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腹泻的防治

2018-05-30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蓝耳耳病活疫苗

(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玉林 5376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与猪流行性腹泻(PED)是分别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1],是养猪产业面临的两大疾病困扰。PRRSV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母猪流产、仔猪生长缓慢、育肥猪死亡,PRRS对猪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有严重的影响。PEDV感染主要影响的是仔猪成活率,感染该病毒早日龄(10日龄内)仔猪成活率很低,因拉稀,呕吐造成脱水,一般2d内死亡。因此,PRRS造成妊娠母猪“生不了”,PED造成仔猪“养不活”。这两种疫病成为影响猪存栏数量的关键性疾病。2018年1月,广西某种猪场暴发10日龄仔猪腹泻症状的疫病,现就发病过程、防治结果做如下的综述。

1 发病情况

广西某种猪场,母猪存栏3800头,在2017年1月,产房内10日龄仔猪发生腹泻,呕吐症状,一般发病2d后死亡,个别仔猪颤动、嘴触底后突然死亡。母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该病呈流行快、传染性强等特点。

2 流行特点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急促,该病首先10日龄仔猪发生腹泻、呕吐1~2d后脱水死亡。个别发病仔猪有突然死亡现象,站立,仔猪吻部着地、颤动、倒立死亡。二是死亡率高,发病仔猪一般1~3d内死亡,尤其是3~5日龄的仔猪,10日后发病的仔猪经过精心的护理成活率也只能达到50%左右。三是传染性强,发病的仔猪,其后相邻产母猪床和产舍内仔猪发病,且发病日龄有提前的现象,2~5日龄开始发病。往往整个产房40窝仔猪全部发病。四是具有散发性,在该病例中发生腹泻具有“跳跃性”的特点:仔猪发生腹泻,相隔3~5舍后又有一个舍仔猪发生腹泻。

3 临床特征

该病例中的发病仔猪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死亡和慢性脱水死亡2种类型。急性病例个别发病仔猪有突然死亡现象,站立,仔猪吻部着地、颤动、倒立死亡。

慢性脱水死亡的仔猪肛门有污染物,眼窝轻微凹陷。死亡仔猪的剖检可见肠道连锁状,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发生仔猪腹泻的母猪血清40份,通过ELISA方法进行血清中猪蓝耳病抗体检测(IDEXX),血清混合后通过RT-PCR进行PRRSV病原检测。采集腹泻仔猪肠道及其内容物通过RT-PCR进行PEDV检测,采集腹泻仔猪肺脏组织检测PRRSV。

通过发病母猪的抗体检测发现,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47%,离散度较大、达到88%(见表1)。在混合的血清样本中检测到PRRS病原,检出率达60%(3/5)。

表1 腹泻母猪猪蓝耳抗体检测结果

说明母猪血液中含有猪蓝耳病毒毒血症的情况,这也可能和仔猪发生腹泻的症状有关。腹泻仔猪的肠道内检测PED病原阳性,肺病料内未检测到猪蓝耳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证明造成仔猪腹泻的直接原因是PEDV。

5 治疗与预防

通过紧急免疫和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该场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5.1 紧急免疫

产前2周的母猪进行PED-TTP二连活疫苗的后海穴免疫,同时进行PED灭活疫苗的颈部肌内注射免疫,1周后进行猪蓝耳病活疫苗的颈部肌内注射免疫。

5.2 生物安全措施

饲养管理。应封闭式生产,自繁自养,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要坚持消毒制度,保持猪舍与环境的清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猪舍要有良好卫生及通风换气系统;减少仔猪断乳期饲料、温度及湿度等方面的应激。

6 讨论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大猪感染PEDV后,呈一过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仔猪,尤其是产房内10日龄的仔猪,造成腹泻、呕吐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并且有很强的传染性,给养猪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1]。PED的防控主要以疫苗免疫防治为主,目前有PED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生产中经常进行单独或者联合免疫来防控PED。该病例中,使用PED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产前2周的母猪,结果依然有仔猪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日龄推迟到2~8d,可见PED的活苗和灭活疫苗的紧急免疫可以达到一定的保护率。这可能和PEDV存在变异有关,2011有研究者论述称通过PEDV的ORF3 基因分析认为目前韩国流行的PEDV和疫苗株,欧洲株存在不同,不同毒株的致病性,疫苗的交叉保护不佳[2]。探讨新疫苗研制和应用的必要性。也有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单独的PED疫苗防控达不到效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1]。1995年初,我国从北京郊区开始流行蓝耳病,给养猪企业和养殖户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3]。目前猪蓝耳病病毒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给养猪业的疫病防控提出很大的挑战。报道称对广东,广西等病料检测发现猪蓝耳病病毒与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达19.05%,混合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呈局部流行[4]。在该病例中,因腹泻死亡的仔猪病料猪蓝耳病毒检测呈阴性,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腹泻仔猪受PRRSV的感染。但是在母猪的血清中检测到猪蓝耳病毒存在,认为处在毒血症情况。同时,在防控中发现只紧急免疫PED活疫苗或者灭活疫苗,产房仔猪依然发生腹泻,但是,在免疫猪蓝耳活疫苗1~2周后,产房仔猪腹泻停止,新产仔猪也无腹泻的发生。PRRSV和PEDV感染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及作用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猪蓝耳病可以通过抗体检测进行评估,也可进行病原检测。该病例的检测过程发现,猪蓝耳病抗体检测能够起到很好的监控,同时,血清中的病原检测是否能作为猪蓝耳病毒在猪体内活跃程度的监控、免疫效果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PED的免疫后评估在实验室研究多采用攻毒试验,在生产中不利于开展。感染过PEDV痊愈猪只可长期带毒、并有不断向外界排毒的危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典型的肠嗜性,肌注疫苗产生的全身性循环抗体,对肠道部位的保护效果不佳[1,5]。针对PED的感染特性,怎么评价PED疫苗产生仔猪肠道的黏膜免疫的效果对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意义重大。有研究称母猪乳汁中PED的特异性IgA抗体能够很好起到保护仔猪疫病发生,评估母猪乳汁特异性IgA抗体能够很好地起到评估PED免疫效果的左右[5]。

PED的防控,除疫苗免疫防控外,还要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或者隐性感染,加重了仔猪PED的流行时间和严重程度,增加了疫病的防控难道。

在防控该病例的过程中,首先只进行PED的紧急免疫(包括活疫苗和死疫苗联合使用)和一些生物安全措施,但是防控的效果不理想,依然有仔猪腹泻的散发情况。在免疫猪蓝耳疫苗约1周后,仔猪的腹泻问题停止。从防控的措施和结果上来看,该疫情的原因是PEDV和PRRSV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仔猪发生疫病性腹泻时,诊断清楚,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才能起到疫病的防控目的。同时,减少养殖环境的病毒感染压力,增强生物安全措施才是防控疫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1]郑世军.现代动物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Park S J,Kim H K,Song D S,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field isolates in Korea[J].Archives of Virology,2011,158(7):577-585.

[3]田克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与免疫防控进展[J].中国猪业,2010,(6):9-11.

[4]郑铁锁,刘秋燕.猪蓝耳病病毒与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流行情况[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6,41(5):27-28.

[5]丁振江,库旭钢,陈淑华,等.母猪乳汁猪流行性腹泻Ig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评估[A].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C].2014:121.

猜你喜欢

蓝耳耳病活疫苗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阻断式PRRSV免疫抑制试验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商品化蓝耳病疫苗的市场概况