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站位思考

2018-05-30王敏

中国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

摘要:2018年3月,“中国设计40年——经验与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敏,回溯中央美术学院(下称“中央美院”)参与“北京奥运会设计”及主办“世界设计大会”的经历。这两件事在中国设计领域可谓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师生在实战中得到快速成长,不仅让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同时让更多人将目光关注到设计产业之中。演讲将这两件事情置于国家创新战略与设计教育发展的路径之中,并结合过去十几年来王敏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期间所经历的中央美院设计教育发展,这既是对设计学院学科发展脉络的简单梳理,也是在中央美院百年校庆之际对美院一段历程的回顾。回望设计学院创建之初,曾引发“弯道超车”的质疑,然而,从十余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还是颇具成效且有极强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 世界设计大会 设计教育

时隔四十年重启设计教育

早在1918年,中央美院的前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便设立了“图案科”。1956年,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被划分出来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此后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中央美院没有了设计教育,重建设计专业已经是在90年代中期。

短时间内,中央美院的设计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立足国内到走向国际,有了今天的规模、质量与影响,成为中国设计教育的标杆性院校之一,并于2017年成为设计学科“双一流”院校,说明做对了一些事情。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应对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时,将中央美院设计教育的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去思考,抓住了机遇,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了正确的路径。

1993年,靳尚谊院长在对国际艺术教育状况调研之后,在中央美院壁画系重启了设计教育。1995年,成立了设计系。随后,潘公凯院长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实施大美术教育的布局,大力发展设计教育。自此,中央美院先后成立了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我在设计学院成立的几个月后从美国回来,担任设计学院院长,十几年来见证了中央美院设计教育快速发展的一段重要历程。

2003年,包括中央美院在内,中国设计教育面临最迫切的任务是探索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之路、中国设计之路。“2008北京奥运会设计”“2009世界设计大会”以及首届“北京设计周”是这期间的重要事件,这是在设计教育上选择“文化设计”引领路径的结果,中央美院设计教育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三个层面布局理念战略

对于前期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设计教育的发展,我们有从高到低三个层面的布局。

首先是理念定位,在设计教育的顶层设计上始终有清晰的理念。2003年回国时我已经在欧洲和美国学习工作了20年,对欧美设计行业的变革,对不同的设计教育模式有很多切身体验。但是,在设计教育上还是不能机械地照搬某些固有模式。

當时,我们将中央美院设计教育的理念、使命与价值观带入这样的一些思考:基于在美术学院内部发展设计教育的特点,考虑到中央美院设计教育发展的独特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源自对本土化、民族性,对中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关注以及对设计语言与模式探索的需要,提出了“艺术性”的概念。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基于2000年前后国内热议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命题,强调国际视野、世界格局,我们提出了“国际性”的概念,也因而成为向国际介绍中国设计与国际交流的一个平台;基于设计学科的自身特点,特别是设计交织于科学与艺术前沿领域的天然属性,以及在思维与实践上要面向未来、勇于探索,我们提出了“实验性”“前瞻性”的执行准则。基于对设计的社会价值、文化意义的考量,基于中央美院历来“关注现实、服务人民”的传统,在关乎人类未来、生命福祉的视角中,2004年我提出“设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成为我们的办学理念。开始曾有人把这个口号当成政治波普,而今天愈来愈多的人看到了它的意义。

从2013年开始,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又开始了新一轮设计教育理念、方向的探索。我在几次国内、国际会议上呼吁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设计师、重塑设计师、重塑设计教育。前后两届设计学院的管理者重新审视既有的办学理念与执行策略,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规划。回首这十几年的办学历程,我们的理念定位与今天设计学院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节点问题有效的实践探索。

其次是站位发展,在设计教育的策略层面设计上一直处于联动之中。站位发展不仅是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定位的问题,更是自身定义的问题。这里面首先有文化站位,即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奥运设计就是一次自觉的文化站位;角色站位上,作为中国最高艺术学府,要在设计标准与教育模式上起引领作用——举办世界设计大会就体现了这种自觉;产业站位上,用设计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世界设计大会与北京设计周正是基于这种意识。

最后是以教育目标为本,在设计教育执行层面落实到位。在面向学生方面,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多年来我们极为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前瞻引领性,在一个非职业技艺化的生态里鼓励学生解放天性、表现自我,注重个人体验,发掘个性。注重学生在思想上的深化,在理念上的挖掘,在概念上的阐释,这在多年来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来,也在毕业生的发展中能够体现出来。只有每位学习设计的学生、每位设计师展现出设计的个性,才能最终汇聚成中国设计的语言风格和强劲的创新动能。设计学院一直没有划分系科,只有专业教研室与工作室,就是为了确保跨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面向社会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和毕业创作引导学生对同理心、责任心,对国计民生、人类命运的关注。这是办学宗旨“设计为人民服务”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在面向国际方面,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是国内最早与国际设计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对接的院校之一,也是教学理念、学科结构、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的院校。在面向未来方面,从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设计教育的探索,重新审视既有办学理念与执行策略,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规划。

奥运让设计走出国门

中央美院设计教育的理念、策略与措施,集中体现在中央美院承担北京奥运会设计、主办世界设计大会及创办北京设计周这两件事上。

2003年我刚回国时,谈到设计教育学科,很多人容易忽略中央美院。办一所好的设计学院,首要条件是要能吸纳来最好的师生,引进最优的资源。在中央美院办好设计教育,首先要让人知道中央美院不仅有好的造型艺术,也有过硬的设计教育。这也是当初我要求老师学生们积极参与奥运会设计的初衷之一。

为了让学生老师参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设计,我在中央美院成立了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参与奥运设计成为一个直接推动设计教育的抓手。2008北京奥运会设计是文化站位的一个主动选择,是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责任的回应,是对国家品牌形象塑造工程的担当,也是对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进行探索的有力呈现。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的设计将奥运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造出具有强烈中国色彩,又充满时代精神的一大批作品。学生总共拿出了13套奥运核心图形方案,运用中国语言阐释奥运理念,同时也为课堂授课与参与实战留下了经验。

事实证明,奥运设计不仅带动了教学科研,也为中央美院设计教育发展与相关资源引入带来巨大的良性效应。为此我们获得了国务院嘉奖,这是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次得到这样的政府奖项。同时,中央美院的设计学科第一次在国内外各阶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将中央美院选为“30家世界最好设计学院”,那时,设计学院成立仅有六年时间。

国际奥委会品牌顾问、2004雅典奥运会设计总监Theodora Mantzaris评价中央美院的奥运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遗产。它具有强烈的视觉特色,充满文化因子,这个事实使得这些作品成为奥运世界的杰作!”著名设计史学家菲利普·梅格(Philip B. Meggs)那本权威的《世界平面设计史》甚至专门开辟了一篇中央美院承担奥运设计的介绍,这些载入权威世界设计史的内容也为中央美院在国际上带来了永久声誉。

用北京奥运设计项目带动设计教育发展是我们教育理念在执行层面一次最好的实践,它向世界定义了什么是“中国视觉语汇”,并且在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切实带动了办学。国际设计师联盟副主席David Berman在参观中央美院后写下这样的评论:“2008北京奥运会的视觉传达设计由中央美术学院一群设计专业的学生老师来完成,这些作品完全让我以为是由洛杉矶的某家顶级设计事務所完成的,从产品到过程都是如此。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标识掌握在一群卓越人士手上,于是我开始集中思考他们这种教育体系的优点。”这个“设计大事件”最终吸引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来报考设计学院,前些年设计学院计划招收本科130名,每年考生超过了1.3万人,可谓百里挑一。

世界设计大会的产业意识

十几年前,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设计,设计有什么用,政府与企业也没有认识到设计的价值,这大大影响了设计教育的成效。一流的设计教育学府既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也是设计研究的平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在预见到设计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力量,并成为国家创新动力的可能性,申办、举办“世界设计大会”和创办首届“北京设计周”成为行之有效的抓手。

“世界设计大会”是由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性设计专业大会,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大会”。2005年9月3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2005 Icograda会员大会上,我带领申办团队做了陈述,经过激烈的竞争和投票,北京击败新加坡、蒙特利尔、华沙、布鲁塞尔4个城市,获得了2009年大会的主办权。

2009年10月,“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一周内,大会连续举行了5场大型国际总论坛、百场分论坛、24场展览、8场大型设计活动以及全国各地45个专题工作坊,邀请了近百位海外设计专家在大会期间发表主题演讲,成为一次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事件,这也是中国设计第一次走向世界的努力。大会的筹办过程遇到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尽管相距仅仅十多年,但当时从政府到企业对设计的态度与今天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2009年设计大会后,我们向国家做了汇报,并做了设计产业重要性的介绍。2010年,“重视工业设计”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这是2009年世界设计大会一个极具意义的成果,今天各地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并推动设计产业发展也与此次大会有直接关系。

2009世界设计大会与首届北京设计周所形成的巨大效应到了今天就更为明显。到了2017年,北京设计周有了上千场活动,800万人次参与。北京设计周作为“国家设计名片”的影响力也在全国很多地方持续发酵,上海设计周、深圳设计周、武汉设计周等相继创立。

回顾历程,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应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大变革,抓住了历史机遇,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在中国设计发展40年的历程中留下了清晰脚印,并以自身实践为设计教育提供了生动一课。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
创意产业与设计教育的反思
基于游戏中的美术设计与整体思维架构研究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协同创新视域下面向区域产业的设计教育平台建设
浅析设计对走向中国创造发挥的作用
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