来随着鼻烟壶的需求与制造数量的增加,为追求新奇,鼻烟壶的造型大多借鉴了众多其他艺术品的器形,如瓷瓶、壶罐等[5]。但值得注意的是,清中期也曾出现造型非常独特的瓷质鼻烟壶,这与人们对其功能需求和制瓷工匠的开拓创新精神有关。

3.2 装饰艺术特征

清代随着制瓷技术的日益提高,瓷质鼻烟壶也出现五彩缤纷的局面。瓷质鼻烟壶的装饰艺术手法极为丰富且变幻无穷,各种门类琳琅满目,按其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仿古名窑瓷质鼻烟壶、釉下彩瓷质鼻烟壶、釉上彩绘瓷鼻烟壶、雕瓷鼻烟壶等[6]。其中以釉上彩瓷特别是粉彩瓷装饰最具特色。

4 结语

清中期处于官窑陶瓷的衰落期,但瓷质鼻烟壶制作工艺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当时鼻烟壶不仅局限于达官贵族的使用,还普及到普通大众群体,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在社交时都将鼻烟壶视为身份的象征,故更注重鼻烟壶的质量。

从清宫旧藏的这批瓷质鼻烟壶来看,其纹饰风格普遍都存在安然的意境。此时鼻烟壶已普及到平民,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普遍有追求美好的意愿。

整体来看,清中期瓷质鼻烟壶的装饰以釉上彩工艺特别是粉彩工艺居多,此现象既体现出当时釉上彩工艺的进步,也体现出当时窑工在制瓷技术上充分利用了釉上彩的工艺特点从而提高了瓷业生产效率。

根据考古出土资料和传世品资料综合调查研究发现,瓷质鼻烟壶几乎均是作为传世品留存至今,这表明鼻烟壶在此时期的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使用者对其格外地维护。■

[1]魏忠燕.漫谈清代鼻烟壶[J].收藏家,2015(10):37.

[2]曾文德.漫谈鼻烟壶[J].南方文物,2005(1):108.

[3]李久芳.鼻烟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赵丽红.清代鼻烟壶的时代特点及署款形式[J].收藏家,1997(6).

[5][6]刘乐君,王新荣.清代瓷质鼻烟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特征[J].景德镇陶瓷,2014(5):26.

猜你喜欢

鼻烟壶粉彩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青花
清代鼻烟壶的传播与演变相关问题研究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