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5-30魏鸿喜
魏鸿喜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接受,如果学生兴趣高涨地学习,他们就能很快地掌握学习内容,并且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学习内容之中,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学习好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打折销售”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当超市的经理,超市要对部分商品进行清仓处理,一个足球的进价是80元,售价是100元,如何做才能不赔本,至少是按照商品的进价把足球卖出去呢?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学生的情绪高涨,学习兴趣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其次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能让学生操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后得出的结论,印象才会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吗”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猜拳,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需要”刺激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以对某种物质的需要为基础的。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学好数学是学好物理和化学的基础,数学知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次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训练人们思维的体操。”如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之后,我组织了一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教师出示卡片,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就可以离开教室到外面活动。离开的时候,必须大声地说出“多少能被多少整除,多少是多少的倍数或多少是多少的因数”三句中的任意一句(说出的数字就是教师出示的数和学生的学号数)。游戏开始后,我首先分别出示卡片2和3,全班学生中有大半的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离开了教室,而且离开的时候都准确的说出了自己学号与卡片上的数的关系。接着我出示卡片0.5,学生显得非常迟疑,“交头接耳”了起来,都在小声讨论,最后没有一个学生离开,我询问原因时学生说出了整除应具备的条件:两个数必须都是整数。我出示卡片5后,又有几个学生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教室。此时教室里剩下的学生只有学号是1、7、11、13、17、19、23、29的了,我没再出示卡片,而是问:“你们怎么还没离开呢?”学生回答:“卡片上的数字都不是我们学号数字的倍数。”教师:“那怎么办呢?”在学生冥思苦想时我出示卡片1,学生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大声说:“我们的学号都是1的倍数。”至此,学生都离开了教室。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为下一步学习质数打下了基础。
利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独特的问题可激发起人们去征服它的欲望,有兴趣的问题可诱发人们的好奇心,感召人们奋力去解决它。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巧妙地创设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思考后回答出问题,总结出结果。把学生引入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如在教学“可能性”问题时,我设计了抽奖游戏:教师拿出抽奖用的纸箱和准备的奖品,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从纸箱里面摸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任意一种球,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品。”游戏开始后,每个小组选了两名学生来摸,结果摸出的都是白球。教师:“为什么谁都没摸到红、黄、绿色的球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找不到原因。当我打开纸箱后,学生看到箱子里全都是白球。教师:“继续摸会是怎样的?”学生:“摸出的一定还是白球。”教师:“有没有可能摸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球?”生:“不可能。”这时,我再在纸箱里放进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球若干个,让学生猜想:接下来再摸会不会摸出有颜色的球。学生的结论是:可能摸到有颜色的球,也有可能摸出白球。然后讓学生自己上来摸,学生摸出球的情况和学生的结论是一致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直观地掌握了“不可能”和“可能”,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数学竞赛,既能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语
总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可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