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若干思考

2018-05-30王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王维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和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新时代历史方位确立的基本依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新时代应把握的五大重要原则。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再次凝聚起全国人民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新时代;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新时代既是指导今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宏大时代背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时代基点。对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既不能盲目夸大,更不能缺乏认识。从历史和时代高度深入思考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把握新时代五大重要原则,对于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历史方位确立的主要依据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立,这不是人为主观宣布的,而是时代发展水到渠成的客观结果,其确立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据、实践基础和理论标志。

(一)内在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

回顾历史,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并非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总是反映时代阶段性的变动。在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阶段,都是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相应地进入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时代发生转变的内在根据。另一方面,在整个中国近代社会,也有两对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虽然有许多不同的阶段分期,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仍属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目标仍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根据。“新时代”虽然冠以“时代”之称,但也不能盲目夸大“时代”之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但本质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需求”和“发展”之间矛盾,只是在一个同质内部通过量变积累,发生了阶段性的质变,层次上提高了一个水平,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因此.新时代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时代背景,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

(二)实践基石卜改革开放四十年和五年来的历史胜成就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和质的飞跃,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能力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五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还是军队、外交、党建上,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果。走的再远,我们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改革开放就是新时代历史方位发展生成的逻辑起点。自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召,我们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后相继,为进人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新时代我们取得的伟大飞跃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作出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高速摘续士增长、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始终稳定和谐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和开启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制度和环境基础。

(三)理論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就在于我们党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用来指导革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3]不同的时代给出不同的时代课题,围绕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在实践中进行艰辛探索总结,到党的十八大前,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分别回答了有关革命、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发展等时代课题,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新时代提出新问题,新实践探索出新思想。十八大以来,一个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走到新的历史关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运如何、该走向何方。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了五年来治国理政的复杂实践的经验,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新时代历史方位正式开启的理论标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把握的五大重要原则

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最大主题、根本原则、本质目标、伟大使命、根本保障是我们应该把握并始终坚持的五大重要原则,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最大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最大主题。从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伴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起提出的,“新时代”始终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贯穿报告始终,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不能正确理解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的基础上作出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不认同或者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谈不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4]深刻指出了新时代的重大主题,这也避免了一些人盲目滥用新时代的概念。新时代作为特定的政治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踏上强起来的新征程,最根本的是解决举旗定向的问题。新时代发展的最大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毫不含糊、一以贯之,既不走“老路”“旧路”,也不走“歪路”“邪路”,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共同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二)根本原则——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在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一条根本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5]。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经过无数实践反复检验过的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的领导有力,人民就团结,国家就欣欣向荣;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弱化,人民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陷入混乱甚至危机。提纲挈领、抓住要害往往能事半功倍,十八届党中央执政之初,就从党的作风抓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为开启和推进深化国家各项领域改革提供了坚强支撑,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6],党的坚强领导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领域,任何事情,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就不能得到凝聚。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踏上新征程实现新目标,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坚实的“主心骨”。

(三)本质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为之奋斗的本质目标,也是我们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我们奋斗的国家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目标和民族目标最终都要落脚到人民目标上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现实目标,也是本质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到不断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一现实目标上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在党的治国理政中就体现为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7]这是新时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新时代在发展上要更加体现人的本质的内容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十八届党中央执政之初,就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执政期间初心始终不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末,贯穿各个领域。

(四)伟大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特殊使命。近代以来,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曾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大国面临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民族危机深重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历史留给中华儿女的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负历史和人民重托,带領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我们有了更大的能力、更充足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8]重新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中国梦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下新的时代内涵,中国梦这一形象生动的奋斗目标成为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历史赋予新时代的特殊使命和责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这是新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的重要特征。

(五)根本保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四新时代下,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只有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苦难与辉煌的历史表明,党的建设与国家民族命运始终联系在一起,党的建设有力,党就富有先进性和战斗力,国家事业就兴旺发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五年,也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管党治党成为推动各领域改革进行的关键突破口,如果没有坚强的党的领导,这些变革和成就是不可想象的。新时代下,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坚定执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始终坚强有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立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再次凝聚起全国人民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一)理论意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在这一时代宣言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曾形象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1]之后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历届党代会无一不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在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在五年来治国理政的丰富深刻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2]。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里程碑意义。

(二)现实意义——再次凝聚起全国人民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事要靠中国人民干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和依靠全体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像一面旗帜前所未有地凝聚起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心,干劲十足,取得了改革开放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奇迹。时代转换,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制定了更为宏伟的新的蓝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树立起思想旗帜。新时代历史方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划定了新的历史坐标,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开启了新的历史起点,在这样一个美好时代,只要肯奋斗,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新时代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利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注了新的历史起点,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将促使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新时期一样,再次凝聚起全国人民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民族意义——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追求,其源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体现了早期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建国初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逐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逐步发展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后历届党的领导人都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继续坚持,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并不断细化战略。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距离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却来越近,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纵观发展大势,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制定了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新时代历史方位赋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强国目标,同时这一奋斗目标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相承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

(四)世界意义——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自古就有“和合”理念和“兼济天下”的胸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合作共赢的理念广泛传播,国际舞台上频频出现中国声音和中国身影。我国外交事业开创出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显著增强,世界各国开始前所未有地渴望聆听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走出来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道路充分证明了实现现代化,可以不走西方大国殖民侵略的“老路”;充分证明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可以不走西方国家竭力输出的资本主义“旧模式”;充分证明了世界各国交往,可以不走零和博弈、以邻为壑的“死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优势,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思社会制度、调整发展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2][6][9][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3][4]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5]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10-28.

[7]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8-05-05.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5.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1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54.

[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35.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